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廠應用接連不斷,從優必選年報一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密碼

2025年3月30日晚間,優必選發佈2024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優必選實現全年總收入13.05億元,同比增長23.7%,至今已連續多年實現營收穩步增長,全年研發投入4.78億元,佔營收比例為36.6%,實現毛利3.74億元,同比增長12.4%,虧損同比收窄8.3%。當前人形機器人商業化仍處於發展早期,優必選以人形機器人全棧式技術賦能多個行業:行業定製機器人業務貢獻1.4億元收入,同比增長126.1%;消費級機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業務貢獻4.77億元收入,同比增長88.1%;人工智能教育業務貢獻3.63億收入,同比增長4.6%。

2025年,「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優必選在業績報告中對公司未來戰略進行了詳細闡述,將具身智能技術研發及商業化落地應用視為戰略主線,還將持續推動人形機器人從工商業應用場景走向千家萬戶。業績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是新質生產力的AI代表,優必選以技術攻堅者、場景定義者、生態共建者的身份深度融入國家戰略藍圖,優必選將繼續專注於人形機器人、多模態感知和大模型技術、具身智能決策技術、端到端的運動控制技術、不斷迭代優化L4級無人車的自動駕駛技術。
據業績報告顯示,優必選管理層一致認為人形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的最佳載體,是具身智能的終極形態,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賽前分析領域。優必選針對人形機器人群體協作場景,突破群體智能技術,近期在極氪5G智慧工廠開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場景、多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協同實訓,推動人形機器人從單機自主向群體智能進化。據官方公佈的消息,優必選之所以能夠實現多機協同進廠「打工」,得益於其研發的群腦網絡(BrainNet)架構、人形智能網聯中樞(loH)等技術,強化群體維度下超級大腦的推理能力和智能小腦的技能供給能力,優必選自研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多模態推理大模型,也讓人形機器人具備類似人類常識的推理能力,支持多台人形機器人之間複雜任務的高效拆解、調度與協同。
2024年,優必選自主研發的具身智能關鍵技術(面向通用任務的規劃大模型、語義VSLAM、學習型運動控制)獲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獎,是大會史上首個以人形機器人技術獲獎的科技成果。此外,報告還指出優必選在直線關節技術、第三代帶有壓力檢測功能的仿人五指靈巧手、ROSA2.0、位控、全身力控、強化學習的全棧運動控制技術以及高度解耦的通用靈巧操作軟件框架等多項機器人技術上實現突破。截至2024年12月31日,優必選共持有2680項授權專利,比前一年新增超500件,發明專利佔比為57.87%。

優必選創始人、董事長、CEO周劍表示,人形機器人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進入全球最多工廠實訓,與特斯拉、FigureAI在同一賽道競逐。我們必須把握產業化的窗口期,率先實現落地應用,這樣不僅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助力新型工業化,更可參與全球競爭,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此前,優必選相關負責人曾公佈,公司與東風柳汽、吉利汽車、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奧迪一汽、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順豐等知名企業合作,是全球唯一一家與多家車企宣佈合作的人形機器人公司。
除工廠實訓外,優必選人形機器人也已獲得訂單採購。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東風柳汽將部署20台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並計劃在上半年完成全球首次人形機器人批量進入汽車工廠。居然智家擬於2025年底前採購部署500台優必選仿真人形機器人,合作期內計劃銷售10000台。優必選聯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佈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天工行者,售價僅29.9萬元,在市場上同類型產品(1.7米全尺寸科研人形機器人)售價普遍在50萬元以上的情況下,以高性價比重塑人形機器人科研教育生態。據優必選官方預計,今年工業人形機器人、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天工行者、仿真人形機器人將實現規模化訂單交付。

作為中國人工智能及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優必選憑藉全棧自研技術優勢和賽前分析性工業應用佈局,已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此前,優必選曾獲花旗翻倍看漲,被認為是「下一個特斯拉」,當前估值可類特斯拉2010-2011年新能源汽車萌芽期水平——彼時特斯拉Roadster年交付僅1500輛,但市銷率高達24至25倍。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前日發佈《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價值圖譜》研究報告,唯一納入榜單的中國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僅有優必選一家,並認為其是當前全球範圍內「最接近純正人形機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之一。優必選上市一年以來,已獲長江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浙商證券、中泰證券、東北證券、東吳證券等大量券商研究覆蓋,多家券商研報深度研究優必選。券商的一致看好,無一例外與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前景向好相關,結合優必選2024年接連發佈的車廠應用進展,認可了優必選的行業基本面和企業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