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大分裂,翁荔等21人投奔前CTO,北大同濟複旦校友撐場,組建AI豪華戰隊

智東西2月19日消息,今天淩晨,前OpenAI CTO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正式發文官宣了自己的新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思考機器實驗室)。

此次Thinking Machines Lab團隊29人中有4位華人:翁荔(Lilian Weng)、劉瀛海(Yinghai Lu)、Stephen Chen和Randall Lin,其中翁荔為新公司聯合創始人。

▲翁荔領英主頁▲翁荔領英主頁

本科畢業於北大的翁荔,集OpenAI華人副總裁、OpenAI華人科學家、ChatGPT貢獻者之一等光環於一身,曾提出「Agent=大模型+記憶+主動規劃+工具使用」經典公式,多篇AI相關博客文章火爆國內外,去年11月翁荔官宣離職OpenAI就曾引起廣泛關注。

穆拉蒂於2022年升任OpenAI的CTO,在OpenAI史詩級薩姆·阿爾特曼離職風波中曾臨時擔任CEO,她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ChatGPT的創造者」,可以說是美國AI圈的明星人物,其離開OpenAI後的創業動向始終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根據官方信息,Thinking Machines Lab團隊29人中有21人都曾在OpenAI任職,前OpenAI研究副總裁Barret Zoph擔任CTO,前OpenAI聯合創始人John Schulman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

▲Barret Zoph(左)和John Schulman(右)▲Barret Zoph(左)和John Schulman(右)

其餘大部分團隊成員都來自Google、Meta、Character.AI、Mistral AI等美國AI巨頭或明星AI創企,陣容十分豪華。

並且團隊中不少成員都有ChatGPT、Llama、Mistral等全球熱門AI產品的相關開發經歷。

▲官網團隊成員信息▲官網團隊成員信息

AI圈大佬賈揚清發文稱,這是他看到過最豪華的陣容。

▲賈揚清朋友圈發文▲賈揚清朋友圈發文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OpenAI前高管出走獨立創業組成的第三支豪華戰隊。

由前OpenAI副總裁Dario Amodei帶隊創立的Anthropic,以及由OpenAI前聯合創始人、前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組團創立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兩家AI創企,其初創團隊均彙集了美國AI領域的各路大佬。

目前Anthropic最新估值已經超過了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69億元),而Safe Superintelligence在新一輪融資後估值也將超過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79億元)。

OpenAI已成為美國AI創業圈的「黃埔軍校」,OpenAI的潛在強力對手,又多了一家。

01.華人天團臥虎藏龍

幾位華人成員中,翁荔作為北大校友受到了較多關注,其個人博客Lil’Log記錄了大量她在AI領域的學習筆記和技術分享,其中多篇博客都在GitHub上成為熱門。

▲翁荔個人博客Lil▲翁荔個人博客Lil’Log

翁荔曾就讀於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後於美國印地安那大學伯明頓分校拿到博士學位。

翁荔在OpenAI工作了近7年,從研究科學家、應用AI研究主管、安全系統主管一路做到研究安全副總裁,她曾經建立和領導OpenAI的應用AI研究團隊。

加入Thinking Machines Lab後,翁荔也成為少有的在美國明星AI創企中擔任聯合創始人的。

另一位華人Stephen Chen曾在Meta、Google任職,專注於數據中心、硬件支持和AI基礎設施領域。

賈揚清提到,他曾一個人搞掂了Facebook代碼庫兼容Arm,曾與賈揚清一起做過軟硬件協同設計。

劉瀛海曾在2005年拿到同濟大學電氣工程學士,於2010年拿到複旦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其曾在新思科技擔任高級研發工程師、在Meta擔任首席軟件工程師,曾參與了Llama 2的推理部分研發。

▲劉瀛海(Yinghai Lu)▲劉瀛海(Yinghai Lu)

賈揚清在發文中提到劉瀛海是在PyTorch早期就加入團隊的核心技術骨幹。

2023年12月劉瀛海加入OpenAI,擔任研究推理的技術領導,曾為OpenAI的o系列推理模型做出貢獻。

第四位華人Randall Lin曾在Twitter和OpenAI任職,用Thinking Machines Lab官方描述,Randall Lin曾在OpenAI「照看(babysitting)」ChatGPT。

