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探路Dreame Z50 Station尖端智能自集塵吸塵器,追覓加速行業迎來體驗升維博弈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DREAME
“以舊換新”政策支援、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健康關注度持續提升、國內欠佳的居住體驗亟待通過科技創新和改造來提升、AI大模型在TOB和TOC滲透率的持續增長。雖有上述利好因素支援,但因終端家電門店吸塵器出貨量低,同行進貨和售賣意願偏低。從事家電行業多年的劉磊(化名)對我們說道。
如劉磊所言,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4年1-9月,吸塵器線下市場規模同比下降15.61%至1.62億元。有限的市場規模分流到幾十萬家終端家電門店,出貨量可想而知。
且從2024年全年來看,吸塵器行業滲透率雖在幾個清潔電器品類中最高,但市場規模仍不及掃地機器人和洗地機,更別提以洗衣機、空調、冰箱為代表的大白色家電。為何發展多年的吸塵器行業市場規模有限?破局之路又在何方?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本屆AWE消費電子展上和追覓展開深入對話。之所以選擇追覓,是因其在基站吸塵器這個全新細分市場上表現異常亮眼。自2023年底追覓攜Z10 Station入局基站吸塵器後,基站吸塵器這一形態的市場份額從2023年初的0.6%快速提升至2024年12月的17.1%,成為一個重要的細分市場。追覓更是在2024年登頂中國自動集塵吸塵器市場規模行業TOP1。

基於展會現場體驗對追覓Z50 Station尖端智能自集塵吸塵器的體驗,我們發現,當前的追覓正將吸塵器從單點創新到全鏈路技術生態,從單一功能到智能生態跨越,從滿足用戶的清潔功能到用戶體驗升維。這不僅能給用戶帶來更健康的家居體驗,助推行業從“單一功能迭代”轉向“形態創新和智能化集成”,撬動全球市場從“性價比”競爭轉向“用戶體驗的升維博弈”。
更重要的是,以“馬達+算法”雙引擎驅動力的追覓,正加速從多元智能硬件向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的生態戰略躍遷,為高端智能家電產業注入更多創新變量。
一、深挖用戶需求痛點,吸塵器“清潔工具”到“健康管家”躍遷
劉磊繼續對我們說道,國內家庭場景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和吸塵器產品功能的錯配,是國內吸塵器市場規模偏小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現有吸塵器的吸力小、無法集塵和反複清洗等問題,不僅讓用戶覺得功能雞肋,且吸塵器若無法做到深度清潔,空氣中的灰塵很容易誘發其他疾病,讓用戶家庭健康受到威脅。
另一方面,國內家庭面積大小不同和吸塵器續航欠佳的矛盾,無法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全屋定製的普及讓家庭佈局更為複雜,吸塵器難以深入角落進行深度清潔;地板、木地板、地毯等不同地面材質,對吸塵器清潔技術要求更高;家用吸塵器若聲音過大,易遭到鄰居投訴。
如劉磊所言,《環境科學與技術》相關研究表明,吸塵器的過濾效率對室內空氣質量有顯著影響。低效的吸塵器不僅無法清除微小顆粒,還可能將灰塵重新排放到空氣中。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NIEHS)研究指出,室內灰塵中的化學物質(如阻燃劑、增塑劑等)可能與兒童哮喘和免疫系統問題有關。
以深刻挖掘用戶需求痛點為基礎,以在清潔力、清潔效果可視化、智能化、自動集塵技術等維度的突破性創新為驅動力,以給用戶帶來更高效、便捷且健康的清潔體驗為初心,以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卓越的產品性能為核心競爭力,正是追覓在基站吸塵器細分市場上短短一年就做到行業TOP1的深層次原因。且在追求極致創新的道路上,追覓從未停止過前行的步伐。
以追覓Z50 Station為例,其在吸力、地刷、智能感應、過濾系統、基站以及設計等方面均實現重大突破。Z50 Station首次將吸力推向350AW,遠高於行業的100AW-230AW,並搭載全球首款20萬轉/分鐘高速馬達,以“吸力+效率”的復合參數重構性能標準,直接回應消費者對“一次清掃徹底性”的終極需求。

且新升級的全地形刷3.0和內置直驅電機以及升級140°廣角綠光顯塵技術,不僅能有效清除地板地毯深層垃圾,輕鬆應對多種除塵場景,更能有效增強顯塵面積,讓清潔能力更強,清潔效率更高效。
Z50 Station搭載的AI智能灰塵感應功能能精準識別地面材質,自動調整吸力、地刷轉速和清潔模式,避免過度清潔或清潔不足,既節省時間又保護地面。且整機五重精濾系統可有效過濾並鎖住99.99%小至0.1μm的病毒、細菌、塵蟎等有害微生物,防止二次汙染。

