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大地震,折射嚴峻的東南亞經濟形勢

作者:唐飛,編輯:李小天,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3月28日,發生在緬甸中部的7.9級地震,引發全球關注。
這次地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發生的第17次六級及以上地震,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也是全球近十年來的大陸最強震。
在嚴重的地震災情下,包括緬甸全國在內,周邊的泰國、越南、老撾等國均震感強烈,不少建築倒塌、交通受阻、電力中斷,甚至出現火災等次生災害,當地生產生活遭受較大影響。中國雲南省內多個城市也有明顯震感。截至目前,緬甸地震已導致3003人死亡、4515人受傷,另有351人失蹤。
在此之前,作為與中國接壤的鄰國,緬甸曾吸引眾多中國企業和創業者來此尋覓商機。據緬甸投資與公司管理局數據,2023-2024財年,中國內地在緬甸的投資金額為2.25億美元,主要集中於能源、電力、工業等領域。
地震發生後,各方馳援緬甸的同時,很多在緬中國出海人的現狀也引起我們的關注。
一、緬甸創業者:生意受損之外,更大風險還在後面
3月28日下午,周林(化名)正在與一位在緬甸經商的朋友交流,而手機持續作響,他點開消息頁面,緬甸發生大地震的消息徑直映入眼簾。
「最開始,是當地團隊同事發信息告訴我的,那時國內還沒有地震的報導。」周林說。
周林從2014年開始就在緬甸做生意,目前在當地做電商和美妝類營銷。今年3月初,他還在緬甸待了兩週。當時,緬甸已經有一些小的地震爆發,但誰也沒想到,更大的災難正在潛滋暗長。
緬甸這場大地震發生在實皆省,震源距離「萬塔之城」曼德勒僅17公里。曼德勒城是緬甸僅次於仰光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全球最大的翡翠毛料交易中心。這裏經常彙聚著上千名中國玉石從業者,從原石開採商到直播主播,從玉雕師到貿易中介,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而如今,這一切被這場地震摧毀殆盡。據說,當地倒塌的兩座酒店裡,就住著不少中國商人。
周林在曼德勒城沒有業務,只有一座倉庫,但這座倉庫也有一小半被地震摧毀。
大地震,讓緬甸面臨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據周林觀察,在過去幾年,緬甸的消費能力在持續下滑——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萎縮了一半,家電市場也萎縮了接近一半。只有一些生活的剛需產品還能維持需求。此外,他還感受到,近兩年緬甸的物流和倉儲成本還有所上升,網速甚至出現下降趨勢,以及戰亂導致年青人大規模外流,「我們做的生意,正常來講今年是會擴大規模有不錯增長的,但以目前的形式來看很艱難了。」
地震發生後,最讓周林擔心的還是當地的救援和防疫。每年從三四月開始到五月份雨季來臨前,當地會有一波超高溫,很容易誘發疫情。
而更讓中國商人擔憂的是當地的政治局勢。
過去幾年,緬甸一直處在軍政府和民族團結政府(NUG)的內戰中。
緬甸軍政府的首腦是敏昂萊,是現任緬甸國防軍總司令、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國家總理。去年底,敏昂萊曾在結束訪華回到國內後表示,準備與中國共同成立保安公司,以保護中國企業免受武裝分子襲擊。在此次地震後,中國也第一時間就緬甸遭受地震災害向緬甸領導人敏昂萊致慰問電。
而NUG的主體,是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外加各種民族地方武裝,民族地方武裝和NUG是合作關係。過去,NUG一直和美國關繫緊密,其總部就設在華盛頓,資金來源大部分是美國官方援助。NUG對華態度強硬,過去在內戰中曾控制了包括油氣管道在內的部分中國項目。
今年初,軍政府已有企穩的趨勢。而這次大地震所在的曼德勒正是緬甸軍在北部的最大柱蠆式,地震摧毀的交通、物資和商業可能會影響到緬甸軍的後勤保障,進而影響戰爭局勢。
對在緬中國企業而言,戰爭局勢的變化,可能是未來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除創業者外,一些在緬甸有工廠的上市企業也受到了地震影響。
新希望披露,新希望緬甸片區在南方的3家公司受影響較小,已於3月29日恢復正常生產和經營。位於北部的新希望曼德勒公司也於31日起陸續恢復生產,該公司場地已被臨時用作中國救援隊的協調中心。公司在復工保供的同時,也在為地震救援力量提供後勤保障。
嘉欣絲綢此前投資了「緬甸服裝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額2400萬元。公司表示,該項目位於仰光,距離震中有一定距離,雖然有震感但未受影響。江蘇國泰在緬甸設有服裝基地和小型加工廠,公司稱其工廠離震中較遠,房屋均未受損。亞香股份3月31日在互動平台回覆,公司的工廠位於304工業園區,正常運行滿負荷生產,地震對工廠生產沒有影響。
二、泰國留學生:「地震後遺症」更加嚴重
緬甸鄰國泰國這次也遭遇了地震侵襲。
生活在泰國的留學生王玥說:「這是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地震,當時人正在曼穀移民局排隊。晃的那瞬間以為是自己要暈倒了。然後聽見移民局的工作人員喊才反應過來是地震。但整體感覺確實也就只晃了那麼一下,所有人都在逃與不逃之間徬徨,畢竟排著隊呢,尤其是在移民局這種讓人很難不躊躇的地方。」
經過短暫恐慌後,移民局暫停了辦理相關業務,不過持有今天號碼的人可以在重新辦理時優先辦理。
相比於移民局業務的順利,王玥的回家之旅顯得異常艱辛。當她從移民局出來時才發現,BTS、MRT和各大商場全停了,711也黑燈了。她在路邊遇到幾個中學生在台階上等車,就問他們,「現在是所有人都回不了家,都在外面等嗎?」他們說:「是的,現在哪哪都堵。」
「城邊往中心的方向,車流龜速挪行,救護車都得尖叫著邊蹭邊走。街道兩旁人流不息,整個曼穀化身一條巨大的步行街。」這是王玥的真實感受。從她提供的當天路況截圖來看,曼穀中心城區多條主要線路都已呈現深紅色。

