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前CTO 官宣新公司,Lilian Weng聯創,陣容最豪華的AI創企出現了

作者|Jessica郵箱|JessicaZhang@pingwest.com

今天,前 OpenAI 首席技術官 Mira Murati 在 X 宣佈,與一群傑出科學家和工程師共同創立新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專注AI 研究和應用。

去年11月離職OpenAI的前安全研究副總裁Lilian Weng,此次興奮地公開了自己Thinking Machines的聯合創始人身份。

而去年8月加入Anthropic負責AI對齊研究,今年2月又閃電離職的OpenAI聯創John Schulman,去向也終於揭曉:他將成為Thinking Machines首席科學家。CTO則由前OpenAI後訓練研究副總裁、ChatGPT共同作者Barret Zoph擔任。

此外據官方介紹,公司初創團隊彙聚了 ChatGPT、Character.ai、Mistral 、PyTorch 、Fairseq和Segment Anything等最廣泛使用的AI產品和開源項目背後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構建者。

Thinking Machines 的使命是打造更強大、更實用的 AI,幫助不同領域定製 AI 以滿足獨特需求,讓每個人都能獲取 AI 賦能的知識與工具。

公司專注於開放科學,通過發佈研究和代碼推動 AI 進步,同時提升 AI 在各行業的人機協作能力。其核心方法包括共同設計研究與產品,從實際部署和快速迭代中學習;並依託三大技術基石——最先進的 AI 模型、高質量基礎設施和強大的多模態能力,來構建最前沿的 AI 解決方案。

同樣單飛創業的OpenAI聯合創始人Andrej Karpathy大神前排送上祝賀:「非常強大的團隊,其中許多人曾直接參與並打造了 ChatGPT 的奇蹟。優秀的人才,值得關注,祝願一切順利!」

讓AI 更透明、可定製、更強更通用

來到Thinking Machines的官網頁面——與許多當代大牛新成立的AI公司一樣,也是未經修飾的簡潔樸素風。雖然尚未放出具體產品,但全面介紹了公司成立的願景、技術理念、研究方向、團隊陣容,附帶招聘信息。

他們指出,儘管 AI 技術取得了飛躍式進展,行業內還是存在三個關鍵空白:

1. 前沿 AI 系統的科學研究仍然滯後於技術發展,業界對這些系統的理解仍不夠深入;

2. 模型訓練的知識高度集中於少數頂尖實驗室,限制了公眾對 AI 的討論和有效應用;

3. 儘管現有AI 潛力巨大,但仍難以根據個性化需求進行調整和優化,匹配用戶需求。

Thinking Machines正是為了彌補這些缺口而生,致力於讓 AI 更加透明、可定製,並具備更強的通用能力。

公司不僅關注完全自主的 AI 系統,更專注於開發多模態 AI,提升人機協作的自然度。與此同時,還將 AI 在編程和數學中展現出的卓越能力拓展至更廣泛的專業領域,幫助各行業用戶完成複雜任務。

團隊堅持開放理念,「相信科學研究是一個集體努力的過程」。只有與更廣泛的研究者和開發者社區合作,才能真正推動人類對 AI 的理解。因此他們會定期發佈技術博客、論文和代碼,來貢獻行業發展和促進自身的研究文化。

Thinking Machines 確立了三大核心技術基石模型智能(Model Intelligence)、基礎設施質量(Infrastructure Quality)和多模態能力(Multimodal AI)。意味著他們可能會打造高智能、可定製、強交互的 AI 產品,具備強大的推理能力,並跨越不同模態,以推動各領域的工程突破。同時還會開發高性能訓練框架和推理系統,優化 AI 基礎設施,以提高研發效率和系統穩定性。

研究+產品共創,重視AI安全

研究方向上,Thinking Machines 採用研究與產品共創(Research and Product Co-Design)的方法,研究成果推動產品創新,而產品部署又幫助團隊瞭解 AI 在真實環境中的表現,從而優化研究方向。

同時,團隊的背景使其天然具備推動 AI 安全的基因。主要措施包括設定高安全標準、防止濫用;分享實踐案例,提供構建安全 AI 系統的方法論;通過開放代碼、數據集和模型架構加速 AI 對齊研究。此外,公司致力於重新定義 AI 價值衡量標準,不僅優化現有指標,更從根本上思考 AI 在實際應用中的真正價值。

29人矽谷頂配陣容揭秘, OpenAI高管與DeepMind、Meta、Mistral核心成員組建「AI夢幻隊」

在 Thinking Machines 這篇成立聲明中,最吸睛的無疑是這支由OpenAI、DeepMind、Meta、Mistral AI、Character.ai 等頂尖公司核心成員,以及 PyTorch、OpenAI Gym、Fairseq、Segment Anything 等知名開源項目主要貢獻者組成的豪華 AI 團隊。