同時,Z50 Station搭載的智能自集塵基站讓清潔更便捷、更健康。10秒極速自集塵,3L密封塵袋可容納長達100天的灰塵垃圾,用戶無需手動倒塵。基站在除菌模式下釋放等離子,對塵袋倉的殺菌殺毒率高達99.99%。壓力傳感器可感知塵袋倉壓力變化,塵滿後及時提醒用戶更換塵袋。同時,基站還具備整機收納和自動充電功能。換言之,Z50 Station將吸塵器從“灰塵搬運工”升級為“家庭健康守門員”,契合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對滅菌功能的剛性需求。

在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上,Z50 Station創新二合一伸縮彎折管具有四檔伸縮功能,不僅能適應不同身高人群,且自帶彎折設計方便清潔低矮空間。全新人體工學手持設計使重心前移,減少手腕負擔,刷頭更加貼合地面,清潔效果更好。

面對吸塵器續航相對較短的問題,Z50 Station搭配的8*3200mAh軟包電池,在同等續航條件下,重量減輕20%,壽命是硬包電池的三倍,90分鐘超長續航可輕鬆應對大戶型清潔。此外,Z50 Station搭載的如除塵軟毛刷、防纏毛除蟎刷、可旋式除塵刷等八大配件,能滿足全屋不同場景的清潔需求。
多重優勢加持的Z50 Station,正是追覓喊出定義極致清潔力的最大底氣。正如《超級單品》一書中所寫,痛點是所有商業的核心,是用戶願意買單的核心動機,也是創新的原點。界定痛點、提煉痛點、確立痛點、解決用戶痛點,不僅能幫助廠商打造超級單品,更能在用戶心中佔據一席之地。
在當前線上線下渠道愈發碎片化,營銷愈發多元化,流量成本愈發昂貴下,得用戶心智得天下。追求極致創新的追覓,未來或將向市場推出更多爆款單品,這不僅能帶動追覓營收和利潤持續增長,更能持續夯實追覓的護城河,讓追覓不懼市場競爭。
二、從單點創新到全鏈路技術生態,追覓引領行業持續創新
國內城鎮每百戶空調擁有量之所以能從20世紀80年代的5台增長到2023年的150.9台,一戶多台空調在城鎮和農村地區成為趨勢,本質上正是技術創新造就舒適依賴,這種消費升級的不可逆性正是空調成為剛需的本質邏輯。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用戶習慣夏日空調冷風帶來的舒適感和變頻技術帶來的省電後,用戶又怎麼可能會離開空調呢?同理,國內吸塵器行業若想從用戶可買可不買的非剛需品類,升級為剛需性家電品類,需要廠商持續在挖掘用戶需求痛點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培育用戶對吸塵器的舒適依賴,行業規模才能持續增長。劉磊對我們說道。
但遺憾的是,國內吸塵器行業受限傳統技術框架,難以突破手動倒塵揚塵、吸力與續航不可兼得、場景適配性弱等核心痛點。以技術架構為例,追覓相關技術負責人在展會現場對我們說道,吸塵器吸力和續航無法兼得的原因在於,提升吸力主要可以從提效和提功率兩方面入手,效率和功率的提升在技術推進的過程中會遇到瓶頸點,提升功率穩住效率是現下提升吸力可行性較高的方式。功率提升了,電池包的容量一定的情況下,續航就會變短。要進一步保障續航電池包的設計也會存在瓶頸。
剛需不足、技術受限、產品無法深入解決用戶需求,讓當前吸塵器行業陷入惡性循環。即:產品功能和用戶需求錯位→消費者複購偏低、社交媒體平台用戶不斷“拔草”→廠商出貨量下滑,線下出貨量偏低無法打開線下市場→線上平台過度依賴,價格戰和高營銷費用蠶食企業利潤→廠商內部重視不足、研發費用投入有限,重營銷、輕研發,技術瓶頸無法突破,創新停滯→消費者購買意願偏低,市場表現平平。這或許不難解釋為何國內吸塵器行業市場規模相對較小的原因。
行業若想打破上述惡性循環,破局的關鍵仍是回歸到大膽創新、敢於創新的基礎上。以追覓為例,追覓的技術突破並非孤立技術堆砌,而是構建覆蓋“識別-清潔-維護”全鏈路的智能體系:在識別端,Z50 Station搭載的140°廣角綠光顯塵技術將微塵陰影放大16倍,搭配AI灰塵感應,對灰塵實現“精準打擊”。

