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供電的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
在早些年,當資深玩家在組建高性能主機時,往往優先從禦三家品牌中做出選擇。這並非意味著其他品牌的產品不行,只是當初對於BIOS的低層優化差異,導致內存超頻潛力、功耗牆解鎖等關鍵性能指標上,與台系三大廠的旗艦產品仍存在一些客觀差距。
不過近年來大陸廠商奮起直追,自Z690芯片組之後,以七彩虹為代表的板卡廠商成功縮小並消除了這一差距,從追趕者的身份來到並跑者。

而隨著酷睿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的發佈,各大主板廠商紛紛推出與之適配的Z890主板。七彩虹更是第一時間攜七款Z890型號主板強勢登場。其中,定位中端的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憑藉其奢華的用料和酷炫的外觀設計,展現出超越其定位的強大實力,顛覆了行業對同級別產品的傳統認知。
接下來就聊一聊我對於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的初印象,同時也會進行裝機跑分測試。
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

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的外包裝採用亮銀鐳射風格,搭配藍色漸變字體,整體科技質感十足。包裝正面以主板渲染圖為視覺核心,輔以醒目的型號標識,右下角著重展示著USB 4接口、LGA 1851插槽、PCIe 5.0協議、iGame Center智控系統、Ultra處理器支援和Z890芯片組這六大核心特性。


作為高端型號,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提供的配件非常豐富,除了Sata排線、5V ARGB轉接線、前置面板接針轉接頭、說明書和貼紙以外,還有SSD固態硬盤螺絲組合、Wi-Fi 7天線、驅動U盤以及一套定製的螺絲刀套裝,實用性很強。


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為ATX規格,尺寸305mm x 244mm,外觀以白色PCB搭配銀色散熱甲為主體色調。對於熱衷於搭建白色海景房主機的玩家而言,這樣的設計無疑會非常歡喜。


視覺設計上,主板以流動美學為核心,其標誌性的“流螢合金散熱裝甲”突破傳統棱角設計,運用多重CNC切割工藝精心打造出波浪形曲線造型,將散熱性能與視覺設計融為一體。同時,PCH芯片組的FLOW標識還採用了鏡面鐳雕工藝,在光線折射中呈現出立體懸浮效果。


當主機點亮後,供電區域的鏡面切割面在ARGB燈效下會折射出動態流光,恰好與左上角FLOW裝飾條處的可編程燈帶形成光效聯動。在金屬冷冽質感中注入水流般的動態韻律,我稱其為簡約主題主機的理想之選。

主板的背面同樣展現出別具一格的設計感。由若干條線段構成的灰與白搭配設計,讓電路走線與紋理和諧統一,既不顯得突兀,又充滿潮流氣息。尤其是底部採用的FLOW字樣堆疊設計,更成為了整款主板的一大特色亮點。


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的CPU插槽為LGA 1851底座,全面支援英特爾酷睿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官方參數顯示,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採用了20相核心供電+1相VCCGT供電+1相VCCSA供電+1相VNNAON供電設計,單相輸出90A,核心供電主控為RAA229130。這套供電配置,完全是3K價位以上的標準。

供電接口使用8+8PIN,可滿足處理器超頻下的需求,即便Ultra 9 285K這類旗艦級CPU也能穩定駕馭,可以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撐,充分釋放性能。

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提供了四條DDR5內存插槽,單條最大支援48GB,總容量192GB。使用了第二代iGame布線設計,頻率支援達8800MHz(OC)。同時,各內存插槽均使用了金屬加固處理,單邊卡扣設計,耐用性值得肯定。


得益於ATX版型,主板擁有較為充裕的佈局空間,提供了共計三條插槽,分別是PCIe 5.0 x16長插槽、PCIe 4.0 x1插槽以及PCIe 4.0 x4長插槽。其中第一條和第三條插槽均配備金屬防護罩加固,可有效增強插槽強度,防止因顯卡過重而導致插槽出現歪斜的情況。


在擴展性能方面,主板配備了5個M.2插槽,且所有插槽均覆蓋有散熱甲。其中位於CPU附近的M.2_1插槽採用PCIe 5.0 x4規格,直接從CPU引出,規格支援2242、2260、2280和22110四種長度的固態硬盤。


下方的其餘四個插槽為PCIe 4.0 ×4規格。其中M.2_2槽位同樣也是走的CPU通道,而M.2_3、4、5槽位則由PCH提供通道。同時,所有插槽均設有尾部固定旋鈕,用戶可以輕鬆地進行M.2 SSD的裝卸操作,無需額外工具。不過,除了M.2_1和M.2_3插槽最大可支援22110長度的固態硬盤外,其餘插槽僅支援2242、2260和2280規格。

