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加速“上車” 阿里巴巴將攜手寶馬開發AI引擎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歐陽宏宇

AI大模型加速“上車”,人工智能正以更加觸手可及的方式走進駕乘生活。

3月26日,寶馬集團宣佈與阿里巴巴集團深化戰略合作,基於阿裡通義AI大模型,聯合開發AI引擎,將應用於中國市場的寶馬新世代系列車型。據瞭解,主要聚焦在AI大模型、智能語音交互等前沿技術領域。在技術底座方面,中國移動也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將共同建設運營AI數據中心,助力提升雲計算與AI服務的規模與效能。

汽車行業正在加速擁抱AI,競爭交鋒點正轉向AI技術能力的競爭。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到2035年,中國智能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4萬億元)。瑞銀UBS研究團隊則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產生多達660萬輛新能源車,即每四輛新能源車中的一輛將擁有智能化功能;而IDC認為,到2026年全球智駕車輛銷量將達到8930萬輛。

具體到合作方式上,一般而言,科技企業和主機廠共同開發的AI引擎。以此次合作為例,雙方計劃將共同開放的AI引擎搭載於新系列車型上,預計2026年在中國市場交付;AI引擎支援的智能座艙及智能出行交互場景,也將於今年4月首次亮相上海車展。

事實上,近段時間,自動駕駛行業亮點紛呈。目前“上車”的大模型,既有華為盤古、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訊飛星火、360智腦、DeepSeek等科技企業的通用大模型,也有比亞迪的璿璣、小鵬的靈犀等車企自研的行業大模型。

比如,哪吒汽車選擇搭載了360智腦大模型,能夠與人交互更自然,識別車內外的人與物更準確,增強自動駕駛系統的效率和安全。嵐圖汽車則通過與DeepSeek模型深度融合,成為汽車行業首個融合DeepSeek的量產車型;此外,小鵬汽車、吉利汽車自研大模型星睿也與DeepSeek達成合作。

如今,AI大模型賦能將在未來汽車產業競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看來,雙方此次合作是推動AI與先進製造業融合的一次創新探索;也期待通過合作,深化AI在垂直領域的應用,共同帶來用戶價值的創新和提升。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洪婉婷預測稱,智駕技術本質上是以AI為核心驅動力的複雜系統工程,其發展高度依賴於企業的技術研發底蘊、資金投入規模以及對前沿科技的敏銳捕捉與高效轉化能力;車企持續與科技企業在AI領域展開合作,是中國智駕技術站上世界舞台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