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帶不動恒生電子

出品 | 妙投APP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頭圖 | AI製圖

一直以來,作為金融科技公司,恒生電子被投資者視為「影子券商股」。一旦A股有行情,恒生電子被資本的關注度就會提升,股價也會有所表現。

2024年A股整體表現明顯強於2023年,尤其是在4季度。市場普遍預期,券商、金融科技等相關企業,也將迎來一波業績修復。然而,恒生電子卻交出了一份意外的成績單。2024年恒生電子實現營業收入65.81億元,同比下降9.62%;實現歸母淨利潤10.43億元,同比減少26.75%。這一表現與2023年營收增長11.98%、淨利潤增長30.50%形成鮮明對比。

那麼,恒生電子的業績為何低迷呢?未來,恒生電子的增長空間在哪?

#01

一、靠天吃飯

作為中國金融IT領域的龍頭企業,恒生電子的主要客戶是金融機構,其收入高度依賴於金融機構的IT投入。

當金融市場不景氣時,金融機構的IT預算會減少,直接影響恒生電子的收入。

據公司年報上,恒生電子更是直言,部分金融機構受市場波動、業務轉型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收入增長放緩甚至出現下滑,直接導致其科技投入發生變化。部分金融機構科技投入出現負增長,且普遍出現IT預算執行率下降、執行進度放緩的現象。在採購流程上,金融機構採購立項、採購決策流程以及驗收流程均大幅拉長,使得恒生電子面臨的經營挑戰和壓力不斷加大。

對於業績的下滑,恒生電子歸因到外因,宏觀環境、市場交易活躍度、金融機構收入放緩等。不過,妙投卻發現2024年多數券商、銀行、保險的業績表現還不錯,並沒有恒生電子說得那麼悲觀。

據妙投統計,截至2025年3月29日,有22家券商披露2024年業績情況,其中17家券商淨利潤同比增長,實現淨利潤2位數同比增長的有15家;有23家銀行企業披露2024年業績情況,其中21家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有5家保險企業披露2024年業績情況,全部實現了淨利潤的同比增長。根據公司年報,2024年末,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5.11萬億元,同比增長9.1%。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合計32.83萬億元,較23年末同比增長約19%。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444.57萬億元,同比增長6.5%。商業銀行方面,全年累計實現淨利潤2.3萬億元,同比增長5.3%。此外,股民應該都知道2024年9月份A股出現了一波行情,整個市場交易也較為活躍。此外,相較於2023年,2024年整個宏觀環境、A股的市場氛圍會更好一些。

因此,妙投認為,市場波動、金融機構收入下滑並不是影響恒生電子業績增長的原因;而金融機構砍IT預算,可能會是重要的原因。

一位券商人士向虎嗅妙投表示,「很多國企不裁員,只能砍預算,非必要建設不啟動。目前主流管理模式都是固定的,都是存量業務,IT升級的意義並不大。」從業務來看,恒生電子有不少券商中後台系統的業務,比如:集中交易系統UF3.0、極速交易系統(UST)、資管交易系統O32/O45等財富科技、資管科技業務;另外,恒生電子也有銀行前台系統,比如:個人養老金銷售解決方案等。雖然,大部分金融機構表觀業績都不錯,但都在過緊日子砍預算。儘管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券商花預算,但僅限於「有條件的」。中證協向券商下發了《網絡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計劃(2023-2025)》徵求意見稿,提出33項重點工作。其中明確指出,鼓勵有條件的券商未來三年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額不少於平均淨利潤的8%或平均營業收入的6%,積極推進新一代核心繫統的建設,開展核心繫統技術架構的轉型升級工作。因此,自主權更看券商自己,都降薪了,誰還有那麼好的條件呢。

目前來看,如果2025年上遊客戶「砍預算」的節奏,還將持續下去,恒生電子的業績還將持續承壓。

#02

二、增長在何方?

對此營收下降,恒生電子採用了降本、研發的應對策略。根據2024年年報,恒生電子一方面加大了降本增效的管理力度,向管理要效益,積極推進組織變革和人員隊伍的結構優化;另一方面保持戰略定力,繼續加強新一代核心產品的研發投入,導致公司成本費用所有下降,但未能低於收入下降幅度。由於恒生電子是金融科技企業,為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即「以人為本」。而降本首當其衝的便是公司員工。從員工數來看,恒生電子的員工數從2023年的13189人縮減為2024年的10927人。不過,從人效變化來看,雖然2024年人均營收較2023年有所提升,但人均淨利從2023年的107.97萬下滑至2024年的95.45億元。人數的確是少了,人均賺錢的能力卻是下滑的。怎麼讓人有一種性價比下降的感覺?對於增效而言,恒生電子持續投入研發,通過產品升級來獲得用戶的青睞。從效果來看,據公司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新一代產品正在升級替換過程中,尚未轉化為規模收入。目前來看,券商的經紀業務有所回暖,成為券商能看得到的創收新來源。因此,恒生電子能否助力券商等金融機構打造出創收的服務,是券商等願意買單的重要因素。據恒生電子公眾號顯示,恒生電子已經開發出了AI量化交易、網格交易法等產品,並與部分券商開始合作。而to C的金融IT服務,同花順、東方財富、指南針、財富趨勢更佔正選優勢;恒生電子在券商中後台的B端金融IT服務更有優勢。

因此,這部分新業務能否給公司的業績增長,仍需觀察。目前來看,恒生電子通過研發新產品,打造出新增長點,仍不明朗。

#03

寫在最後

除了上遊「砍預算」,券商已經有了合併重組的趨勢,這對恒生電子並不是個好消息。如果沒有更好的新產品來突圍,恒生電子2025年將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