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地聯動,科技賦能櫻桃產業升級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成都東部新區高明鎮,櫻桃種植歷史悠久,8000餘畝櫻桃園年產果品超2000萬元,曾是農戶增收的“甜蜜產業”。然而,受品種老化、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傳統櫻桃產業面臨效益下滑的挑戰。如何破局?

4月3日,記者獲悉,2023年起,高明鎮攜手四川農業大學王小蓉教授團隊、成都種業集團,開啟“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之路。通過引入“蜀紫美”“蜀早美”等早熟新品種,建成21畝設施化大棚示範基地,帶動農戶改良種植800餘畝。新品種櫻桃憑藉果肉厚、甜度高、上市早等優勢,預計2025年首批掛果單價可達20-40元/斤,畝產增收超萬元,成為撬動產業升級的“黃金支點”。

在科技強芯方面,聯合四川農業大學設立櫻桃專家工作站,編製本土化種植手冊,培育“土專家”團隊,以創建四川省級種業園區為目標,聚力共建中國櫻桃種業示範基地。在規模增效方面,創新“村集體+專合社+農戶”模式,2025年計劃推廣新品種2000畝以上,構建育苗、中試、加工、觀光全產業鏈。在市場賦能方面,建設櫻桃交易市場、產業綜合服務中心,聯動成都益民集團、農資公司打通銷售渠道,讓“五指櫻桃”溢價出山。

下一步,高明鎮將以創建省級種業園區為引領,規劃“一芯三區一帶”功能佈局,推動品種研發、生態種植、農旅融合深度發展。一顆顆紫紅透亮的櫻桃,不僅是富民增收的“幸福果”,更是成都東部新區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