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知 | 清明節經濟新貌:雲祭祀傳承文化,踏青鄉村遊拉動消費

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既是人們緬懷先輩、寄託哀思的重要時刻,也是親近自然、享受春日的契機。在歲月的長河中,清明節的習俗不斷演變,從傳統的祭祀儀式,到如今融入現代生活方式的多樣活動,展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與經濟價值。

在當下,因為假期短暫,回鄉祭祖越來越成為難事,於是打破了時空限制的“雲祭祀”應運而生。它讓人們能夠跨越距離,以線上方式緬懷先人,傳承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踏青露營成為春日裡親近自然的熱門選擇,為戶外經濟注入活力。而鄉村遊,憑藉豐富的鄉村資源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吸引著城市居民走進鄉村,體驗別樣生活,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這些與清明節緊密相連的活動,正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形態,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假期生活,還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源泉。深入探究它們在清明節假期的發展態勢,對於把握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的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雲祭祀”:傳統與現代交織,線上祭掃漸成風尚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雲祭祀” 作為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緬懷先人的途徑。

在疫情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各地紛紛推出線上祭掃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 “雲祭祀” 的普及。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20 年清明節當天,網絡祭掃平台服務的群眾數量高達 1336 萬人次 。上海福壽園陵園 2020 年清明期間的網上祭掃平台流量,更是突破了 12 萬次 。這一數據充分表明,“雲祭祀” 發揮了重要作用,滿足了人們祭祀的需求。

如今,“雲祭祀” 的形式愈發豐富多樣。各平台不僅提供線上寫下紀念文字、添加親人照片、上傳短視頻保存、敬獻虛擬用品等傳統形式,還延伸到雲祭掃、雲相冊、雲訃告、雲守靈、雲直播、雲共祭、雲祈福等眾多模塊 。一些平台還增添了人生微電影生成、老照片修復、人生故事記錄、數字紀念館等功能 。

以四川眉山民政局提供的 “雲祭祀” 服務為例,用戶可借助互聯網平台,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 “轉移” 至微信小程式上 。在這裏,逝者後人能在線創建 “個人紀念館空間”,編輯逝者生平簡介、生前重要事蹟、上傳逝者的照片等,並在紀念館空間進行祭拜留言,選擇鮮花、花燭或留言等形式寄託哀思,同時還可分享給親朋,共同緬懷故人 。

從市場規模來看,2022 年的雲祭祀、雲上香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約 30 億元。而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國已有30餘個省級行政區開通網絡祭掃平台。其主要用戶群體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和海外華人之間。對於海外華人而言,“雲祭祀” 打破了地域限制,讓他們能跨越千山萬水,參與到家族的祭祀活動中。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雲祭祀”相關企業超6600家。其中,2024年新增註冊相關企業超1600餘家,從企業註冊數量趨勢來看,近年間,“雲祭祀”相關企業的註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特別在2023年更是呈現出迅猛增長態勢達到頂峰,為超過1800家。從區域分佈來看,北京市以超過1000家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總數的16.1%。排在第二的四川省為約700餘家。

在數字時代,“雲祭祀” 讓傳統祭祀文化得以在虛擬空間延續,既傳承了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情感,又適應了現代社會快節奏、遠距離的生活方式,成為傳統祭祀方式的重要補充。

“踏青+露營”:擁抱自然,戶外經濟蓬勃發展

清明節前後,天氣回暖,正是踏青好時節。近年來,伴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對大自然的嚮往,踏青露營成為了清明節假期的熱門活動。今年清明節假期,露營經濟持續火熱。

互聯網銷售平台數據顯示,今年3 月以來,露營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 240%,淋浴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 150%,三合一天幕版自動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 700% 。在淘寶搜索 “露營帳篷”,不乏 24 小時內賣出超 1000 單的商品 。

