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托師真相:日賺1000?年輕人別做夢了!

撰文|李佳蔓撰文|李佳蔓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ID | HQingXiaoFei

你以為,年輕人全部都在為朝九晚五的工作拚死拚活嗎?

錯啦!網絡上正流傳著一種“新神話”:帶薪擼貓遛狗,零門檻,日入1000+。只需在平台搜索“寵托師”,那描述輕鬆得彷彿天上掉餡餅,報酬豐厚得讓人心動不已。對於求職路上的年輕人而言,這簡直是完美無缺的“理想職業”。

但,真相果真如此嗎?

寵物經濟這股風,吹得那是越來越猛,寵托師這個新興職業也隨之浮出水面。城市里,寵物成了不少人的“心頭肉”,主人一出差、一旅遊,貓貓狗狗就得找人照顧,代遛、代喂的需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就拿25歲的小Q來說,她可是個全職寵托師,還是位擁有300萬粉絲的大博主。每天的工作聽起來挺簡單:線上接單,和寵物主聊聊需求,上門服務時拍個視頻,解決點臨時小麻煩。你猜怎麼著?她工作時隨手拍的視頻,竟然讓她成了自由職業者!

這讓人不禁遐想:寵托師,真的是年輕人夢寐以求的“完美職業”嗎?

別急,咱們先來扒一扒這背後的故事。

年輕人的財富密碼,還是陷阱?

生物識別、保險機制,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玩意兒,在寵托服務里可沒少用。比如學生證抵押、實時視頻驗證,還有第三方責任險,這些都是為了提升信任度。

但你知道嗎?就算有了這些,糾紛率還是高達22%。

就像2025年春節那會兒,有個代遛員沒拴繩,狗咬了路人。雖然投了保險,但責任認定愣是耗了15天,最後保險公司只賠了60%的醫療費。

這說明什麼?技術手段再牛,也蓋不住服務過程中的各種隨機風險,尤其是寵物那不可控的行為,還有服務者經驗的差異。

那怎麼辦呢?有人開始琢磨新商業模式了。

比如“汪汪遛狗”平台,推出了個“寵托師星級認證體系”。200小時實操培訓加上AI模擬場景考核,糾紛率一下子就從22%降到了12%。2024年的財報顯示,認證服務雖然溢價30%,但訂單量還是占了65%。

看來,專業化分級確實能提升信任溢價。

還有更絕的,“萌爪聯盟”搞了個動態保險模式,按服務分鐘數計費寵物意外險,保費成本降低了40%,出險響應時間也縮短到了2小時。

這新趨勢,讓人不得不佩服。

說到信任,閑魚2024年上線的“寵托信用分”系統也挺有意思。它整合了履約記錄、寵物情緒識別數據(通過智能項圈採集心率、運動量)、鄰里評價三個維度,高信用訂單的糾紛率直接下降了18%。

杭州的“爪爪社區”更厲害,建了線下服務站,配備智能監控籠舍和持證寵托師,還實現了“服務過程區塊鏈存證”,保險理賠通過率一下子提升到了92%。

看來,從技術兜底轉到“技術+社區協同治理”,才是解決非標服務信任痛點的“部分”關鍵。

寵托師日常:輕鬆日入千元?真相在此!

其實,2019年前後,“寵托師”這個名頭就已經在大眾眼前晃來晃去了。

小Q入行,那純粹是個意外。“第一次上門喂養的是朋友的貓,本來就是幫個忙,結果最後朋友還給了個紅包表示感謝。”就這麼著,小Q幫朋友連續喂養了幾天貓,還順道拿了報酬,心裡琢磨著,這活兒好像還挺不錯。

2023年夏天,大學生代遛狗這事兒可是火上了熱搜。大學生們只要得到寵物主人的同意,就能把狗狗“借”來遛一遛,既幫了主人,自己又能過把擼狗的癮。

小Q那時候運氣好,接到了一單“跳單”。原本接單的大學生沒法完成訂單,就把這單轉給了她。沒想到,就是這隻被遛的金毛犬,讓小Q意外收穫了一波流量。

在這之前,小Q也有個視頻賬號,但拍的都是自家寵物,“大家看久了就膩了,不管怎麼拍,自家的貓狗都沒什麼新意。”

金毛犬帶來的巨大流量讓小Q眼前一亮,她找到了新方向:上門喂養的時候拍視頻記錄,既能給寵物主反饋,遇到有意思的寵物還能發到網上和大家分享。

這一新思路一打開,小Q的全職“寵托師”生涯就這麼順順噹噹地開始了。“我跟寵物在一起,我的快樂會感染到它,它也會感染到我,這個過程特別快樂。”小Q說,給“毛孩子”添水加飯、清潔鏟屎、出門遛彎,這樣的工作既放鬆又開心。

在治癒和被治癒之間,小Q徹底愛上了這份工作。

業務能力越來越強,小Q的“上門清單”也越來越長,蛇、狐獴、水豚等異寵都列了進去,她的職業邊界不斷拓展,就像在探索一張全新的地圖。

如今城市里的寵物數量那是蹭蹭往上漲。《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估計,2026年中國寵物市場規模能躍過3500億元大關,要知道2017年的時候才392億元呢。

市場這麼大,寵托師的收入是不是也水漲船高呢?

