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在畫一張什麼樣的AI藍圖?

文 | 字母榜

最近聊AI離不開阿里。

繼宣佈未來3年投資3800億元,用以AI和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後,阿里有了新的AI傳言。近期外媒報導稱,阿里CEO吳泳銘號召要在阿里現有業務中全面實現「AI化」,包括淘寶和天貓在內的核心電商部門,也被鼓勵採用更多的AI技術。

實際上,這一點並不意外,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上,吳泳銘曾闡述阿里未來三年圍繞AI的三大投入方向:AI和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AI基礎模型平台以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外媒口中的「全面AI化」,基本等同於「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

還有知情人士爆料稱,阿里還在開發一系列AI原生應用,其中一些可能會在今年推出。

近期全新夸克上線,成了外界一窺阿里在AI原生應用上思考的最新動作,值得注意的是,夸克已成為阿里AI的旗艦應用。

字母榜(ID:wujicaijing)獲悉,阿里內部對基礎設施建設、模型和應用研發採取齊頭並進策略。

圍繞AI,錨定未來大開大合的佈局讓更多人開始重審阿里過去多年在AI戰略。

早在2023年9月首次接任阿里CEO之際,吳泳銘就對外明確「用戶為先,AI驅動」的集團戰略,此後阿里巴巴再次押注公有雲,堅持「雲+AI一體化」策略,不斷推出通義系列自研大模型,對於符合用戶需求和AI驅動變革趨勢的業務和產品,作為第一優先級重點投入。

高密度AI投入和佈局正在成為驅動阿里業務發展的新引擎。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最新一季財報,阿里雲智能集團收入增速重回雙位數增長,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長。

靠著過去兩年在AI領域的佈局,阿里已兼具雲計算基礎設施、自研大模型和AI應用等「全套AI裝備」,由此成了這波中概股價值重估中受益最大的中國科技公司之一。年初至今,阿里美股股價漲幅已經達到約60%。

研究公司Forrester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查理·戴分析道:「大模型競賽是一場馬拉松,這不僅僅關乎大模型本身的表現,而阿里雲則憑藉與合作夥伴建立的生態系統,在AI平台能力方面實現了全面覆蓋。」

更重要的是,一旦阿里能夠在AI時代重塑雲業務作為AI基礎設施的行業地位,那便有可能真的將雲建成電商之外的第二業務支柱,類似亞馬遜一樣,在電商之外,用雲再建一個新的「亞馬遜」。

01

看似冒險的3800億舉動背後,藏著阿里在商業策略上的另一種穩健,即相比其他發力應用層的科技大廠,做大算力底座這門「水電煤生意」,無疑才是當下穩賺不賠的選擇。

儘管DeepSeek讓外界重新看到應用爆發和模型迭代的新希望,但籠罩在AI應用上空的烏雲並未消散:模型應用如何商業化、超級應用如何擴大用戶使用時長等拷問,仍舊沒有得到有效解答。

甚至部分押注C端應用的大模型廠商,近期開始調整策略,大幅收縮產品投放預算,重新思考應用側的推廣策略。

此前一些接入DeepSeek的AI基礎設施企業,也開始暫停相應服務。潞晨科技創始人尤洋對於「部署DeepSeek月虧4億」的言論解釋道,相對於大廠的雲服務,「類似我們這樣中小型企業去強行燒錢,使用第三方開源模型做MaaS(模型即服務)的話,肯定是面臨巨額虧損。」

究其原因,則是當下大模型行業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未來的商業模式以及模型未來的盈利方式,眼下還沒有人可以看清楚。

但唯一可以看清的是,通過給大模型產業鏈上的玩家提供「水電煤」服務,已經是一條被驗證後的商業路徑。

即便向客戶兜售模型的API服務暫時還無法賺錢,雲廠商還可以向客戶藉機交叉銷售其他雲產品。「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交叉銷售機會示例。因此,儘管Qwen本身不會帶來巨額收入,也可能不會帶來巨額收入,但它是我們整體雲產品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將有助於推動整體雲收入。」阿里高管在財報會上說道。

如果將AI比作這個新時代的電力,那麼,雲計算網絡就像輸送電力的一張張電網。且隨著DeepSeek爆火帶來的AI需求爆發,外界對電網的調用請求正顯著增長。春節以來,阿里雲60%-70%的新增算力需求集中在推理場景。

就連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也在稱讚R1是一項「出色的創新」之餘,強調它和其他推理模型正在消耗更多的計算能力。「推理模型可以消耗100倍以上的計算資源,而未來的推理模型將消耗更多的計算資源。」

當超越當前百倍的算力資源,需要靠阿里雲這樣的電網傳輸向世界各地時,阿里3800億的投資,無疑為其換來了一張AI時代可以一往無前的底牌。

02

聚焦到阿里公司本身,為什麼要花3800億,便也有了更具像化的理由,因為想要滿足外界爆發的算力需求,是真的需要砸這麼多錢。

AI大模型浪潮爆發以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王堅直接將雲與AI的結合,視為雲計算的第三次浪潮。這波浪潮的爆發,重新把科技大廠拉入到技術競賽階段。

這場技術競賽的底座便是基礎設施,由算力集群所構建起來的一個個數據中心,又是這一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這都需要阿里用3800億的投資來撐起。

