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突然出圈!新凱來發佈31款新設備,多隻產業鏈個股漲超10%|矽基世界

近期,一家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突然「出圈」,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鈦媒體矽基世界 3月28日消息,上海SEMICON China 2025半導體展期間,國產芯片設備公司「新凱來」發佈6大類31款新品,覆蓋刻蝕產品、擴散產品、薄膜產品以及物理量測、X射線量測、光學量檢測6大類。
具體來說,新凱來正在利用多重圖形曝光等技術提升芯片製造工藝,公佈包括外延沉積EPI設備(峨眉山系列)、原子層沉積ALD設備(阿里山系列)、物理氣相沉積PVD設備(普陀山系列)、刻蝕ETCH設備(武夷山系列)、薄膜沉積CVD設備(長白山系列)和量檢測設備(包括嶽麓山、丹霞山、蓬萊山、莫干山、天門山、沂蒙山、赤壁山、功率檢測RATE系列)產品。
這是新凱來成立近四年來首次對外公開產品線,也被市場稱為國產芯片設備的「重大突破」。
3月27日上午的IC產業鏈國際論壇「製造設備與製程」上,新凱來工業機器有限公司工藝裝備產品線總裁杜立軍表示,AI、智能駕駛等產業的算力需求推動芯片裝備市場穩步增長,設備技術演進方向是更高能量控制精度、更快硬件響應速度、更大工藝窗口。
杜立軍稱,該公司可以使用非光學技術來解決一些光刻設備問題。他以射頻/等離子體場為例,預計會有10倍的能量控制精度提升,時延從10毫秒縮短到1毫秒的硬件響應速度提升,覆蓋先進邏輯和存儲,支持向更先進節點演進。
受上述以及國產芯片利好消息影響,芯片供應鏈相關公司股價上漲。截至3月28日收盤,江豐電子(300666.SZ)漲超0.37%,此前一度漲超5%;聯得裝備(300545.SZ)漲超4%;凱美特氣(002549.SZ)、至純科技(603690.SH )漲停(10%);新萊應材(300260.SZ)收漲14.45%。

據悉,芯片半導體產業鏈包括芯片設計、製造、封裝,以及設備材料等環節。
其中,作為芯片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芯片設備涵蓋刻蝕機、電子束曝光機等多種關鍵裝備,是芯片製造的基礎,同時也是是生產芯片的關鍵工具。這些設備能夠實現超高精度的加工,將複雜的電路圖案轉移到半導體晶圓上,製造出納米級別的晶體管等元件。
沒有先進的芯片設備,就無法生產出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而芯片又是智能手機、計算機、人工智能、物聯網、汽車電子等眾多領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響著這些產業的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進而對整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經濟發展以及國家安全產生深遠的影響。
隨著芯片製造工藝的持續演進,尤其晶體管數量從數十億躍升至數百億,因此,這對芯片設備提出的要求更是與日俱增。如今,除了芯片光刻、量測設備之外,大部分國產半導體設備正在從低端成熟工藝節點,向先進、高端、特色工藝節點方向邁進,新凱來就是這個過程中的「新物種」。
新凱來全稱是「深圳市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8月,隸屬於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是深圳國資委全資子公司。其設計理念為「一代工藝、一代材料、一代裝備」,業務範圍涵蓋半導體裝備及零部件研發和製造,半導體制造過程中所需的關鍵設備和零部件等。
天眼查顯示,新凱來股東為深圳市深芯恒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穿透後公司實控主體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時,該公司對外投資和關聯方還包括深圳市新凱來工業機器有限公司、北京/上海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星光立索科技有限公司等主體。
作為深圳國資委旗下的企業,新凱來在資金、資源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創始團隊來自國內科技大廠的「星光工程事業部」,公司資金與深圳的一期500億元產業基金有關。目前,除了總部深圳,新凱來還在上海、北京、西安、武漢、成都、杭州等城市及海外設有研發中心,建立基礎材料工藝、零部件、裝備端到端研發體系。
杜立軍表示,如何解決芯片設備挑戰,新凱來提出三個解決路徑——新材料、先進光刻+非光補光和3D架構,從而開發多重圖形曝光、自對準和選擇性沉積等技術,進而在系統架構、硬件、器件和算法方面全面佈局。另外,新凱來還從硬件和算法上進行投入,考慮如何利用 AI 調優提升效率。
儘管此次展會上新凱來沒有展示更多芯片核心設備如光刻,但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對外表示,其中一些機器(包括不在產品清單上的蝕刻工具)能夠支持更先進製程的芯片生產。
行業分析認為,面對美國出口管製,這些工具有望增強中國在科技自主方面的努力,從而減少中國對外國芯片製造設備的依賴。
根據SEMI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規模達1128億美元左右,預計2025年,全球設備投資規模達1215億美元,2026年進一步增長至1394億美元。從現在開始到2027年,預計將有105家新建晶圓廠投產,其中亞洲地區有75家,屆時晶圓廠設備(WFE)規模增長至1220億元以上。
其中,SEMI指出,2025年,中國在計算芯片製造設備的投資額將達到380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AI 將帶動芯片製造投資再增長18%,從而推動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至1萬億美元,2035年預計超2.1萬億美元。

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表示,半導體產業正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年代。2023年半導體產業適逢下行週期,銷售額下滑約11%,2024年產業規模增長19%至6280億美元。2025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計將出現兩位數的增長,2030年達到萬億美元。
3月27日論壇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表示,當前中國芯片產業形勢「怪」,國際形勢上屬於「波詭雲譎」。
「未來世界會不會形成中美各自領導的(芯片)技術體系,好像聽著有道理,但是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真要發生這種狀況的話,恐怕是一個巨大的悲哀,可能是一個幾敗俱傷的結果。」魏少軍認為,雖然芯片產業受到地緣政治影響,但是「沒有一個國家,也沒有一個企業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成」,這個世界需要大家合作。
魏少軍認為,中國芯片半導體產業還是要堅定信心,保持發展定力,要集中精力、聚焦發展,半導體是一個幹出來的行業,不是說出來的,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其價值。
「其實過去的十年,給了我們很多教訓。我們受到互聯網發展的深刻影響,‘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那麼,這樣的觀點是不是真的能夠改變半導體行業?看這兩天刷屏(如新凱來)的企業們,都是我們這個領域持續堅持、耕耘得到的成果,中國乃至世界半導體發展都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變強,就要聚焦、行動,而不要注重說什麼,更重要的是看這家企業到底做了什麼。」魏少軍稱。
魏少軍強調,半導體產業需要腳踏實地,長期堅持,同時要勇於創新,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只有不斷進取,做正確的事情和正確的做事,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本文正選於鈦媒體App,作者|林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