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台即將上線,各省登記辦法盤點

南方財經全媒體研究員卓皙雯 徐小瓊 發自廣州

全國一體化公共數據資源開發進入倒計時。2月18日,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陳榮輝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台將於3月1日正式上線試運行。該平台由國家數據局統籌建設,確保與各省級平台對接,並實現登記信息互聯互通和統一賦碼。

此前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公開印發的《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已明確提出,要構建全國一體化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登記機構執行全國統一的登記管理要求,按照行政層級和屬地原則,提供規範化、標準化、便利化登記服務。

南財數據團隊盤點發現,自2024年10月12日《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出台至今,已有山東、安徽、甘肅、內蒙古等地已出台地方版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相關的專門文件。通過對比分析,各地登記流程基本統一,在部分環節又獨具特色,如山東在數據登記中明確“形式審查+實質審查”兩種審查方式並行。

1.全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一個標準,兩級平台”

陳榮輝在新聞發佈會上詳細介紹了登記工作的架構以及登記平台的作用。他表示,全國登記平台體系建設按照“一個標準,兩級平台”的思路開展,登記主體要按照屬地原則,到相應登記平台進行資源登記。由於不少地方登記平台還正在建設,暫時無法提供屬地登記服務,這些省份可以先使用國家登記平台進行登記。

目前,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台已經開發完成,正在進行部署和測試,3月1日將正式上線運行。陳榮輝還提到,浙江等省級平台也開發完成,將與國家平台同步上線,其他省級平台將根據建設情況陸續上線。

2.各地公共數據資源登記流程基本統一

南財數據團隊梳理分析發現,各地公共數據資源登記流程均包含申請、受理、(形式)審核、公示、賦碼/憑證發放五個環節,與《管理辦法》一致。先由登記主體應按規定提交申請材料,再由登記機構予以受理,並對材料內容進行形式審核,審核通過後在登記平台向社會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由登記機構應按照國家數據局製定的統一編碼規範向登記主體發放登記結果查詢碼。

3.山東明確形式審查+實質審查並行

在審核方式上,多地文件明確登記機構應當對登記材料內容進行形式審核,未要求進行實質審核。而《山東省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工作規範(試行)(公開徵求意見稿)》則進一步提出,登記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之內受理並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在受理完成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完成實質審查,審查通過後出具合規審查報告。

4.內蒙古、甘肅細化對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參與要求

針對第三方服務機構,多地要求各有不同。《甘肅省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公開徵求意見稿)》明確了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應履行的義務,如具備相應管理和技術能力、依法獨立完成委託事項、出具評估審核報告、遵守保密原則和迴避原則等職責義務。《內蒙古自治區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則提出,第三方服務機構應提供數據存證、數據合規審查、質量評估、數據資產評估、數據資產入表、安全審計與評估、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等各類專業服務,同時遵循獨立原則,合法、客觀原則,規範原則,保密原則等。

廣東海絲研究院研究員尤一煒表示,公共數據資源登記標準化工作的推進,是數據價值化進程中的關鍵一環。國家統一登記平台的上線,以及各地圍繞登記出台的相關文件和特色舉措,正逐步構建起完善的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有利於更好實現供需對接,降低全社會用數成本,喚醒沉睡的 “公共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