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筆記火了!5000萬ARR拿下27.5億美金估值,這個AI獨角獸憑什麼?
很難想像,在美國,醫療筆記可是一個大生意。
因為醫生需要記錄每位患者的診療過程。由於工作過於繁瑣,在很多年前,這些高收入的醫生就已經將醫療記錄的工作外包出去。在美國,大約有10萬名醫療抄寫員,佔到了醫生總人數的1/10。
而現在,這個市場正在被AI全部吃掉。根據Statista數據,AI醫療筆記的潛在市場規模約為39.6億美元,是當前整個醫療GenAI應用市場的8倍。
於是,AI醫療筆記自然也成了當下矽谷最看好的AI應用賽道之一。
今年2月,AI醫療筆記公司Abridge完成了2.5億美元的融資,最新估值高達27.5億美元,領投的是矽谷知名風險投資人Elad Gil。考慮到24年年底Abridge的ARR只有5000萬美元,算下來EV/ARR高達55倍,甚至比大模型公司還高。
除了投資人看好外,科技巨頭也在進場。不久前,微軟推出AI醫療筆記工具Dragon Copilot,預計今年5月正式上市。
那麼,AI醫療筆記這個市場到底有什麼魅力?其中又有哪些公司值得關注呢?
/ 01 /
最具確定性的AI應用賽道:
市場需求明確+專有數據帶來高壁壘
時至今日,AI醫療筆記已經成為矽谷最被看好的AI應用賽道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美國已經有50多種AI醫療筆記產品,涵蓋兒科、精神疾病科、寵物醫療等各個細分醫療場景。這些產品不僅融資規模很可觀,估值也明顯高於其他AI應用賽道。
在融資規模上,不少產品都拿到了相當多的錢:
-
面向B端醫療機構,轉錄患者與臨床醫生對話的人工智能平台Abridge,在今年2月完成了2.5億美元的融資,最新估值高達27.5億美元;
-
面向C端臨床醫療的醫療筆記工具FreedAI,也剛剛完成了3000萬美元的融資,紅杉資本領投;
-
AI醫療筆記應用Suki也在去年下半年完成7000萬,估值5億美元。
不止給錢多,投資人也毫不吝嗇地願意給AI醫療筆記公司更高的估值。比如,估值27.5億美元的Abridge,2024年年底的ARR只有5000萬美元,EV/ARR(企業估值/年經常性收入,一種估值方法)高達55倍。

要知道,Open AI、Anthropic等大模型公司的EV/ARR大約只有40-50倍,投資人對AI醫療筆記的樂觀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投資人看好外,科技大廠也在加速進場。
不久前,微軟就推出了AI醫療管理工具Dragon Copilot,它可以幫醫生和護士自動完成耗時的文書工作,像是準備患者摘要或根據醫患對話記錄寫轉診單。今年5月,該工具就將在美國和加拿大上市。
投資人和大廠紛紛下注AI醫療筆記並非毫無道理。原因是,這個賽道實在太好了,不僅需求確定市場空間大,還有著很高的壁壘。
先說需求,醫療筆記的需求量巨大。
2009年,美國開始推行的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電子健康記錄系統)補助,要求醫生詳實填寫文檔。醫生對每次患者診療都需要記錄SOAP(Subjective, Objective, Assessment and Plan)筆記,來記錄診療和給出處方的過程。
由於記錄屬於工作流程的上遊,必須儘早完成,加上填寫的信息較多,導致美國醫生在EHR上花費的記錄時間約為其他國家的4倍。所以,美國醫生在醫院的正常工作時間之外,往往需要每天加班1.5-2小時來記錄臨床文檔。
後來,為了減輕工作的負擔,也開始有人僱傭人工抄寫員,把這項工作外包出去。直到現在,醫療筆記外包也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僅在美國,就有大約10萬名醫療抄寫員,佔到了醫生總人數的1/10。
而如今,這項工作幾乎可以由AI來做。相比傳統轉錄員25美元/小時的剛性成本,AI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AI轉錄成本<0.02美元/分鐘)。
至此,AI醫療筆記公司有機會完全吃掉這個市場。
根據Statista數據,截至2024年1月,美國醫生人數約110萬人,按每名醫生$300/月的平均訂閱價格計算,臨床聽寫軟件的TAM(潛在市場規模)約為39.6億美元,是當前整個醫療GenAI應用市場的8倍。
市場空間大隻是投資人看好AI醫療筆記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點是,醫療行業專有數據的價值,將給創業公司帶來極深的護城河。
比如,醫生問診錄音轉錄的文本,比如”患者主訴間歇性胸痛3周,放射至左臂”,這種包含獨特的時間和症狀描述、醫學術語嵌套的數據無法通過公開語料複現。
再比如,通過解析百萬條真實醫患對話(假設日活5000,人均生成10條筆記),就可以構建疾病-症狀-檢查-用藥的知識圖譜。
在Norwest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Scott Beechuk看來,AI公司最深的護城河將由大型專有數據集創造。那些擁有獨特的數據集,能訓練或微調出自己的模型,並能夠在特定垂直渠道中脫穎而出。
於是,兼顧成長性和高壁壘的AI醫療筆記,就成了投資人眼中最具確定性的AI應用賽道。
/ 02 /
AI醫療筆記產品大盤點:大型醫院、專科醫院和獸醫
目前,獲得大額融資或收入的AI醫療抄寫員工具,在諸如產品特色功能、市場區域性、細分賽道等方面有各自的競爭優勢。以下是一些值得關注的產品:
1、Abridge:面向醫療衛生系統