在清潔端,Z50 Station全地形刷3.0與直驅電機的組合,打破地板/地毯清潔壁壘,填補行業對複雜地面場景的適配空白。在維護端,Z50 Station通過10秒極速集塵+五重精濾系統+等離子殺菌,將“免維護週期”從競品的30天拉升至100天,重新定義“健康清潔”的底線。
同時成為用戶“健康管家”的Z50 Station,在改變用戶對吸塵器的傳統認知的同時,其對用戶居家環境的重要提升,更能讓吸塵器持續朝著剛需品類發展,推動自動集塵吸塵器從“可選功能”進階為“必選項”。
目前Z50 Station的如塵袋容量擴容、顯塵技術引入等技術路徑已被競品對標,這不僅能讓追覓從吸塵器行業的“跟隨者”到“定義者”,持續引領清潔電器行業不斷創新,助推整個清潔電器滲透率的增長。更深遠的意義是,追覓通過高速數字馬達、綠光顯塵等自研技術的專利壁壘推動行業從“單一功能迭代”轉向“形態創新和智能化集成”,撬動全球市場從“性價比”競爭轉向“用戶體驗的升維博弈”。
三、從單品到多品,追覓推動智能家居生態全面發展
除以Z50 Station為代表的小家電外,在本屆AWE消費電子展上,追覓也推出空調、電冰箱、洗衣機、全系智能廚電等多款大家電產品。而在招聘平台上,追覓甚至拿出高於行業120%~130%的薪資待遇廣招大家電人才。從小家電到大家電,從單品到多品,追覓佈局大家電的底氣何在呢?
高股息、強現金、穩發展的家電行業,曆來是A股市場里知名的“白馬股”與“避險板塊”。但以空調、煙機、灶具為代表的家電品類,需要完整的安裝售後團隊支撐;國內不同區域市場營商環境的差異性和複雜性,需借助本地經銷商打開市場。
房地產業與城鎮化率騰飛的20年,家電產業解決用戶“從無到有”的供給問題;靠天吃飯的家電業績產生的波動和資本市場要求家電企業業績始終保持高增長產生的矛盾,需通過向經銷商壓貨來應對該問題。久而久之,家電行業也出現“強渠道、弱技術”的局面。
但處在微笑曲線底部的家電製造業本身毛利率偏低,疊加從廠家→經銷商→安裝、售後鏈條下若想穩定運行,需保證各方利益的相對均衡。
“強渠道、弱技術”的大家電行業,多年來困在技術投入不足、中低端產品價格戰頻繁的泥潭中。比如,高速數字馬達、仿生機械臂、仿生多關節機械手等追覓成功的“爆款技術”,統統不屬於家電行業,反而屬於機器人領域。

當前大家電行業若想走出價格戰的泥潭,需朝著微笑曲線利潤更高的專利&技術,品牌&服務兩側發展。這既是傳統大家電行業的短板,也是追覓的優勢。以“馬達+算法”雙引擎驅動力,加速從多元智能硬件向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的生態戰略躍遷的追覓,從創業之初就確定高端化、全球化、技術反哺研發的路徑。且為支撐品牌的高端化,追覓更以破局思維敢於闖入行業技術的“無人區”。

比如,當年追覓攻克戴森高速數字馬達技術封鎖後,陸續在智能算法、流體力學、空氣動力等底層技術領域持續投入並不斷突破,憑藉“技術複利”除大家電外的四大品類產品線:無線吸塵器、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高速吹風機,各品類共享底層技術與供應鏈,復刻出不少爆款。現如今,追覓佈局大家電市場,本質上正是追覓將多年的技術沉澱並以破局思維,給多年未變的大家電市場注入更多創新變量,持續引領大家電市場朝著高端化、創新化方向邁入。
此外,國內運行多年的智能家居市場,行業滲透率始終未能突破20%,正是智能家居仍無法真正滿足和應對無法滿足家庭場景的複雜性、多樣性、個性化的難題,其和吸塵器行業面臨痛點相似。比如,年輕父母帶娃和老一輩幫忙帶娃對科技需求不同,同樣都是90後因父母閱曆、認知帶來的差異,帶娃方式會有差異。
以深挖用戶需求痛點為基礎的追覓,能將單品爆款思維復刻到全屋智能家居市場,帶來用戶更多智能化體驗,真正解決智能家居市場千人千面、個性化突出和廠商功能錯位的問題,助推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持續增長,這正是追覓佈局大家電市場的另一深層次原因。作為全球智能家電領導品牌,未來追覓將展出從清潔、烹飪到空氣管理,從客廳、廚房到全屋覆蓋的全場景智能解決方案。
《正如科技型企業自主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不竭源泉》一書中所寫,企業是生產力要素的載體,科技型企業更是先進生產力的綜合體,其自主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內在源泉。
企業在創新活動中,一方面能夠憑藉對市場的敏銳感知,精準把握用戶需求,進而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和整合,實現高效的研發投入產出,其中就包含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持續投入研發進行技術創新,不僅能推動企業自身發展,還能引領行業進步,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構築起堅固的生存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