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配備有4個臥式SATA 6Gb/s硬盤接口,機箱內走線非常方便,支援組建RAID 0、RAID 1、RAID 5以及RAID 10磁盤陣列。

前置提供了USB 3.2 Gen 2×2接口,具備20Gbps的傳輸速度,同時支援最高PD3.0協議的30W快充功能。

I/O面板區域,不僅配備了4個USB-A 2.0接口、4個USB 3.2 Gen2接口、2個USB4 40G Type-C接口、一個DP和HDMI核顯輸出口,還提供了2.5G有線網口、W-iFi 7天線接口、光纖數字音頻口、7.1音頻孔、BIOS升級按鈕以及Clear CMOS按鈕。無論是新設備還是老設備,都能在這裏找到合適的接口,滿足發燒友的使用需求。

音頻方面,屏蔽罩下是Realtek ALC1220 7.1聲道音頻芯片,周邊配以10顆Nature專業音頻電容,能夠呈現出純淨的音質效果。網絡部分則採用了瑞昱RTL8125BG網卡和Intel BE200無線網卡,支援Wi-Fi 7和藍牙5.4,可為玩家提供更快的傳輸速度和更低的網絡延遲。

此外,在右上的水冷泵插針(AIO_PUMP)下方還提供了Debug偵錯代碼燈與偵錯數顯屏,超頻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都能一目瞭然。
常規測試環節

測試環節,我們使用最近性價比不錯的酷睿Ultra 7 265K處理器。該處理器採用8個性能核+12個能效核設計,30MB的L3和36MB的L2緩存,性能核的最大睿頻頻率可達5.5GHz,能效核最大睿頻頻率4.6GHz,基礎功耗為125W,最大睿頻功耗250W。

在此要特意強調一下,如要充分發揮CPU的全部性能,那麼在開機後一定要進入BIOS界面,然後根據處理器所用的散熱器款式,將CPU風扇檔位調整至相應的模式。比如我用的是一體式水冷,則應將散熱器選到Water Cooler,否則會無法打開功耗牆。

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預設了預設模式、性能模式和節能模式。在CPU-Z處理器測試軟件中,對比預設模與性能模式下的分值可以看到,性能模式下的單核與多核分值都有提升。性能排行中,其多核成績和AMD Ryzen 9 7950X相當。

Cinebench系列軟件中,Cinebench R23的單核成績為2182 pts,多核成績34448 pts;Cinebench R24下的單核131 pts,多核2018 pts,屬於酷睿Ultra 7 265K的正常水準。

3DMARK CPU profile測試中,單線程性能分為1269,最大線程17315,處理器頻率運行在5.2GHz。

Stell Nomad性能測試,搭配RTX 5070的測試結果為5097分,顯卡測試50.97FPS,預估Battlefield V遊戲在1440P模式下能有195+FPS。

《黑神話悟空》性能測試中,設置解像度3840×2160,畫質調到超高,幀生成開啟,DLSS超解像度采樣,最終的平均幀數為85幀/秒,其中最低幀率76幀/秒。

《怪物獵人荒野》性能測試,解像度3840×2160,畫質為極高,最終分數13148,平均幀數為77.44幀/秒,可以滿足60幀暢玩。

最後的OCCT測試顯示,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能夠將處理器功耗提到253W,處理器頻率5192MHz,此時CPU溫度在91℃。從圖表來看,該主板的性能確實足夠強悍,能夠輕鬆將處理器的性能釋放出來,這也是與其強供電設計所分不開的。
個人末尾推薦

從上述測試結果來看,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堪稱性價比之選,其規格表現遠超價格定位。雖然它的售價僅2K出頭,但實際規格完全對標3K價位的產品。就強勁的供電配置而言,無論搭配哪一款酷睿Ultra 200系列處理器,它都能充分釋放其性能,這也是與主板自身的做工和用料所分不開的。

在外觀顏值上,七彩虹iGame Z890 FLOW V20主板絕對是白色主題和簡約愛好者不可多得的選擇。它巧妙運用流動美學設計理念,使得功能性與潮流美學達到一種平衡,無疑是側透機箱和“海景房”機箱的絕佳搭檔。美中不足的是,主板沒有配備一鍵易拆鍵,在顯卡安裝的便捷性上略有欠缺。
喜歡內容的請關注我,你們的關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