最終,王玥在步行了兩個多小時後,大約晚上10點多才遇到一輛願意打表的出租車,順利回到了自己位於空堤區的公寓。
可是公寓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首當其衝的是停電和電梯停運,這對住在14層的王玥無異於晴天霹靂。室內情況也十分淩亂,樓道里的燈和幾塊踢腳瓷磚掉了;自己房間房頂和牆壁都出現了裂痕,桌面上的東西基本都躺在地下。
而在她的朋友圈里,更多的是不敢回家的泰國人,他們或三五成群地在街頭聊天打發時間,或乾脆露宿街頭。
不過,泰國各界對地震的反應比較迅速。沒電梯的情況也只持續了一天,第二天就有維修工程師上門開始檢查維修,當天就恢復了電梯運行。31日,王玥所住公寓已經安排工程師開始對樓體進行安全性檢查。

雖然距震中有一定距離,但地震對泰國的影響仍不容小覷。Kasikorn Research預估,緬甸大地震將給泰國帶來約200億泰銖(5.9億美元)的直接負面影響,主要原因在於上週五有數百萬人逃離曼穀,這將打壓3月末的食品和服務支出數據。
除此之外,旅遊業也可能被進一步拖累。泰國酒店協會在上週日預測,從上週日開始的兩週內,國際赴泰遊客人數可能會下降10%至15%,甚至更多。
數據顯示,下個月泰國潑水節期間的酒店預訂量不如兩年前,地震後的安全擔憂可能會進一步損害外國遊客赴泰旅遊的信心。
事實上,自 2 月初農曆新年高峰結束以來,泰國的外國遊客人數每週都在下降。美國銀行經濟學家預計,隨著歐洲遊客消退,中國遊客人數仍未顯示出復甦的跡象,泰國旅遊進入淡季,其預測的3810萬遊客人數將面臨下行風險。
除泰國外,據越通社報導,緬甸實皆省西北部28日發生地震後,越南首都河內、胡誌明市部分地區有震感。部分居住在河內、胡誌明市高層建築的民眾在家中感受到明顯晃動,不過影響有限。
三、東南亞市場或蒙上陰霾
事實上,在地震之前,東南亞多國就已經遇到經濟增長瓶頸。
印尼與泰國是東南亞地區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而今年以來,兩國的股票市場表現不盡人意。
印尼股市在3月末跌至四年來的最低水平,印尼盾的交易價格接近五年低點;而泰國SET指數年初至今已累計下跌超15%,領跌全亞洲,外國投資者在過去兩年從泰國撤出近100億美元後,2025年繼續拋售泰國股票。
無獨有偶,東南亞其他國家股市正遭遇全球資金撤退,MSCI東盟指數已從去年高點下跌10%。分開來看,東南亞五個市場(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股市遭外資連續第六個月撤離。

過去的三個月裡,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富時馬來西亞KLCI、菲律賓馬尼拉PSI、泰國SET、印度孟買30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僅越南指數VNINDEX微漲。
究其原因,各指數下跌均與本國經濟結構有關。據央視財經,東南亞國家大多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的出口佔GDP的比例均較高,而近年來國際市場關稅政策的變化和市場需求的降低都對東南亞多國經濟造成一定衝擊。
與此同時,對這一新興經濟體未來前景的憂慮,也促使投資者將資本從東南亞轉向中國。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外國投資者今年從印尼市場淨撤資13億美元,從泰國股市淨撤資500百萬美元,同時向中國股票投入130億美元。
而中國股市是今年全球表現最好的資產之一,繼DeepSeek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進展後,投資者紛紛湧入科技股。香港恒生指數自年初以來上漲了20%以上。
不過也有聲音持續看好東南亞的未來發展。國泰君安在名為《2025年東南亞經濟展望: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研報中稱,「東南亞經濟體在新的全球格局中的定位變得更加重要且清晰,其過去數年的經濟表現也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2025年,我們繼續看好其經濟表現」。
同時有媒體指出,此次地震暴露出緬甸多種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其中尤以電力短缺最為明顯。數據顯示目前緬甸整個國家電力覆蓋率約55%,只有一半的人口連接到國家電網,80%的農村人口無法獲得電網電力供應。今年1月,仰光的輪流停電時間更是長達每天16小時。
巨大的能源缺口或將給水電、風電、光伏甚至儲能等相關產業帶來機會。
也有人看到了災後重建的機會。有消息稱,大地震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達緬甸GDP的70%,需要大量的災後重建。尤其在建材、基建方面將會有旺盛的需求。不過,根據周林的觀察,想賺這筆錢並不容易,「緬甸市場是有機會的,但是這並不適合新進來的參與者,因為這種項目基本都是由政府主導或分配的,這需要參與者有較強的政府關係和當地資源。」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