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B-Mini LED實現0的突破!世界顯示產業進入中國時間

AWE2025已落下帷幕,我率領雷科技AWE報導團對整個展會進行了系統立體的報導。AWE上,琳瑯滿目的AI家電硬科技,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家電行業的競爭強度和創新力度。如果要問AWE上呈現了家電行業的哪些技術突破,我認為三大技術值得一提:
-
DeepSeek代表的推理大模型掀起「AI家電」浪潮;
-
機械臂在智能清潔等產品上應用,打開了「家務機器人」的想像空間;
-
RGB-Mini LED電視的量產突破,讓液晶顯示畫質實現新的突破。
與AI、機械臂的橫空出世不同,RGB顯示技術理念早已出現,索尼在20年前就推出了類似的RGB-LED概念,然而在產品實現上其始終無法解決光色同控和背光系統兩大技術難點,一直未能實現產品量產。多年來,讓液晶顯示實現「RGB 光色同控」一直都是顯示從業者的夢想。然而,光色同控的技術難題一直困擾著行業,相應技術遲遲無法量產。
轉機出現在今年1月。CES2025期間,海信對外發佈並展示了RGB 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其讓「RGB 光色同控」夢想成真,在色域面積、色彩純度、控光精度、節能表現等多個維度全面領先量子點技術,超越 QD-Mini LED和 QD-OLED,成為液晶顯示行業近年來最大的顯示技術突破。
對海信在RGB上的技術突破,外界許多人還是半信半疑的狀態。當時甚至有人指出,海信RGB-Mini LED技術大概率是「PPT發佈」——理論上來說,這一技術量產實在是太難了。1月海信表示將在 3 月實現RGB-Mini LED電視量產時,很多人也悲觀地認為「大概率會跳票」。
然而,AWE2025上,海信兌現承諾,正式發佈RGB-Mini LED電視UX系列,85/100/116英吋的正選價格分別為27999元/49999元/99999元,3月31日開啟預售,4月14日正式開售,消費者很快就能直接下單買回家體驗。由此,海信也成為全球第一家量產 RGB-Mini LED 電視的品牌。

這是海信的一小步,卻是顯示產業的一大步。
RGB-Mini LED就是下一代液晶電視
1925年,英國科學家約翰·洛吉·拜亞特造出世界上第一台電視機。一百年中,從黑白到彩色,從 CRT 到 LCD再到 OLED……電視技術變革的終極目標有且只有一個:更好地還原真實世界。更高的亮度、更真實的色彩以及更清晰的畫質,都是為了讓人們在屏幕上看到無限逼近於自然的畫面。
1996年,索尼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台液晶電視,電視畫質進入新階段。30年來,液晶顯示領域出現了QD 量子點技術、Mini LED背光這樣的細分新技術,但無論是 QD-Mini LED 還是 QD-OLED都存在著控光與控色分離的問題。傳統QD液晶顯示技術只能對二維分區(空間)進行亮度控制,背光必須經過量子點再轉換成顏色,控色需要另外的步驟與部件,這導致電視呈現的畫面色彩不夠真實,跟我們肉眼在現實世界看到的總有或多或少的偏差。
海信RGB-Mini LED 電視的突破在於,其徹底拋棄了QD-Mini LED採取的單色(白色/藍色) LED 背光+量子點膜的方案,而是採取紅、綠、藍三原色獨立驅動的 LED 背光,讓背光光源具備完整的色彩信息。結合海信自研的信芯AI畫質芯片H7和RGB-Mini LED背光芯片,率先實現光色同步精控,色彩表現、視角、亮度等畫質表現達到指數級提升。

