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察丨“小咖啡”撬動“大產業” 保山咖啡產業鏈助力小粒咖啡出滇出海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近年來,雲南咖啡產業快速發展,憑藉品質提升、國際認可度增強以及產業鏈升級,逐漸從“原料輸出地”轉型為全球精品咖啡的重要產區。相關數據表明,雲南咖啡精品率從2021年的8%躍升至2024年的31.6%。

在業界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國咖啡看雲南,精品咖啡在保山。”3月27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雲南保山,通過實地走訪,強烈感受到保山正在成為國際精品咖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雲南保山通過全產業鏈整合與創新,推動小粒咖啡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面升級,並借助政策支援、科技賦能、物流優化及品牌建設,成功助力其“出滇出海”。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雲咖”有望在全球舞台上佔據更重要的地位。

小粒咖啡並不“小”

保山發展“咖啡+園區”經濟

據介紹,雲南保山咖啡的發展史是中國咖啡產業崛起的重要縮影,其曆程可追溯至20世紀中葉,經曆了從原料種植到精品化、國際化的轉型。1952年,保山開始種植小粒咖啡,成為國內最早規模化種植咖啡的地區之一。得益於當地高黎貢山區的獨特氣候,即晝夜溫差大、雨量充沛,咖啡豆品質逐漸顯現。

小粒咖啡的“小”源於其豆粒體積較小,但這並未限制其風味表現。據悉,憑藉1500米海拔的晝夜溫差積澱出濃鬱果香,小粒咖啡的品質早已躋身國際前列,併成為了高原特色農業的支柱。

當前,保山咖啡已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數據顯示,2024年,保山咖啡種植面積 14.54 萬畝、產量2.71 萬噸、農業產值18.74億元、綜合總產值 90.86 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保山市正大力發展“咖啡+園區”經濟,在保山產業園區規劃180畝土地用於保山精品咖啡產業園建設,入駐咖啡精深加工及配套企業15戶,已初步構建起全鏈條咖啡精深加工體系。

以景蘭咖啡為例,它是雲南保山精品咖啡的代表性品牌之一。“每 15 天就推出一款新產品,在全國開設了 700 多個代理店為 200 多個品牌提供代加工,日產咖啡粉 1000 萬條、發送包裹上萬個,成為全國最大的咖啡代加工企業。”

“咖啡專線”應運而生

全球化物流網絡支撐高效出口

酒香也怕巷子深,當然咖啡香也怕。保山地處滇西高原,咖啡主產區如潞江壩等地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傳統物流需多次中轉,導致運輸時間長、咖啡豆易受潮或損壞,一直是保山咖啡物流的最大痛點。

不過,近年來通過與物流企業合作,比如產地模式直髮、交通基建優化等措施,保山咖啡已經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物流之路。

3月28日,記者獲悉,極兔速遞與保山市咖啡產業協會、極兔雲倉與保山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極兔速遞將憑藉完善的快遞物流網絡、專業的跨境物流服務能力,為咖啡產業提供“從田間到舌尖”的一站式快遞物流供應鏈服務。極兔將針對咖啡運輸需求,優化幹線物流網絡,提升末端服務質量,重點打造國內“咖啡專線”與跨境“一站式出海通道”。

什麼是“咖啡專線”?極兔速遞雲南市場負責人丁碩表示,保山小粒咖啡不僅是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金字招牌”,更是中國產品走向世界的潛力品類,極兔將提供全鏈路解決方案,不斷優化咖啡產業物流供應鏈,為小粒咖啡等“雲品”出滇出海注入新動能。

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會長、保山市咖啡產業協會執行會長李曉波認為,我們以推動雲南保山小粒咖啡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目標,聚焦農業現代化、咖農增收與鄉村振興,提升小粒咖啡在國內外的競爭力,相信在多方的助力下,一杯“中國產、世界享”的咖啡,將成為雲南乃至中國農業的新名片。

值得關注的是,咖啡豆對存儲環境要求嚴苛,如溫濕度控制,但傳統倉儲條件有限,導致損耗率較高,此時智能倉儲系統的引入顯得非常有必要。雲倉雲南負責人孫本亮表示,通過極兔雲倉數字化庫存管理系統和雲端訂單處理平台,咖啡企業可實時掌握產品流通情況,預測市場需求,精準調配資源,預計將幫助咖啡企業降低30%的倉儲管理成本,縮短訂單處理時間40%,提升整體供應鏈效率。

有業內人士表示,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多方合作夥伴的持續賦能,極兔的全球化網絡、科技化物流與保山咖啡的精品化戰略勢必形成協同效應,未來有望推動保山咖啡從“原料輸出”向“品牌輸出”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