小Q一臉滿足地說起她的收入:“遇到節假日,一天的訂單排得滿滿噹噹。根據寵物數量、類型、體型等,收費標準也不一樣,日入千元不是問題,一個長假下來收入破萬也是有過的。”

這聽起來是不是挺讓人羨慕的?帶薪“擼貓遛狗”的生活,小Q算是過上了。

但別急,小Q可是有“百萬博主”光環的人,她的收入可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

一位個人寵托師告訴記者:“根據個人服務不同,收費也不一樣。以貓為例,基礎的半小時服務收費30元,包括換水加糧、對貓的簡單清潔以及貓窩清潔。狗的收費會貴一些,一般犬種收費40元,也是換水加糧、外出遛狗、簡單清潔,像梳毛擦洗這些升級服務,得另加20元。”

看看,寵托師這行當,看起來輕鬆又賺錢,但實際上呢?收入也是因人而異的。

有的人能日入千元,有的人可能也就賺個辛苦錢。而且,這行當也不是那麼輕鬆的,得跟各種寵物打交道,還得應對各種突髮狀況。

所以,別被小Q的“百萬博主”光環迷惑了,寵托師這行當,也是有苦有樂的。

入門易,信任難,如何破局?

小Q雖然成了自由職業者,背後卻很是辛苦。每天奔波於不同的客戶之間,處理各種突髮狀況,還要時刻關注寵物的情緒和健康,這可不是輕鬆就能做到的。

歪掉無名指,打了又打的狂犬疫苗,抓傷咬傷摔傷對小Q來說都是家常便飯。說起這個職業的缺點,小Q指了指身上的傷,一臉無奈。這活兒,可沒表面看起來那麼光鮮。

近年來,部分地區出現的針對寵物的投毒事件,更是讓小Q心裡難受。“現在帶寵物出門,都會帶上嘴套,收緊牽引繩,讓它們的嘴不會接觸到地面。”小Q說,從最開始的食物投毒,到吸入式投毒,寵物主們都怕出事,都不太願意讓寵物出門了。這樣一來,“代遛”訂單也跟著少了很多,“這段時間我們也在經曆行業低迷期。”

上門喂養,得踏入用戶的私密空間,可寵托師這行業準入門檻又低,信任危機就成了寵物主選擇服務時的最大顧慮。有些無良從業者在裡面“渾水摸魚”,上門喂養的安全性根本沒法保證。

大Y女士就直言:“不喜歡讓陌生人進入私人空間。”為了避免糾紛,現在不少寵托師都會提前問寵物主家有沒有安裝鏡頭,還會像小Q一樣,自己錄製服務過程,以此保證服務透明,也能保護自己。

除了信任問題,不同的養寵理念也是寵托師職業道路上的一道檻。

大C剛給自己狗狗過完1歲生日,他就說:“短暫1-2小時的上門喂養服務,根本滿足不了對狗的陪伴,感覺這種模式更適合容易對環境應激的貓。”他出差的時候,更願意選擇家庭寄養,把狗託管到有寵家庭,這樣有人照看,狗狗活動範圍也大,收費和上門喂養差不多,還能全時段陪伴,寵物也不會孤單。

在社交平台搜索“上門喂養”,各種接單平台、大量接單信息讓人眼花繚亂。

有記者調查發現,現在市面上的寵托師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接單:個人和上門喂養平台。

個人寵托師一般會在社交平台發帖子接單,還有些會通過專門的“上門喂養”小程式接單。要是掛靠平台,寵托師的收入會被平台抽成,所以服務收費通常比個人接單要高。不少寵托師剛開始會選擇平台接單,等和寵物主熟悉了,雙方就會直接溝通,“去除中間商”。

產業觀察家洪仕賓指出,現在上門喂養行業缺乏監管,上門服務涉及家庭安全和個人隱私,又沒有統一的行業規範和職業標準,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上門人員大多是兼職,平台很難監督服務質量。

大部分寵托師也表示,“上門”的時候心裡都不踏實,畢竟是要進別人的家,難免會碰到寵物主將寵物問題或其他問題,怪到自己頭上的情況。

那麼,如何保障雙方的權益呢?

河南予瑞律師事務所李華陽律師提醒,選擇上門喂養前,雙方都得注意甄別。寵物主與喂養人之間通過口頭協定、線上平台約定進行喂養服務,只要內容不違法,就具有法律效力。要是寵物主家中有監控實時監控,或者喂養人自帶監控設備記錄過程,那這個視頻記錄就有證據效力。

別看閑魚“代遛狗”服務暴增300%,看似一片繁榮,背後的信任危機卻不容忽視。生物識別和保險機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礎信任,但22%的糾紛率還是暴露了非標服務的複雜性。

【結語】

閑魚代遛狗服務暴增,是年輕人的財富密碼,還是陷阱?從 0 到 1,閑魚代遛狗如何讓年輕人月入過萬,又陷入信任危機?閑魚代遛狗 300% 增長背後,是共享經濟的新曙光還是新難題?

在共享經濟3.0時代,寵物代遛/喂養市場規模在2024年達到87億元,其中38%的消費者明確表示願意為“情緒價值”額外付費。像“PetU”平台推出的“情感報告”增值服務,通過代遛員記錄的寵物互動視頻、行為分析數據生成情感檔案,客單價提升了50%。

不可否認,把非標服務中的情感交互轉化成可量化、可交易的數字資產,也許,通過NFT化服務過程記錄開闢新盈利模式,能突破技術兜底的困境,讓寵托師這一職業更加規範、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