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型企業超85萬家,累計擁有115家獨角獸企業居全國首位|鈦快訊

北京依然成為國內 AI、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科技領域初創企業首選地之一。
3月31日消息,鈦媒體AGI從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民間智慧·共享科創」平行論壇上獲悉,截至2024年底,北京科技型企業已突破85萬家,其中去年新設立的科技型企業有11萬家,相當於每天都有超300家科技企業在京成立。
「形式多樣的民間科技合作能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崔述強建議,北京作為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要鼓勵和支持民間組織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走出去,同時引入國外先進的理念和高技術成果,為雙方架起互學互鑒的橋樑。
數據顯示,作為中國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已擁有92所高等高校和1000多所科研院所,55萬餘名科研人員,全國近一半(50%)的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都聚集在這裏,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的數量、基礎研究人才的密度、科技研發投入強度等均居全國首位,並連續8年蟬聯科研城市的全球首位。
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副會長、「一帶一路」商事服務中心主任王麗表示,國際科技合作迫切需要法治護航。當前,環境惡化、戰亂、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加劇,技術壁壘與標準衝突,致使國與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差異顯著,國際科技合作受到法律政治安全等多重風險壓力,急需各方攜手加強全球性的法律治理、法律保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翰表示,AI 和開放科學的融合對全球行業產生深遠影響。隨著在實際生產當中應用 AI 技術,我們必須要利用規則確保 AI 技術帶來積極的影響,減少風險,並確保以道德透明和包容的方式推動 AI 開發和應用。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 AI 倫理框架,建議並通過194個成員國的認可指導 AI 技術開發,從而確保 AI 技術造福人類。
目前,中國持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與16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簽署118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加入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牽頭髮起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等。
30日舉行的另一場論壇上發佈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顯示,當前,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409家,分佈於12個領域,總估值超1.5萬億美元,佔全球獨角獸企業的近30%。其中,作為「獨角獸之城」,北京共有115家獨角獸企業,企業總估值為5949億美元,平均估值達51.74億美元。數量和估值均位列全國第一。

據悉,所謂獨角獸企業,一般是指成立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此類企業通常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或前沿技術或產品,能夠在市場中保持快速增長,很有可能成為行業巨頭。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表示,獨角獸企業正呈現出智能主導、賦能發展的特點。近三分之一獨角獸企業來自於以大模型、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技術領域,帶動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能製造等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不斷湧現。
中關村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嶽德鈺在論壇上表示,北京的獨角獸企業正以蓬勃創新的態勢,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據嶽德鈺介紹,2024年,北京新晉獨角獸企業23家,其中13家來自於未來產業的細分領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細胞與基因治療、商業航天、元宇宙、新型儲能等領域。同時,9家未來產業細分領域企業成立三年就成為了獨角獸企業,另外在合成生物、具身智能等領域北京也擁有一批潛在獨角獸企業。
此外,北京硬科技獨角獸企業佔比達71.3%,五年來增長了28.3%,保持年均7%的增長速度。在AI、商業航天、集成電路等技術領域,創造出多項國際領先的重大創新成果。
就在此次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硬科技投資與發展論壇上,中關村發展集團聯合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意向單位,共同籌劃發起設立「中關村戰新基金」,規模達100億元人民幣,將聚焦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一批優質硬科技企業加速發展提供金融支持,進一步壯大耐性資本,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事實上,目前在創業投資方面,北京新設8只政府投資基金、初始總規模千億元,圍繞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商業航天、新材料等高精尖領域開展直接投資,已投資決策項目178個,投資金額約181億元。
同時,北京還設立全國首隻聚焦硬科技領域投資的政府投資母基金——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總規模200億元,目前已合作子基金63只,累計投資1300多家企業,投資金額約470億元。此外,北京已設立全國首隻全部由社保基金出資的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首期規模50億元,目前已投資決策16個項目總金額超27億元。
據嶽德鈺介紹,北京構建了專項政策+管家服務+創新培育+賽前分析孵化的四位一體培育體系。其中,「獨角獸十條」的發佈,在上市服務、空間保障、人才落戶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企業。為獨角獸企業提供數據跨境便利化、應用場景對接等便捷服務,建立了市領導牽頭的投資統籌機制,引導各類資本投向硬科技獨角獸為代表的高成長創新企業。
京促會副會長、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戴鍵表示,全球科技創新正面臨「分化」與「重構」的雙重挑戰。越是風雲變幻,越需要民間組織以更大的智慧搭建橋樑,該組織將聯合京津冀企業家聯盟,打造企業出海的「護航平台」,助力中小企業快速融入當地商業生態,實現國際化發展,同時計劃設立歐洲-中國離岸加速器,為歐洲企業來華髮展提供便利化服務,推動中歐科技合作向更深層次邁進。
據悉,自2019年起,中關村論壇年會便開始舉辦以「民間視角」切入科技創新議題的平行論壇,本屆論壇由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北京民合國際交流基金會聯合主辦,共吸引國際組織代表、科技型社會組織和企業負責人、留學生代表等120餘人現場參會,線上直播覆蓋超3萬人次。
(本文正選於鈦媒體App,作者|林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