從功能上,Abridge與其他AI筆記產品沒什麼不同,核心就是語音轉錄和整理特定格式的內容。
與很多AI筆記面向C端醫生個人市場,Abridge選擇與美國的醫療衛生系統進行合作讓自己的產品可以和醫療衛生體系里的其它產品進行深度整合,成為美國醫療衛生系統流程的一部分。
此前,Abridge就已經與康涅狄格州最大、最全面的醫療保健系統耶魯紐黑文衛生系統達成一項新的合作,這將使成千上萬的臨床醫生能夠使用Abridge的產品。
截至目前,Abridge已在美國100多個醫療系統中落地,覆蓋從農村診所到頂尖學術醫療中心的多元場景。最新合作名單包括梅歐診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療系統、杜克大學健康中心等權威機構,服務數萬名臨床醫生。
同時,Abridge還開發了自己的專用LLM。Abridge的專有語音識別模型經過數十萬小時的語音內容(跨30多種語言)的訓練,並針對數千小時的去識別化醫療對話進行了微調。
在專有模型的支持下,Abridge支持50多個專業領域的臨床準確總結和醫學術語,以及在14種以上的語言中識別、理解並準確記錄筆記,保證了結構化臨床筆記草稿的完整性和高精度。
2、FreedAI:主打C端市場,服務醫生數量超1.7萬
FreedAI面向的是美國47%的獨立執業臨床醫生,通過AI轉錄系統記錄患者就診討論內容,識別關鍵術語並創建結構化的病曆記錄,幫助醫生將文檔工作時間減少73%。這一定位的好處是,避免了醫療機構冗長的購買審批流程。
與面向B端的產品相比,FreedAI作為一個獨立工具,部署更簡單。同時,在定價上,FreedAI採取簡單透明的訂閱製定價策略,網頁版基礎套餐為每月99美元,iOS應用版為每月139美元,兩個版本都支持無限次就診記錄,並且允許用戶隨時取消訂閱。
較低的定價和產品的易用性,讓FreedAI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產品發佈不到2年的時間,每天有1萬個付費醫生使用,達到了1000萬美金ARR(年度經常性收入)
3、Nabla:可遠程醫療,年處理量300萬次
Nabla旗下的AI臨床記錄助手Nabla Copilot,集成了醫療編碼識別和與電子健康記錄(EHR)等功能,可以自動標註關鍵生物標記(如血壓異常值);還能進行遠程醫療適配,就是針對影片問診場景優化,自動識別非語言線索(如語氣停頓),輔助生成評估建議。
2024年,Nabla將其AI助手嵌入2000家診所的Epic系統,使醫生文檔時間減少47%。2025年通過分析50萬份腫瘤科病曆,推出了「動態知識圖譜」功能。
Nabla Copilot自2023年3月推出以來,已被超過兩萬名用戶採用,年處理諮詢量將達到300萬次。2024年1月,Nabla獲得2400萬美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1.8億美元。
4、SukiAI:準確率達95%,年收入千萬美金
SukiAI除了一般的AI抄寫功能外,也支持環境生成筆記和醫生口述記錄兩種方式
,有超過95%的準確率。
此外,SukiAI還擁有更好的平台兼容性,它兼容Cerner、Meditech等15種EHR系統,支持一鍵同步至醫保編碼模塊,縮短報銷週期30%。
目前,SukiAI已被全美超過350家醫療系統和診所採用,臨床醫生中的採用率達到行業領先的70%以上。據Similarweb的數據顯示,其年收入在1000~1500萬美元。
該公司在2024年10月完成了D輪7000萬美元的融資,融資總額達到了1.65億美元。
5、Scribenote:獸醫專用,小市場壟斷
Scribenote是一款針對獸醫的AI臨床筆錄應用,它內置20萬種動物生理參數數據庫,可識別犬類心電圖異常(如房顫)並生成飼主易懂的護理建議。與此同時,它還可以與獸用超聲設備直連,自動將B超圖像中的異常區域(如貓腎囊腫)與文字記錄關聯標註。
它還有一項特色功能——對寵物行為分析,就是通過問診錄音,識別動物嚎叫頻率,輔助判斷疼痛等級(如犬類術後疼痛指數預測準確率89%)。
2024年,Scribenote與寵物醫院BanfieldPetHospital合作,在300家連鎖寵物醫院部署。Scribenote服務於北美數百家診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生成了超150萬份病曆。
Scribenote定價較高,按月付費價格高達249美金,按年付費價格也在每月165美金。Scribenote在2024年9月完成種子輪融資,共籌集820萬美元。
6、HeidiAI:全科醫生工作流覆蓋,主打本地化
HeidiAI是一款主要服務澳洲地區、全科醫生工作流全覆蓋的AI醫療抄寫員產品。
全流程覆蓋體現在,HeidiAI從患者建檔、問診記錄、診斷輔助、處方生成,到轉診管理和隨訪提醒,全面嵌入全科醫生日常操作,減少重覆性工作30%。
HeidiAI在本地化上做了深度的策略。首先是深度綁定,它與澳洲區域性診所網絡合作,預裝診所專屬模板(如土著居民健康篩查表),支持Bulk Billing流程自動化。
另外,它也建立了合規壁壘。它通過澳洲TGA認證,無縫對接My Health Record系統;它還針對澳州Medicare報銷體系,AI引擎自動解析超8000條報銷規則,確保數據主權與隱私合規。
2023年,HeidiAI用戶擴展至100家診所,推出AI驅動的轉診單自動生成功能。2024年,HeidiAI與澳洲電信合作嵌入遠程問診平台。
HeidiAI採用低成本訂閱模式,按診所規模階梯定價,月費低至49澳元。2025年3月初,HeidiAI在A輪後續投資中籌集166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