▲Randall Lin▲Randall Lin

02.官網放出29位團隊成員詳細介紹,美國AI圈大佬雲集

Thinking Machines Lab在官網上放出了公司團隊29人的具體信息。

Mira Murati(CEO):前OpenAI首席技術官,領導OpenAI的研究、產品和安全。

Barret Zoph(CTO):曾任OpenAI研究(後訓練)副總裁,ChatGPT聯合創作者。

John Schulman(首席科學家):OpenAI聯合創始人,聯合領導ChatGPT和OpenAI後訓練團隊,深度強化學習先驅和PPO的創造者。

Alex Gartrell:曾擔任Meta基礎設施軟件工程總監,Meta服務器操作系統負責人,Linux內核、網絡和容器化專家,帶領團隊規模約為200人。

Alexander Kirillov:OpenAI高級語音模式和Meta AI SAM的共同創建者,曾任OpenAI多模式後訓練負責人。

Andrew Tulloch:機器學習系統研究和工程,曾就職於OpenAI和Meta。

Brydon Eastman:曾在OpenAI從事訓練後研究,專攻人類和合成數據、模型對齊和RL。

Christian Gibson:曾任OpenAI基礎設施工程師,專注於訓練前沿模型的超級計算機。

Devendra Chaplot:Mistral AI創始團隊成員兼多模式研究主管,Mixtral和 Pixtral的共同創始人。VLM、RL和機器人技術專家。

Ian O’Connell:基礎設施工程,曾就職於OpenAI、Netflix、Stripe。

Jacob Menick:機器學習研究員,曾領導OpenAI的GPT-4o-mini研發,曾為ChatGPT和DeepMind的深度生成模型的創建做出過貢獻。

Jonathan Lachman:運營主管,前OpenAI 特別項目負責人和白宮國家安全預算主管。

Joshua Gross:在OpenAI構建產品和研究基礎設施,塑造ChatGPT的學習系統和GPU集群,之前在Meta負責產品基礎設施。

Kurt Shuster:曾在GoogleDeepMind負責推理相關工作、在Character.AI負責全棧預訓練和推理、在Meta AI負責基礎對話研究。

Kyle Luther:機器學習研究員,前OpenAI員工。

Lilian Weng(聯合創始人):前OpenAI研究(安全)副總裁,Lil’Log的作者。

Luke Metz:研究科學家和工程師,曾在OpenAI和Google Brain工作,ChatGPT的聯合創始人。

Mario Saltarelli:前OpenAI IT和安全主管。

Myle Ott:人工智能研究員,Character.AI創始團隊,Meta大模型早期領導者,FSDP和Fairseq的創始人。

Nikki Sommer:前OpenAI HRBP副總裁,前Twitter HRBP主管。

Noah Shpak:機器學習工程師,前Character.AI員工。

Pia Santos:執行操作領導,前OpenAI員工。

Randall Lin:曾在OpenAI負責「照看」ChatGPT,在X負責算法。

Rowan Zellers:曾在OpenAI工作,從事實時多模式後培訓。

Sam Schoenholz:在OpenAI領導可靠的縮放團隊和GPT-4o優化。此前曾在Google Brain負責統計物理學和機器學習相關工作。

Sam Shleifer:研究工程師,專門研究推理,之前在Character.AI、Google DeepMind、FAIR、HuggingFace任職。

Stephen Chen:基礎設施工程師,專注於數據中心、硬件支持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曾在Meta、Google任職。

Stephen Roller:之前在DeepMind、Character.AI和Meta AI進行全堆棧預訓練。

Yinghai Lu:機器學習系統工程師,曾領導OpenAI和Meta的各種推理工作。

03.3個焦點:先進模型智能、高質量基礎設施、先進多模態

在X平台推文中,穆拉蒂提到新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正在做三件事:

·幫助人們進行AI系統適配,以滿足其特定需求

·打造堅實基礎,用於構建更強大的AI系統

·培育開放科學文化氛圍,幫助整個行業理解和改進這些系統

他們的目標是讓AI能更廣泛地發揮效用並且易於理解。Murati在推文中預告公司可能在未來幾週內發佈新品。

推文提到,不同領域的人機協作會是他們專注的重點,最先進的模型智能、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和先進的多模態能力是三個核心基礎。

官網公司介紹中寫道,雖然各類前沿AI系統潛力很大,但人們很難根據自身特定需求和價值觀對其進行定製,他們就是要彌合這些鴻溝,讓AI系統更好被理解、有更好的可定製性、有更強的綜合能力。

▲公司官網首頁▲公司官網首頁

04.結語:豪華天團創業,AI圈再殺黑馬

AI大佬組團創業在AI圈已是常態,從Thinking Machines Lab官網信息大致可以看出,其主要目標是加速大模型的產業落地應用,但具體要如何做,要發佈怎樣的產品?必然都會是後續產業關注的焦點。

與此同時,華人躋身核心創始團隊也值得關注,昨天馬斯克發佈Grok 3更是直接由華人主講,華人在美國AI圈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DeepSeek的攪動之下,全球AI產業湧現出更多機遇,AI與行業的融合愈發深入,如何讓AI更高效地落地應用到產業中,無疑是各路AI科技公司努力的方向之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東西」,作者:雲鵬,編輯:心緣,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