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E2025:Sony持續發揮電影全產業鏈佈局優勢 RGB高密度LED時機已成熟

在2025年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Sony展台前始終人頭攢動。RGB高密度LED背光系統的正式發佈成為全場焦點。這項技術的問世,不僅是Sony時隔15年後對RGB背光技術的重啟,更標誌著其在顯示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會後,Sony(中國)有限公司消費電子營業本部總裁謝飆等多位高管接受專訪,詳解RGB高密度LED技術的研發邏輯、Sony“從鏡頭到客廳”的全產業鏈協同戰略,以及其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佈局。

RGB高密度LED顯示系統:二十年技術積澱的“王者歸來”

RGB LED背光技術並非橫空出世,而是Sony20年研發積累的結晶。早在2004年,Sony便推出全球首款RGB LED背光電視QUALIA 005,但因成本過高未能普及。如今,隨著大尺寸面板價格下探和消費者對畫質需求的升級,Sony認為“技術應用的時機已成熟”。

技術突破:精準控制的“三重革命”

新一代RGB高密度LED顯示系統的核心在於對色彩、亮度與對比度的極致把控。SonyRGB高密度 LED背光系統擁有以下核心優勢。

1、原生廣色域潛力

RGB LED天生具備比傳統白光LED更廣的色域範圍。Sony通過獨有的信號處理技術,將這一潛力完全釋放。

2、精準背光控制

Sony新技術能以 22bit*3 背光灰階控制,結合 10bit*3 面板灰階模式,以高達 96bit 的高位元率對信號進行高速、高精度的處理。這不僅能夠同時呈現深邃的黑色和明亮的白色,還能在包含多種中間色調的場景中,呈現亮度和暗度的細膩差異。

3、專用控制芯片

借助Sony新開發的背光顯示系統專用控制芯片,以及對高密度 RGB LED 的獨立亮度調節,能夠生動地呈現明亮區域,而不會出現白色裁切的情況。同時,在暗部區域也能準確描繪出光線的細微差別,而不會出現黑色壓縮。

4、高達4000nits峰值亮度

RGB高密度LED顯示系統能夠達到Sony基準級監視器專業水準的峰值亮度(≥4000/m² ), 這也創造了Sony顯示設備歷史上最高的色彩空間。

面對行業追逐峰值亮度的風潮,Sony中國有限公司消費電子營業本部總裁謝飆認為:“亮度只是畫質的單一指標。Sony更關注綜合調校——比如在家庭觀影的舒適區間(1000-2000nit)內,如何還原影院級色彩層次。”

全產業鏈協同是Sony的“護城河” 影音技術持續下放

“Sony是唯一一家覆蓋電影拍攝、製作到終端顯示全鏈條的品牌。”家庭影音娛樂市場部高級經理趙圓圓多次強調這一優勢。

畫質層面:Sony將電影工業的22bit灰階控制、XR背光動態系統大師版等技術移植至電視產品,與Sony影業調色師合作校準色彩科學。

音效層面:AI語音分離技術從經典電影修復中“反哺”民用,推出“AI語音增強3.0”,用戶可以對純粹的人聲進行-5到+5十個等級的調節,在背景聲音不變的情況下只放大人聲。比如你在觀看一些老電影的時候,你想把人聲調得更清晰,就可以一直把它調到+5。當然,這個功能也很適合看球賽或者新聞。

本土化內容生態:聯手流媒體“校準大滿貫”

Sony中國電子系統本部副總裁阿部英(Abe Takashi)介紹,Sony與騰訊極光、奇異果、酷喵進行合作,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創新舉措。“例如,在海外,我們已與Netflix共同合作校準模式。這是因為,基於“把影院帶回家”戰略,我們希望Sony帶來的影院級視聽體驗,能夠從製作到觀看,貫徹到每一次用戶的日常觀看之中。

而國內包括騰訊、愛奇藝、優酷這些的主流平台在內的視頻平台,與我們想法不謀而合——為了實現最佳的用戶觀看效果。基於這樣的共同目標,我們達成了合作。”

在優質內容上,Sony與騰訊極光、酷喵、奇異果等平台深入合作,這些平台分別依託騰訊、愛奇藝、優酷等頭部內容提供商,涵蓋了海量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動漫等內容,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除了內容的豐富性,我們更希望用戶能在流媒體體驗到高碼率、高畫質、高音質的內容,所以合作了騰訊極光的臻彩Max、酷喵幀享影院,以及奇異果的幀綺映畫MAX。其中騰訊與Sony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18年,Sony電視畫質工程師就與騰訊極光共享畫質參數,開發了專屬的“極光校準模式”,確保用戶在觀看流媒體內容時能夠獲得最佳的視覺體驗。今年我們把這個合作也擴展到了酷喵和奇異果,會推出“酷喵校準模式”和“奇異果校準模式”,至此我們的“工作室校準模式” 在國內三大主力平台完成了校準大滿貫,是我們很自豪的一件事。

中國市場戰略:高端定位與“科技普惠”的平衡

中國電視市場年容量近3000萬台,Sony將持續聚焦高端市場定位,並帶來更多的專業級技術下放。

趙圓圓介紹,7/8/9係數字命名將延續,未來可能拓展中端機型。例如,RGB高密度LED背光技術或逐步下放,但需“在商品化中權衡成本”。

結語:Sony的“長期主義”哲學

從2004年RGB LED的初試鋒芒,到今日技術重啟;從電影工業級標準下放,到與中國流媒體深度合作——Sony的每一步都圍繞“把影院帶回家”的核心理念。在謝飆看來,真正的技術領先“不在於參數內卷,而在於用戶每晚打開電視時,能否感受到創作者意圖的每一分細節”。或許,這正是Sony在激烈競爭中始終佔據高端心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