攜程發佈的《2024 年清明節假期出遊總結》顯示,假期期間,國內本地遊、周邊遊訂單分別同比增長 211%、350%,露營、騎行、攀岩、放風箏等戶外活動受到廣泛歡迎 。露營經濟的火爆並非偶然,其具備短途化、聚集性低、親近自然等特徵,成為跨省遊、出國遊的最佳替代選擇方案 。在疫情期間,周邊遊的熱度大幅提升,佔比高達 75.9%,而露營在周邊遊相關活動中熱度始終排在前列 。從 2017 年至 2021 年,我國露營帳篷市場從 14.33 億元增長至 27.26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17.43% 。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露營相關企業超24.4萬家。其中,2024年新增註冊相關企業約6.1萬餘家,從企業註冊數量趨勢來看,近五年間,露營相關企業的註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並在2024年達到頂峰。從區域分佈來看,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露營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 2.3萬餘家、1.7萬餘家和1.6萬餘家。

隨著露營市場的發展,消費業態和裝備也在不斷升級。從便利的 “拎包露營” 租賃服務,到便捷的速拋帳篷等新型裝備,都反映出市場對露營體驗的重視 。一些營地還提供了更多的配套服務,如露營教學、戶外烹飪課程、親子互動遊戲等,豐富了遊客的露營體驗。

此外,露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趨勢也愈發明顯。例如,與文化產業結合,舉辦露營音樂節、戶外藝術展覽等活動;與農業結合,開展採摘、農事體驗等項目 。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拓展了露營經濟的市場空間,推動了戶外經濟的蓬勃發展。

“鄉村遊”:回歸田園,鄉村經濟煥發活力

清明節期間,不少家庭選擇在本地和周邊鄉村開啟微旅遊,鄉村遊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據攜程旅行網數據顯示,去年清明節假期期間,國內鄉村遊訂單增長了 239% 。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去年清明節假期 3 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 1.19 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11.5%,國內遊客出遊花費 539.5 億元,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12.7% ,鄉村遊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的鄉村旅遊資源豐富多樣,各地鄉村各具特色。江南的水鄉古鎮,如烏鎮、周莊,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築、悠悠的水鄉韻味,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感受那份古樸與寧靜 。貴州的苗寨侗鄉,則憑藉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以及壯麗的自然風光,如黃果樹瀑布、西江千戶苗寨等,成為鄉村旅遊的熱門目的地 。遊客在這裏可以親身體驗苗族的銀飾製作、侗族的大歌表演等民俗活動,深入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

除了這些知名的鄉村旅遊地,全國各地還有眾多具有特色的鄉村等待遊客發掘,它們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傳統的手工藝、農耕文化,讓遊客能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 。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鄉村旅遊相關企業超61.4萬家。其中,2024年新增註冊相關企業約7.1萬餘家。從區域分佈來看,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鄉村旅遊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為超4.9萬餘家、3.9萬餘家和3.7萬餘家。排在其後的是安徽省和海南省。

隨著鄉村旅遊的不斷髮展,其發展趨勢也日益明顯。一方面,遊客對鄉村旅遊的品質和體驗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觀光,而是更注重與當地文化的交流和體驗 。因此,鄉村旅遊在發展過程中需注重提升服務質量、完善旅遊設施、豐富旅遊產品 。

另一方面,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方向 。通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平台進行宣傳推廣,可以擴大鄉村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外,鄉村旅遊還需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打造更具特色的旅遊線路和產品,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 。

作為國內領先的商業查詢平台,通過天眼查的海量商業大數據,可以快速瞭解和分析清明祭奠、郊遊、踏青等諸多相關各領域的動態與產業趨勢。不僅如此,天眼查還擁有天眼風險、商業履曆、司法案件、深度風險、財產線索等維度的內容,更可實現從洞察風險到預警風險的全方位把控,針對個人、企業、政府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清明節假期里,“雲祭祀”、“踏青露營” 與 “鄉村遊” 各自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與發展潛力。這三大產業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清明節假期經濟的新形態,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變化,這些產業有望不斷創新、融合,釋放出更大的經濟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