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pathy帶火「Vibe Coding」!YC證實:1/4新初創,95%代碼全由AI生成

新智元報導  

編輯:犀牛

【新智元導讀】「Vibe Coding」(氛圍編程)概念爆火!Y Combinator最新數據顯示,其四分之一的W25屆初創公司竟有95%的代碼庫由AI生成。Andrej Karpathy、吳恩達等AI大佬紛紛表示看好這種新趨勢。

Andrej Karpathy大神輕鬆vibe coding,用一小時分別構建出一個閱讀應用和一個戰艦遊戲時,他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那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一次編程實驗,更是一個新時代的序幕。

「vibe coding」這個概念最早就是由Karpathy提出的。

簡單說就是通過對話讓LLM編寫代碼,而你只需要沉浸在解決問題的「氛圍」中,同時忽略生成的代碼細節。

用Karpathy大神的話說就是,「我只是看到東西,說出東西,運行東西,複製黏貼東西,而且大部分情況都奏效。」

為此,Karpathy還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

他進行了一個小時的vibe coding,做出了一個閱讀應用。

「在我閱讀《國富論》時,我可以就任何段落提出問題。當你點擊一個段落並提問時,它會調用LLM,構建一個關於這個段落的內容窗口,複製黏貼整個章節、段落和問題。效果很好。」他說。

不僅如此,在此之前他就做過一小時的vibe coding,當時他做出了一個戰艦遊戲。

這個遊戲可以實時看到你選擇的任意兩個模型在相互戰鬥。

「我在這方面的統計數據還不夠強大,但我相信4o能打敗4o mini,哈哈。」他寫道。

很快這個新概念就開始流行了起來,尤其在開發者之中。

從普通的程序員,到計算機科學家,都在或多或少地踐行著這個新概念。

就在不久前,著名AI科學家吳恩達教授發文表示稱,「隨著更多的工作變得AI化,我認為這將會改變,將會有更多10倍專業人士。」

這裡面首當其衝的就要數正在vibe coding的碼農。

最近的例子來自矽谷的知名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

3月5號,其執行合夥人Jared Friedman在YouTube上的一段訪談中表示,他們W25屆中,有四分之一的公司95%的代碼庫都是由AI生成的。

Friedman說,這95%的數字不包括像導入庫這類內容,而是考慮了人類編寫的代碼與AI相比的情況。

「我們並非資助了一群沒有技術背景的創始人。這些人個個技術高超,完全能夠從頭開始構建自己的產品。如果是一年前,他們本可以從頭開始構建自己的產品——但現在95%的產品都是通過AI構建的。」他說。

在這段名為「Vibe Coding Is the Future」的影片中,Friedman與YC首席執行官Garry Tan、執行合夥人Harj Taggar以及普通合夥人Diana Hu一起討論了使用自然語言和直覺編寫代碼的趨勢。

然而,人工智能生成的代碼還遠非完美。

研究和報告表明,一些人工智能生成的代碼可能會在應用程序中引入安全漏洞,導致故障或出錯,迫使開發人員修改代碼或進行大量調試。

在訪談中,Hu表示,即使產品構建者高度依賴人工智能,他們也必須擅長閱讀代碼和發現錯誤。

「你必須有品味和足夠的訓練,才能知道LLM輸出的是垃圾還是好東西。為了做好vibe coding,你仍然需要有品位和知識來判斷好壞」她說。

Tan也同意創始人需要接受傳統的編程訓練才能長期運行產品。

「假設一家95%的代碼都是AI生成的初創公司進入市場,一兩年後,他們的產品擁有1億用戶。它會崩潰嗎?第一代推理模型不擅長調試,所以你必須深入瞭解產品發生了什麼」他建議道。

風險投資者和開發者一直對AI驅動的編碼感到興奮。包括Bolt.new、Codeium、Cursor、Lovable和Magic在內的初創公司在過去12個月中已經籌集到了數億美元的資金。

「這不是一時潮流,不會消失。這是主要的編碼方式。如果你不這樣做,可能就會被甩在後面」Tan補充道。

儘管現在AI生成的代碼可能仍需人工進行審查和調試,但vibe coding的興起,標誌著AI已經開始成為代碼編寫的主力軍。

未來,工程師需要掌握的將不僅僅是編程語言本身,更加應當增強的是與AI進行協作、管理AI的能力。

參考資料:

A quarter of startups in YC’s current cohort have codebases that are almost entirely AI-gene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