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觀察:蘋果也怕瘋狂關稅,庫克的心拔涼拔涼

快!搶大件!買手機、買電腦、買汽車、買建材。過去幾天,美國消費者陷入了恐慌,開始搶購一切他們認為可能大幅漲價的大件商品。那些還拿著老款iPhone的民眾,則在抓住這最後的時機升級自己最常用的電子設備。
在加州聖何塞南部的一家蘋果店,一位店員透露說,過去幾天店內的客流量多了不少,銷量明顯高於以往。不過他也提到,或許更多人會去運營商買iPhone,因為會有更大的折扣。
這一個星期美國的iPhone銷量,或許可能超過了每年的聖誕銷售旺季。但未來會怎樣,iPhone會漲價多少?誰也不知道。可以確定的是,這場美國挑起的關稅大戰中,沒有哪家美國巨頭公司比蘋果更煎熬。
瘋狂關稅蘋果暴跌
這一切的根源都是白宮。向全球開炮!全都加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宣佈了令人震驚的關稅大戰:一方面對幾乎所有國家開徵10%的基準關稅;另一方面根據美國的貿易逆差狀況,再對特定貿易夥伴額外徵收最高49%的“互助性關稅”。
顯然,特朗普政府希望以固有的強硬方式施壓貿易夥伴,與美國重新貿易談判和相關調整,以削減貿易逆差,同時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但這樣極端的掀桌舉動究竟能有多大成效,是否引發更大的混亂和破壞,則是個巨大的問號。
這一近乎瘋狂的關稅大戰計劃不僅將給美國經濟帶來重大沖擊,更可能顛覆過去數十年的全球貿易體系。關稅計劃宣佈之後,更是引發了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摩根大通已經將今年美國經濟預期從此前的增長1.3%下調為萎縮0.3%。
受此影響,美國股市在過去幾個交易日持續暴跌,市值蒸發了超過5.4萬億美元。而在企業層面,關稅大戰更是讓那些業務全球化的跨國企業巨頭們直接陷入了困境。消費電子巨頭蘋果無疑成為了風險敞口最大的企業,沒有誰比蘋果更依賴全球化和亞洲工廠。
這種恐慌也體現在了蘋果股價中。4月2日蘋果盤後大跌6%,4月3日暴跌9%,4月4日再跌7%,4月7日下挫4%,4月8日又跌5%。僅僅過去幾個交易日,蘋果股價就下挫了超過20%,市值蒸發了7000多億美元。微軟再次成為了全球市值第一。
分析師也坐不住了。Wedbush知名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週末大幅下調對蘋果和特斯拉的目標股價,將蘋果目標股價下調75美元,至250美元,目前蘋果股價在172美元。
艾夫斯表示,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會給這兩家企業帶來重大沖擊。”特朗普發動的關稅經濟末日對蘋果將是場徹頭徹尾的災難,該公司在中國龐大生產基地。在我們看來,沒有哪家公司遭受的負面影響比蘋果更嚴重。90%的iPhone都在中國生產組裝。”
多元生產逃無可逃
眾所周知,蘋果的供應鏈高度依賴海外,零部件主要來自中國、中國台灣、韓國、日本等地,而組裝則分佈在中國、越南、印度等國,大部分組裝都集中在中國。這意味著一旦開徵關稅,蘋果產品在每個環節都將面臨著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衝擊,尤其是他們的核心產品iPhone。

雖然蘋果目前在中國、越南、印度和巴西等地組裝iPhone,但九成產能都在中國。按照目前特朗普政府對中國54%,對越南46%,對印度26%的稅率,蘋果幾乎逃無可逃。根據摩根士丹利的估計,如果蘋果沒有得到特朗普政府的特別豁免,單是iPhone的成本每年就將增加約85億美元,相當於財年利潤將下滑7%。
雖然近年來蘋果在推動產能多元化,但絕大部分產能依然留在中國。要在其他國家複製成熟的產業鏈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多元化努力在政策變動面前毫無意義。就連生產電腦和手錶的泰國和馬來西亞在此次關稅大戰中也沒有倖免,分別面臨著36%和25%的關稅。
而且,蘋果的核心零部件來自於中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也面臨著特朗普政府的新關稅:日本24%、韓國25%、中國台灣地區32%。這意味著蘋果從零部件到組裝,每個環節都會被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打壓。
iPhone成本上漲五成
根據路透社的預計,蘋果的潛在關稅成本可能每年高達359億美元。就算是富可敵國的蘋果,也頂不住這樣的衝擊。蘋果上一財年淨利潤為937億美元,這相當於將近五個月的利潤,因為白宮一紙文件就直接清零。
而且,這還沒有考慮到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之後導致的營收和市場份額損失。若蘋果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那麼根據路透社預計,iPhone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可能上漲30%-43%。例如,iPhone 16起售價599美元,可能升至780-860美元。
不漲價是不可能的。花旗銀行分析,如果蘋果完全吸收54%的中國關稅,那麼蘋果毛利率將直接減少9個百分點(蘋果2024財年毛利率為46%)。蘋果若不調整價格,那麼運營利潤和每股收益可能減少32%。這將對其財務表現構成重大威脅。
更雪上加霜的是,如果美國經濟因為關稅大戰陷入衰退,消費者會削減非必要支出。而蘋果產品本就價格不菲,再因為關稅漲價,勢必會影響到市場需求,從而拖累蘋果的營收和市場份額。

