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新人入行,AI挖坑?
文 | 鋅刻度,作者 | 孟會緣,編輯 | 陳丹恩新
最近,網文圈傳來地獄笑話。
據說某網文老手,以免費分享AI寫文技巧為由,建群聚集起了不少渴望入行的新人,等到群內眾人紛紛效仿並寫出成績後,該群主直接向平台舉報,將這些新書全部下架帶走不說,包括這些新人的帳號(身份證)也被查封。
講得更直白點就是,這位群主借「平台嚴查AI寫文」這把刀,從源頭就幹掉了一波,未來可能與他產生競爭的一批潛在對手。
不論這個案例是否真實,能流傳出來並輕易取信於業內外眾人,只能說明AI在網文行業確實已經掀起滔天巨浪:新人想走捷徑,用AI寫文勇闖網文賽道;老作者對AI可能帶來的顛覆,充滿了不安和恐慌;平台嚴查AI灌水,態度明確且行動迅速……
當DeepSeek的風吹到網文界,這次帶來的或許不是生產力的集體躍升,而是從下至上的信念崩塌。
AI撰稿,人味不足
文荒時,如果沒有找到自己想看的故事內容,或者迷上了某個設定後想看更多同類型作品,作為讀者的你會怎麼做?
自從DeepSeek橫空出世過後,因其在特定任務中的順序推理能力(如鏈式思維),有著十多年網文閱讀經驗的朝夕,原本以為上述問題可以靠給AI喂人工故事大綱、不斷細化情節要求以自動生成來解決,但她試驗的結果卻並不怎麼令人滿意。
「一開始只給了一個基礎的人物設定、世界背景,以及我想看的內容發展方向,原本以為會生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果它只是給了一個細化的框架。」
當朝夕要求寫得更細緻一些機率,AI的回覆變成了每一個章節的三兩段故事敘述,而在圈定了整體字數、擴寫要求等後,得到的依然是濃縮的劇情片段,以及被梳理出來的隱藏分點。

哪怕將就著這個框架,繼續補充更細緻的要求,也無法令人滿意,且這樣一來出錯的概率也會越來越大,還不好改動。
「比如我讓它根據其中一個伏筆延伸,隨著情節的擴寫就會出現前後設定不一的地方。」即使提出修改,這裏的矛盾點也會貫穿接下來的回覆,全部剔除又有誤傷其他部分的可能。
「內容多了對話會忘記,開新對話要重新調整,提示詞得一邊備份一邊問,AI經常自己陷入死胡同,怎麼都拉不回來,這種情況下又要重開。」
換句話說,想要通過AI寫文一鍵生成全篇不太現實,要麼就是存在不少邏輯硬傷,要麼就是需要大量人工輔助,「它現階段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根據某一個具體情節展開部分聯想,也就是大家說的潤色。」
其實在網絡上也有不少人分享過用AI潤色的使用體驗:「不要直接叫AI潤色,要加上限定條件,它就不會水,比如給以下小說內容適當增加一些修飾詞,不要改變大意並保持原有的結構,然後再讓它生成」「反正在我寫的時候,AI只負責大框架上的邏輯推導部分,加上潤色個別場景描寫,以及補充推理需要的專業知識,別的沒法強求」……

不過就讀者端的輿論風向而言,大量反饋還是集中於AI生成的內容看起來會很奇怪,這裏的奇怪並非單純的好壞,只是行文風格和思維邏輯不夠像人。
打破了創作門檻?
「但凡遇到劇情不走動,原地描述一大堆的,就有理由人為懷疑是AI。因為不會寫小說的人,用AI寫文是很明顯的,他不知道哪裡該描述,哪裡不該描述,索性就多描述一下。」
最近這段時間,如果你在看連載網文時,發現其中存在大量無意義的文字,或描述過多而劇情不足的情況,那這部分內容大概率是由AI生成的。