ChatGPT問世前,由GPU構建起來的算力集群,通常只包含幾千個芯片。ChatGPT之後,GPU集群的規模一路水漲船高。

此前外界曾預估GPT 3.5使用了1萬枚英偉達A100芯片,這也由此成了外界判定的做好AI大模型的算力門檻。以此粗略計算,想要搭建一個1萬枚A100芯片的算力集群,建設成本將超過50億元。

除此之外,算力集群還需要消耗網絡帶寬、電力資源,以及人才資源,這些成本也動輒以億元為單位計算。

更重要的是,萬卡集群只是開始,想要持續服務好大模型廠商,定位「水電煤」的雲服務商還需要購買更多GPU,搭建更大算力集群。

馬斯克旗下AI大模型創業公司xAI,推出Grok 2時需要的芯片數量為兩萬枚H100,到了Grok 3,馬斯克將芯片數量直接堆高到了二十萬枚。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去年9月,xAI就曾建成了包含10萬枚H100的算力集群Colossus,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AI訓練系統。

想要打造出一個10萬卡規模的算力集群,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因素是配套網絡解決方案的設計。串聯起所有GPU的網絡,需要保證足夠的高帶寬、低延遲和可靠性,才能讓10萬枚芯片協同起來像一台計算機一樣工作。

這並非一道簡單的數學累加問題,還需要配套相應的存儲、乃至機房溫度控制等。在存儲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上,面對10萬GPU的海量計算需求,阿里雲便推出過高性能文件存儲解決方案CPFS,為GPU提供了20TB級別的吞吐和3億IOPS最大性能,從而顯著提升訓練效率。

此外,隨著中國大模型服務向海外擴展,其對雲服務商又提出了新的算力需求,即將數據中心建得跟服務人群儘可能近。

微軟CEO納迪拉維杜華在近期接受採訪中就提到,「你必鬚根據在世界各地都部署推理集群的情況來為全世界提供服務。這就是我對我們構建真正的超大規模集群的看法……我認為,AI時代,分佈式計算將仍然是分佈式的。」

微軟的800億美元投資,有很大一部分便是投向全球的AI數據中心建設。

在全球數據中心建設上,阿里也同樣不遑多讓。2月份,阿里雲墨西哥數據中心正式啟用,這是阿里雲在拉美區域的第一座數據中心。這也是阿里雲繼去年五月宣佈擴建新一輪全球基礎設施計劃的一部分。截至目前,阿里雲在全球29個地域覆蓋87個可用區,是中國最大、亞太第一的雲服務提供商。

03

打好算力底座,除了有利於服務外部大模型廠商需求外,也有利於服務阿里內部的模型迭代和應用創新。

在這場AI競賽中,阿里大舉擴張AI和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外,還保留著自己應用商業化的機會。

在吳泳銘對外宣佈的未來三年AI三大投入計劃中,另外兩項分別是AI基礎模型和AI原生應用,以及以AI改造現有業務。這都涉及了阿里在應用層爭奪的機會所在。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經驗也驗證了這一點:阿里既打造出了阿里雲這樣的全球領先的基礎設施平台,又做出了淘寶天貓、高德地圖、閑魚、優酷等一眾行業頭部應用。

放諸當下AI時代,阿里在AI to C方面,不僅有著夸克和通義等AI原生應用,還坐擁淘寶、高德、釘釘、閑魚等先天擁有著To C應用生態的豐富應用場景。

且在推進基礎設施擴建的同一時期,阿里內部也展現出了對AI to C的重視度。去年12月底,預感到AI應用爆發在即的阿里,開始調整策略,將通義App併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智能信息正是夸克的業務所在。這被外界視為阿里加碼「AI to C」的重要信號。

隨著Manus所催動的多智能體路徑出現,阿里也在打造通用智能體的路上加碼跟進。近期,阿里宣佈推出AI旗艦應用——新夸克。基於阿裡通義領先的推理及多模態大模型,新夸克全面升級為一個無邊界的「AI超級框」。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夸克CEO吳嘉表示:「此次升級的版本僅僅是全新夸克的一個雛形。隨著未來模型能力的不斷迭代升級,我們希望夸克AI超級框就像機器貓的口袋一樣,能夠讓用戶在這裏進入AI世界。」

這背後也體現出了阿里對如何做出AI超級應用的思考。吳嘉在朋友圈點評道,過去是人在使用搜索,未來是AI在使用搜索。更進一步,未來的AI將會自我思考、執行,並在過程中互動調整,完成最終的任務交付。「我們堅信這會在不久的將來全部實現,並誕生新的AI超級應用。」

儘管外界都不清楚超級智能體、乃至超級應用究竟該長什麼樣,但行業形成的一大新共識是,在一個相對成熟的應用上會更有機會長出來。

長出來的前提之一,則離不開底座模型的能力加持。傅盛在近期一次採訪中指出,應用爆發跡象的到來,並不會導致大模型競爭的消弱。「(大模型)它就像核武器,大公司無論如何都得有……如果模型能力出現重大突破而你沒有跟上,那你的用戶還會被搶走。」

阿里成了模型和應用雙輪驅動的典型。新夸克不僅基於阿裡通義領先的推理及多模態大模型來持續打造,未來,通義系列模型的最新成果也將第一時間接入夸克。

擁有強大的AI基建,模型上突飛猛進、AI原生應用穩步快跑、現有業務全面AI化,難怪市場用腳投票,包括大摩高盛瑞銀等一眾華爾街投行自春節以來都在提升對阿里的目標股價。這樣的阿里,確實讓人忍不住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