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雷軍出手,綠牌恐怕還是換不掉

你為什麼不買新能源車?
充電麻煩、不保值、續航太短……在茫茫多的理由中,「綠牌」太醜絕對算一個。
看看上了綠牌的小米SU7 Ultra就知道了。好好的「保時捷」風運動前臉,掛上了綠牌,瞬間變成……出租車。
適逢雷總在2025兩會建議中提出了「關於優化新能源汽車號牌設計的建議」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層浪,霎時間對綠牌的討論,或者說是「聲討」不絕於耳。
在抗議了綠牌「醜」的九年之後,廣大新能源車主終於看到了一絲改變綠牌顏值的曙光。
那麼問題來了,咱們的綠牌真的「醜」嗎?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它醜?世界上好看的牌照設計那麼多,怎麼我們的綠牌成了這個樣子?
一、綠牌,還真可能是歷史「最醜」車牌
綠牌的「醜」,或許能從中國車牌的發展沿革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早在清光緒27年(1901年),名為Leinz的匈牙利商人將兩輛美國奧茲莫比爾牌汽車經香港運至上海公共租界。後來當局為這兩輛車頒發了臨時牌照,這也成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張汽車牌照。

民國時期,在中國流通的汽車越來越多。當局設置了黑底白字的001~500號車牌供當時的車輛使用。
後來隨著汽車的數量爆髮式增長,牌照的數字也從3位變成4位,同時四位連號的汽車牌照也成為了社會名流爭相競逐的對象。
要說最霸氣的,還得是當時「上海教父」杜月笙的「7777」號。古語有雲「七上八下」,連續4個7有「蒸蒸日上」之意,是最好的兆頭。同時西方社會里的老虎機大獎是「777」,「7」象徵「完整與神聖」,杜月笙的牌照更凸顯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民國後期,車牌開始採用「國+5位登記號碼+上牌地簡稱」的方式方便發放和管理,這樣的牌照設計已經有了後面現代牌照的雛形。

新中國成立後,迎來了牌照設計的大轉變。最開始使用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臨時牌照,帶有白底紅字和紅色五角星的紅色元素。1951年起開始使用的新式汽車號牌,開始將牌照的底色定為深藍色,文字排版為「1位省市區編號+5位登記號碼」,登記號碼仍採用順序式發放。
在64年後中國汽車數量的進一步增加,必須對車牌的信息量進行擴容,因此1964年起,車牌的1位省市編號改為了2位,省市編號與5位登記號碼之間採用「-」的分隔符隔開,能滿足中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其他區域的編號需要。
1986年之後,中國開始允許個人購買私家車,我國的轎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萬輛,再次迎來了牌照設計大改。
這款車牌被稱為「86式」車牌,外觀設計上可能參考了當時和中國交流十分頻繁的日本的兩行式車牌排版,不僅對車牌的尺寸進行了統一,也利用了顏色對不同種類的車型進行了區分,比如紅底白字是大型汽車、綠底白字是小型汽車等,在功能上已經具備現代車牌的雛形。
將省市編號改為中文漢字之後,不再需要一一對應的號碼,簡潔明了。至於具體的地級市,搭配行政區簡稱+數字的方式來定位能對車牌的編號進一步擴容,同時較小的字體留在第一排,也不會對第二排的字體產生干涉。
不過這款外觀設計口碑不錯的車牌只存在了很短一段時間。僅6年之後,公安部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號牌》公共安全行業標準,正式推出了今天我們熟知的「92式」藍牌。
92式車牌自1994年起沿用至今,它採用了飽和度高的深藍色底色、白色文字,使用省市區簡稱+發牌機關代碼,中間用間隔符「·」分開,後接5位登記碼。
92式號牌繼續用不同顏色區分不同車型,大型車、掛車、教練車用黃牌,小型車用藍牌,使領館、港澳出入境車輛用黑牌,警車用白牌。為了進一步增加辨識度,還會在特種牌里加上漢字簡稱,如領館車號牌為「領」,教練車號牌為「學」等。
今天大家聲討的綠牌,基本是藍牌的「精神續作」,在排版、規則上和藍牌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綠牌的分隔符不是「·」,而是一個左邊像「E」右邊像「插頭」的圓形標識,數字部分由5位升為6位,同時規定了小型新能源車號牌採用漸變綠色,大型新能源車號牌採用黃綠雙拚色。

你看,誰說綠牌沒有「個性化設計」?只不過太隱蔽,大部分人看不出來而已。
另外,中國號碼牌的發展中還有一個小插曲。2002年曾在北京、天津、杭州和深圳4個城市試點過「02」式號牌。
車牌的排版和86式比較接近,白色主色,底部以淺藍色漸變點綴,將92式的車輛所屬省市區簡稱和發牌機關代碼移到第一排,第二排為6位數字或字母組成,分隔符「.」為前車牌,「-」為後車牌。
02式車牌的最大亮點是首次採用了字母、號碼自主編排的方式,車主對牌照的組合擁有很高的自由度。不過02式牌照僅試點了10天就被叫停,因為出現了很多喊敏感詞或不良暗喻的個性化號碼。
不過哪怕不叫停,我也不覺得這是一款好的號碼牌,具體原因我們放到下面再講。
二、綠牌醜在哪裡?
經歷了那麼多代車牌演變,有誇讚86式車牌好看的、02式車牌好看的,甚至藍牌也有人覺得不錯,唯獨綠牌,想找一個說它好看的真不容易。
綠牌究竟醜在哪裡?
首先,新能源牌的淺綠色太過鮮豔奪目,和大部分的汽車車漆放在一起太突兀了。汽車的車企主要還是黑白兩色,都和綠牌的顏色有著高反差,就容易帶來違和感。要不怎麼不少人覺得哪怕是同樣字體、排版的兩地牌,單純的黑白配都比綠牌好看、高級呢。
其次,綠牌的字體設計粗糙。舉個例子,數字的9顯得頭重腳輕,3字則是頭輕腳重,字體的重心沒有統一,讓車牌看起來無序、混亂。