正如一些讀者給出的「一眼AI」示例:
「窗外微弱的光映在他半張冷峻的臉上,另一半隱沒在陰影里中,如同一幅未完成的肖像,隱藏著某些無法探知的秘密。」
「前方等待著他們的可能是更大的危險,但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心,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他都要找到解開謎團的方法。」
「那古老的文字彷彿在呼喚她的深入,這一刻兩人像意識到了未來的羈絆,他們相視一笑。」
……
當然,有人覺得這樣的文字明顯「AI味很正」,也有人覺得如果見到描述性內容就判定AI恐怕失之偏頗。
不論如何,新人用AI寫文這股風氣,在事實上已經席捲了多個網文平台。
以某免費小說網為例,2025年3月1日,該平台男頻板塊的作品首戰數量達到了3549本,對比2月1日的1569本,環比增幅超過50%。有分析稱,新書首戰數量暴增,可能與大量新人開始用AI寫文有關。
不少網文編輯反映,年後審核工作量驟增,每天需要處理的稿件比之前增加了50%左右,而這多出來的工作量幾乎都是AI的作品。
一方面,在社交平台上湧現出大量利用AI寫小說輕鬆實現收入翻番的營銷貼,吸引看到「錢景」的新人在買AI課後垂直入坑;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疑似AI生成的內容開始在小說中頻繁出現,賽博修仙、數字科幻等題材尤其契合AI寫文的調性。

根據鋅刻度觀察到的情況來看,相較於老作者擔憂AI帶來的這一波內容生產力集體躍遷,會對自己原本的流量、收入等基本盤帶來不良影響,新人對AI的接受度確實普遍較高,且他們行動力十足。
過去常有人說,寫網文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新人的第一本會撲是常態,要驗證自己真不是這塊料,或者能不能撞運氣寫出成績,至少得堅持幾十到幾百萬字。這讓不少腦海中有想法,卻糾結於沉沒成本過大以及市場競爭殘酷的新人自覺止步。
在以DeepSeek為首的新一代智能助手的輔助下,至少在明面上解決了新人入場的創作門檻問題,難怪網文市場會出現新人新書短期內暴增的奇景了。
終局是封書、禁榜
「我們一直主張AI是輔助工具,肯定沒法替代作家,我們平台的審核也是非常嚴格的,人寫都很難簽約,更何況現階段的AI……我們主打精品網文,和友商還不太一樣。」
就近期新人入行大規模使用AI寫文這一現象,鋅刻度在詢問閱文集團相關人士的時候,得到了這樣的回覆。從中不難看出,起點對AI寫文的「零容忍」態度。
不僅是起點,其實此前晉江關於AI輔助網文創作也給出了首個官方表態。
2月17日晚,晉江文學城站長iceheart在碧水江汀論壇發佈了《關於AI輔助寫作使用、判定的試行公告》,對AI寫作輔助中的文字型輔助和創意性輔助進行分類,劃分等級。一旦超過一定範圍,影響原創性,則不可使用AI。若超出允許範圍的AI輔助寫作情形,則面臨鎖章、永久禁榜等處罰。

結合網文平台紛紛推出自有智能寫作助手,如七貓引入文心一言為作者提供AI助理寫作功能、番茄作家助手配有AI工具箱等,加上正積極與DeepSeek接軌,如閱文旗下作家助手已集成獨立部署的DeepSeek-R1大模型,似乎它們並不排斥將AI技術融入內容創作中。
根據上述動態,部分新人作者只看到了表象,即他們大多以為平台對AI生成內容持有的態度是積極且鼓勵的。畢竟,「他們自己也推出了AI寫作助手,那我用AI寫文怎麼可能會有風險呢?」
可惜網文平台的佈局和主張,不是為了鼓勵作者投機取巧,用AI完全替代人工勞動,而是意在以技術賦能,幫助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在閱文副總編輯胡說看來,潤色恰恰是AI比較「見仁見智」的功能,也是他個人目前比較排斥的「中間地帶」。他更願意將AI視為一個搜索工具和靈感工具。
他認為,AI輔助網文寫作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在所有網文的基礎上總結規律、形成最優路線,再反過來指導個體寫作或進行自主創作。二是基於某個特定作家的價值觀、寫作風格和知識範圍去深入學習,再對作家進行創作輔助。
這一點,在老作者對AI工具的使用中也有所體現,「例如現在我就把妙筆作為一個素材、詞彙量的輔助工具,讓我避免在描寫場景的時候因為特定的形容詞而卡殼。」
在閱文集團作家「鹹魚軍頭」看來,「AI詞彙量更大,場景描述豐富,但它無法把控網文的節奏、讀者的爽點……我認為只要找到使用方法,它是可以極大程度提升作家的寫作效率的。」
歸根到底,還是這批想靠AI寫文賺快錢的新人作者,自己把路走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