從測試結果來看,海信RGB-Mini LED顯示技術的光源光色控制精度可達到傳統液晶電視的3倍以上,在降低能耗同時帶來更高的畫面對比度和色彩準確性,紅色更正、綠色更準,藍色更通透,結果就是用戶看到的畫面更真實,尤其是在85吋+大尺寸電視上,RGB-Mini LED顯示的畫質優勢更明顯,比如HDR電影暗部色彩細節表現較傳統QD-Mini LED電視提升20%以上,運動畫面背光同步速度提升25%,遊戲畫面層次感與色彩純淨度提升10%以上。
簡單地說,RGB-Mini LED顯示技術從「發光顯色物理原理」入手,徹底改變液晶電視的發光顯色方式,通過對RGB 三基色光源與色彩的同步精控,大幅提升畫面的色彩真實度和純潔度、光色一致性、亮度精準性,給用戶呈現更逼近真實世界的畫面,徹底突破液晶顯示的天花板。
畫質提升,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這樣看,說RGB-Mini LED是QD-OLED、QD-Mini LED後的第三次液晶顯示技術革命也不誇張。作為液晶顯示技術的明日之星,RGB-Mini LED電視也順勢成為電視畫質的新標尺。
拔得RGB頭籌的,為什麼是海信?
多年來,RGB都是液晶顯示行業競逐的技術高峰,比如索尼在20年前就嘗試過將RGB顯示技術應用在LED上,然而至今都未能如願量產。RGB技術量產的難題主要集中在光源部件和光色控制上:
一方面,RGB 光源存在低效率、壽命短、高溫色偏三大難題,一直不具備量產的條件;另一方面,RGB 光色同控的關鍵在於對三基色光源的精確控制,從物理學上看,控光難,控色難,光色同控難上加難,研究RGB的廠商都面臨著紅色光衰減和串色等疑難雜症,一些廠商甚至被迫中途放棄對RGB的研發投入。
海信十年磨一劍,攻克RGB-Mini LED難題的根本在於,其自主研發了「兩顆芯片」。
海信依託旗下乾照光電自研全球領先高性能RGB-Mini LED 發光芯片。基於多項設計、材料和工藝創新,這款發光芯片的發光效率提升了15%;通過應用高緻密 PV 層,其在高濕環境下壽命延長 66%;再通過自研復合襯底長晶工藝,使紅、綠、藍三基色的光譜一致性提升了 50%。RGB光源低效率、壽命短、高溫色偏的三大難題,由此迎刃而解。
除了LED發光芯片,海信自主研發了全球首款RGB光色同控芯片——信芯AI畫質芯片H7,其CPU 單核性能提升了40%,感知場景計算能力提升 70%。基於硬件算力上的全面提升,以及獨創的三維光色同控算法,H7重新定義了色彩管理系統,將控光與控色過程深度融合,對每一幀畫面進行實時 AI 分析、AI 自適應控光、3*26bits 高精度控色和15680點高精色彩控制,色調、飽和度、亮度的控制精度相對普通SOC芯片實現指數級提升,成功實現了RGB三原色的光色精準同控。

為了讓RGB-Mini LED最終呈現畫質盡善盡美,海信還給UX系列RGB-Mini LED電視搭載了黑曜屏Ultra。作為行業唯一「雙層低反,二次降反」的真低反屏幕,其以1.28%超低反射率、97% BT.2020超高色域和178°廣視角,給用戶營造「深邃黑、超立體」的觀感,讓RGB-Mini LED更強的畫質、亮度與色彩表現釋放得淋漓盡致。
總之,為了讓RGB-Mini LED成功量產,為了給消費者交付一款前所未有的畫質巔峰產品,海信從光源到芯片到AI算法再到屏幕,均展開了全鏈路的技術突圍。
這一切都並非一日之功,海信多年來堅持貫徹「科技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其研發投入一直保持著雙位數增長,過去五年僅僅是海信視像就在研發上累計投入近百億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讓海信具備了許多硬實力,比如它是國內唯一具有自研畫質芯片能力的企業,近年來海信不斷進行技術迭代,已推出了7代顯示畫質芯片。2022年發佈的國內首顆全自研8K AI畫質芯片,這代表了國內單顆畫質芯片的最高處理能力。海信能在2025年率先實現RGB-Mini LED電視UX系列超旗艦產品的量產,並在E8Q Pro系列旗艦產品上實現光色同控,信芯AI畫質芯片H7居功至偉。
從海信的實踐來看,RGB-Mini LED對行業來說,將是門檻最高的顯示技術——畢竟不是每個廠商都有自研畫質芯片、自研發光芯片這樣的實力,具備芯、光、屏全鏈路技術的玩家也少之又少。
這跟AI大模型技術的發展有些相似:曾經互聯網公司的IT技術大差不差,主要靠產品、運營和商業模式的PK;深度學習階段的AI技術,很多互聯網公司也還能自研;大模型時代,AI的門檻變得前所未有的高,巨量數據、巨量算法、巨量算力的特性,讓基礎大模型技術成為少數人的遊戲。
RGB-Mini LED就是顯示行業的大模型技術,在未來將只有極少數廠商才能玩兒。在大模型的技術競賽中,先行者通過數據、算法的積累可形成代差優勢。RGB-Mini LED技術先行者也能通過芯、光、屏以及算法的技術積累,疊加量產後的規模效應,持續擴大優勢,從先行者成為領先者。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曾經的液晶顯示王者索尼,在RGB-Mini LED上會意外地成為跟隨者。30年前,索尼發佈世界上第一台液晶電視,並在20年前探索RGB-LED顯示,然而遲遲未能量產。現在,索尼將注意力放到了RGB-Mini LED顯示上。
在AWE 2025上,索尼帶來了「新一代RGB高密度LED顯示系統」,其宣稱「可突破現有背光顯示的技術限制,實現更加豐富細膩的色彩質感。」在技術原理上,索尼「新一代RGB高密度LED顯示系統」與海信「RGB 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並無不同,都是通過可獨立驅動的RGB三原色背光燈與高密度 LED 光源深度整合,實現對紅、綠、藍三原色的精準獨立控制,為大尺寸顯示設備帶來更寬廣的色域、更高的峰值亮度以及精準的色彩表現。然而從目前的進展來看,索尼RGB-Mini LED電視量產至少還要等到一年後。
這也意味著,海信RGB-Mini LED技術的量產突破,讓中國顯示產業在Mini LED技術後,再度領先世界。
大屏WALL時代,
海信憑什麼技壓群雄?
在AWE上,海信提出了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概念:「AI WALL」,我將其翻譯為「智能電視牆」,按照海信官方的說法,電視消費已經到了「牆有多大,電視就配多大」的時代。