官方名單上列出了創始員工共29名,個個都頂著行業大牛的耀眼光環:

• Mira Murati(CEO):前OpenAI首席技術官,主導ChatGPT、DALL-E和Codex等里程碑項目開發。

• Lilian Weng(Co-founder):前OpenAI安全研究副總裁。

• Barret Zoph(CTO):前OpenAI後訓練研究副總裁,ChatGPT共同作者。

• John Schulman(首席科學家):OpenAI聯合創始人,深度強化學習先驅,ChatGPT核心技術貢獻者。

除主要技術領導者之外,還有一批核心AI項目貢獻者和知名公司創始成員:

  • Jacob Menick:機器學習研究員,領導GPT-4o-mini項目,早期參與ChatGPT及DeepMind深度生成模型研發。

  • Luke Metz:ChatGPT共同創造者,OpenAI與Google Brain研究科學家

  • Randall Lin:前OpenAI ChatGPT維護負責人,X(Twitter)算法聯合技術負責人。

  • Sam Schoenholz:前OpenAI可靠擴展團隊負責人,主導GPT-4o優化。

  • Devendra Chaplot:Mistral AI創始成員,多模態研究負責人,Mixtral和Pixtral模型共同作者。

  • Myle Ott:Character.AI創始成員,Meta早期大語言模型負責人,FSDP和fairseq框架創建者。

以及各個方向的技術專家:

  • Alexander Kirillov:前OpenAI多模態後訓練負責人,Meta Segment Anything Model核心貢獻者。

  • Kurt Shuster:前Google DeepMind推理專家,Character.AI預訓練全流程負責人。

  • Yinghai Lu:ML系統工程師,曾主導OpenAI和Meta推理系統項目。Christian Gibson:超級計算機架構專家,曾設計OpenAI前沿模型訓練基礎設施。

  • Joshua Gross:曾參與構建OpenAI產品基礎設施,推動ChatGPT學習系統與GPU集群。

  • Ian O’Connell:跨領域基礎設施專家,曾任職OpenAI、Netflix、Stripe。

  • Brydon Eastman:前OpenAI後訓練研究員,專精人類與合成數據、模型對齊及強化學習。

  • Rowan Zellers:前OpenAI研究員,專注實時多模態後訓練。

  • Alex Gartrell:前Meta服務器操作系統負責人,Linux內核與容器化技術權威。

  • Andrew Tulloch:機器學習系統工程專家,曾任職OpenAI和Meta。

  • Sam Shleifer:AI推理系統專家,曾任職DeepMind、FAIR和Hugging Face。

  • Stephen Chen:數據中心與硬件適配工程師,專注數據中心與AI硬件適配曾任職Meta和Google。

  • Noah Shpak:數據處理與GPU優化專家。

  • Kyle Luther:前OpenAI機器學習研究員。

運營與行政支持:

  • Jonathan Lachman:運營高管,前OpenAI特別項目負責人,白宮國家安全預算主任。

  • Nikki Sommer:前OpenAI人力資源副總裁,Twitter人力資源總監。

  • Mario Saltarelli:前OpenAI IT與安全團隊負責人。

  • Pia Santos:行政運營負責人,曾任職OpenAI。

AI巨頭核心人才出走潮:開源路線成新趨勢

如今,OpenAI高管們出走創業,已成為業界矚目的新趨勢。從Andrej Karpathy的AI教育公司Eurika Labs,到Ilya Sutskever專注AI安全的SSI,再到如今Mira Murati領銜的Thinking Machines,這些新興實驗室型 AI 公司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開源發展路線,以加速AI技術的民主化進程。

對社區和資本而言,這些公司背後的頂級 AI 人才本身就是最大的金字招牌。據 The Information 報導,Ilya Sutskever 正以 超300億美元估值籌集10億美元融資,儘管 SSI 仍未推出任何產品。與此同時,Murati 領導的 Thinking Machines 也被傳正在與多家風投機構洽談,融資規模可能超過1億美元。這種 「人才即估值」 的現象,反映出行業對基礎層 AI 創新的極度渴求。

目前,Thinking Machines 正在積極招募 機器學習科學家、工程師和研究項目經理。這場由最強大腦主導的 「矽谷大遷徙」,是否會在 AGI 降臨前的最後一個技術週期,重塑由 OpenAI、Google、Meta 等科技巨頭主導的市場格局?AI 賽道的新變局,正在加速到來。

* 封面圖源:Kimberly White/Getty Images for WIRED

點個「愛心」,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