車牌上的中文字也粗細不均勻、細節粗糙,廣西的「桂」像粗體,重慶的「渝」又像幼體,前者在車牌框格里過度填充,後者則顯得過於稀疏。

最後,我們還可以抓一下綠牌排版方面的問題。綠牌過於照顧機器識別,採用了直接的一字排開的排版,又因為新能源車牌的數字比藍牌多一位,同時要控制牌照長度,讓牌照左右兩側的留白過少,橫向空間塞得太滿;上下需要預留固定螺絲的位置,裝螺絲之後會在視覺上擠壓文字的上下空間,牌照的縱向留白也所剩無幾了。
最後整個牌照框被塞得滿滿噹噹,自然視覺上就不簡約乾爽了。
說到這裏,就得再分析一下不少網民好評的02式車牌。

02式車牌的字體選用也不夠好,不同文字間字體粗細不均勻,比如「A」就明顯看著比「B」、「C」更粗,筆畫複雜的文字沒有經過專門設計,只是簡單粗暴地往中線擠壓讓不同字母擁有一樣的寬度,這樣令類似「M」、「W」等多筆畫的字體顯得過於擁擠。相比現在的綠牌,也就牌照的配色更有優勢。
三、牌照變美的「取經之路」
中國車牌向國外優秀的案例取經的聲音不絕於耳,實話說不少國外的車牌設計確實好看。目前公認比較有特色的車牌號有歐盟車牌、美國車牌、日本車牌和香港在用的英式車牌、中國澳門在用的葡萄牙海外領地通用車牌。
美國在聯邦層面沒有統一的車牌法律,因此不同州的車牌五花八門。加州車牌印有「金州」標語和陽光圖案;佛蒙特州以綠山為背景,體現自然特色。阿拉斯加甚至推出北極熊圖案的公益車牌。

日本也是一個車牌高度自定義化的地區。日本部分地區允許在車牌上添加地方吉祥物,如北海道車牌可選「熊本熊」貼紙;靠近富士山的地區,也會用富士山作為車牌的裝飾。

香港也是個車牌文化非常有特色的地區。香港自2006年開始推出自定義車牌,比如霍啟剛的平治車牌是OLYMPIC,意思是奧林匹克;1號車牌最初由警察部門管理,所以1號車牌留在了警務處處長的座駕上,現在香港警務處處長還因此被叫作「伊古達拿」。
上面提到的車牌雖各具特色,但都有一定的局限。美國和日本的車牌太過花哨,對汽車保有量極大的中國來說,加上5到6位的登記碼後會遇上視覺元素臃腫的問題;香港和澳門的車牌尺寸太小,同樣放上5到6位的登記碼和省市簡稱等信息,遠遠看去字體都縮成一團了。
或許歐盟車牌是個不錯的借鑒對象。細長的外框可以橫向容納更多的數字,牌照可以用藍色、綠色、黃色來區分不同類型的車輛。同時歐盟車牌用在多個國家也毫不違和,可以分別對應車牌應用在我國多個省市的不同情況。

其實在2021年,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申請了三種全新車牌專利,外觀設計上就十分接近歐盟的牌照。


這款車牌的設計樣式沒有展示具體的字體設計,只看車牌的整體外觀,還是比較簡約清爽的。當年說預計2025年用上,但目前還沒見到動靜,或許這次的「綠牌」大討論,能推動新車牌的落地?
四、好看的車牌離我們多遠?
從全新的車牌專利可以看出,我們還是能設計出好看的車牌,看來綠牌的「醜」是有共識的。那為什麼一直沒有推動綠牌換新?
一大原因是綠牌雖然不好看,但實用性拉滿。綠牌的面積是主流國家車牌中最大的,裡面的文字尺寸也比較大,設計之初就是為了向更容易被機器識別讓路。
另外自92式牌照發佈之後,國內的基建水平突飛猛進,目前國內主流的車牌識別系統都是基於藍綠牌的文字、大小進行優化適配的。如果直接更換牌照,可能會涉及數以億計的設備迭代問題,這又是一大筆錢。
不過在汽車消費升級與個性化浪潮中,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已經逐漸從傳統的工具屬性向社交、享樂屬性轉移,車子代表的還是人們的品味、追求,是消費者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嚮往。
牌照作為車子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要是能實現美學和實用價值的統一,不僅能滿足當下消費者的美學需求,或許還能成為促進新能源車增長的一個手段。
在這次的兩會提案中,雷軍還提到了「智能車牌」。不知道雷總所說的智能車牌實現方式是什麼,但如果說「電子車牌」,美國部分地區已經有試點使用電子屏顯示的車牌了,不過因為亮度不夠容易識別不了和容易造假沒有大面積推行。
或許真正的牌照智能化是能結合電子芯片、二維碼等技術強化車牌的監管屬性,留出更多的空間來實現牌照的美學屬性,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暢想方向。
希望大家都能擁有美美的車牌吧。
參考資料:
陳哲然Dk 《中國車牌醜嗎?各國車牌值得借鑒嗎?講述車牌的前世今生》
汽車之家 《跨越百年的歷史變遷 中國汽車牌照史話》
Oooooohmygosh 《中國車牌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