海信重注超大屏市場無疑是明智的。家庭顯示日益多樣化和碎片化,閨蜜機、平板、學習機、帶屏智能音箱等等設備都能顯示,電視的大屏優勢則是獨一檔存在,因此,電視必須要強化「大」的長板優勢,朝著家庭影院級大屏方向發展。
消費者也在用錢投票,來自群智諮詢的數據顯示,受超大尺寸電視拉動,2024年全球電視平均尺寸為52.英吋,增長了1.1英吋;中國市場,在「國補」政策拉動下,電視出貨平均尺寸已達63.5英吋,增長4.2英吋,預計25年出貨平均尺寸將突破65英吋。「屏幕越大、賣得越好」的市場趨勢已明,消費者買電視「買大不買小」的共識已在形成。
海信在百吋超大屏市場已佔據優勢。來自Omdia的權威數據顯示,2024年100英吋及以上電視產品的全球出貨量份額中,海信電視佔比高達58%,位居全球首位。這一次在AWE上,海信提出AI WALL概念,其展示的電視產品也全都在100英吋及以上,表明其強化超大屏的戰略意圖。
跟友商們押注一條顯示路線不同,海信在超大屏電視上已形成「金字塔」陣型:
-
率先量產RGB-Mini LED,打造畫質新標尺,在滿足高端發燒級需求的同時,面向未來儲備尖端技術,RGB-Mini LED相關的芯片、光源、屏幕、算法技術可溢出到所有產品;
-
在高速增長、相對成熟的QD-Mini LED市場,海信展示了ULED超畫質電視 U8Q、E8Q和U7Q高端系列新品,主打高畫質、高顏值,或面向遊戲電競等高頻場景深度優化;
-
在新興的的Micro LED方向、以及極具差異化的激光顯示中,海信也都拿出了具備十足競爭力的產品。
多線佈局,海信在大屏市場真正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無疑已勝券在握。AWE是家電以及消費電子行業風向標,作為這屆AWE最強勢的存在之一,海信展現了顯示行業的哪些風向呢?我認為至少有三:
1、RGB-Mini LED量產,給液晶顯示產業升級指明了方向。RGB-Mini LED是液晶顯示行業多年不遇的革命性突破,海信將「不可能化為可能」,讓全世界顯示巨頭都看到了RGB-Mini LED的量產可能與應用潛力,RGB-Mini LED勢必也將成為頭部玩家繼Mini LED後的下一個必爭之地。
2、全鏈路自主研發,疊加計算畫質理念,給電視畫質優化提供了啟發。一方面,海信可以實現RGB-Mini LED量產,關鍵在於芯、光、屏全鏈路自研技術的突破,這意味著,要想突破畫質天花板,要想給消費者提供一流畫質水平的產品,廠商必須要全鏈路佈局、端到端整合,從底層進行技術突破;另一方面,海信在芯、光、屏每一個環節應用AI去優化畫質,實現光色同控、畫質實時優化,掀起了一股「AI計算畫質」風潮。顯然,AI能給電視帶來的價值,絕不只是交互的升級。
3、中國電視廠商要靠技術突破與產品創新實現高端化,以更好的姿態走向世界。曾經中國電視企業處在顯示產業鏈底端,只能分配最微薄的價值。現在,中國電視廠商已掌握Mini LED、RGB-Mini LED、Micro LED等核心顯示科技,這給產品創新創造了可能,給中國家電品牌在全球市場的高端化奠定了基礎。中國電視企業在海外市場將更加如魚得水,且可以獲取更多價值,正如海信做到的一樣。
來自Omdia的數據顯示,在全球市場,2024年海信系電視全年出貨量達到2914萬台,出貨量份額佔14%,連續第三年排名全球第二。在大屏市場,海信更是展現出強大的統治力,75吋以上大屏電視以19.8%的份額位居全球第一,98吋+、100吋+超大屏電視分別佔據30.3%、58.8%的出貨份額,均穩居全球第一。
「用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這是許多企業在講述的故事或者崇尚的理念。在AWE,海信證明自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靠著全球首款量產RGB-Mini LED電視,海信技壓群雄,也秀出了全球顯示技術領導者的雄風、開啟了電視行業的新時代。多年後回頭再看,我相信2025年AWE,一定會是全球電視甚至家電產業歷史上值得記錄的關鍵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