以一部256GB的iPhone 16 Pro舉例,硬件成本價549.73美元。其中最貴的攝像頭模組價值126.95美元,來自日本索尼;處理器價值90.85美元,由台積電代工;顯示屏價值37.97美元,來自韓國;5G芯片價值26.62美元,來自於台積電代工的高通;內存價值21.80美元,來自美國美光;機身框架價值20.79美元,來自中國;存儲價值20.59美元,來自日本東芝。(來自TechInsights預計)
除了內存,其他部件都會面臨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如果加上關稅,一部iPhone 16 Pro的硬件成本就從549.73美元飆升到了846.59美元,直接增長了296.86美元,漲幅高達54%。越是高端型號,關稅影響就越大。而且在美國市場,高端型號iPhone出貨占比接近七成。
美國製造並不現實
製造鏈全面回流美國,對蘋果來說並不現實。雖然蘋果在德州奧斯汀有一座Mac工廠,但只生產產量極小的高端型號Mac Pro。儘管蘋果剛剛宣佈要投資5000億美元,在德州休斯頓建設一個新工廠,但那是生產支持蘋果智能的服務器。
雖然美國科技巨頭主導了操作系統、處理器等核心價值鏈,但美國並沒有消費電子行業的成熟產業鏈,要把整條產業鏈都搬到美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在研究報告中寫道,“說一句‘我們可以在美國自己造’,完全低估了亞洲供應鏈的複雜性以及過去三十年對電子產品、芯片、半導體、硬件和智能手機生產的關鍵作用。”
他指出,這一供應鏈是整個美國科技世界的根基。他形容當前的關稅計劃就像是“把一艘船在海上掀翻,再把蘋果、英偉達、微軟、通用汽車、AMD 等公司扔進海里說:祝你好運!”
即便在美國組裝蘋果,都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任務。2017年富士康曾經宣佈要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計劃建造全球最大LCD工廠,創造1.3萬個就業崗位,當時特朗普出席了奠基典禮,盛讚這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但僅僅一年之後,富士康就宣佈因為美國勞動力價格太高,需要重新考慮投資項目。現在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工廠的實際投資額不到10億美元,僱員僅有1000人,而且也不是生產LCD面板,而是組裝數據服務器和主板。
連富士康都搞不定威斯康星工廠,更別提為蘋果在美國代工了。製造業回流美國,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早在2010年喬布斯就斬釘截鐵告訴奧巴馬,那些工作崗位不可能回到美國,因為美國根本沒有這麼多個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喬布斯還沒有提到勞動力成本。按照TechInsights的預計,如果蘋果要把iPhone製造產業鏈完全轉移到美國,那麼一部iPhone的成本可能高達3000美元。因為美國工人的工資可能就是亞洲工人的十倍,而且接受不了高強度的加班加點。如果再組建工會進行勞資談判,那更是製造業的噩夢。
緊急備貨三個季度
那麼蘋果怎麼辦?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庫克曾經宣佈了35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創造兩萬個就業崗位,為特朗普政府帶來經濟政績。他也因此獲得了特朗普的讚賞,後者甚至親自來到德州工廠參觀,將其當成自己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樣本典範。在這樣的合作基礎上,庫克成功為蘋果爭取到了iPhone關稅豁免,避免了iPhone成本上漲。

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庫克也以個人名義為總統就職典禮捐款了100萬美元,飛赴佛羅里達與新總統共進晚餐,並且親自參加了特朗普的就職典禮。就在上個月,蘋果還宣佈了5000億美元投資計劃,再次給特朗普送上了一份政績大禮。
看起來,庫克和特朗普依舊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只是這一次,特朗普決意要發動關稅大戰,庫克或許也很難給蘋果再次帶來關稅豁免。庫克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通過其他方式帶領蘋果走過這個“關稅難關”。
緊急囤貨是最直接的應對手段。據印度媒體報導,為了規避4月5日生效的10%基準關稅,蘋果從3月27到29日,緊急從印度運送了整整五架貨機的iPhone等蘋果產品。之所以從印度調貨,是因為美國對印度的關稅低於中國。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蘋果還不知道特朗普政府除了10%的基準關稅之外,還要對印度實施26%的互惠關稅。如果庫克知道還有新關稅,或許會調用所有更多運輸資源,在美國囤積更多的商品。
據美國媒體報導,目前蘋果已經在美國倉庫儲備了總價值超過150億美元的iPhone庫存,相當於去年第四季度銷量的三倍,已經足以應對秋季發佈新iPhone之前的市場需求。但今年下半年的新iPhone怎麼辦?
漲價或許在所難免
或許iPhone漲價已經是在意料之中,問題是到底會上漲多少。Rosenblatt分析師表示,蘋果需要將 iPhone 漲價 43% 才能完全覆蓋這輪關稅的衝擊。這意味著,目前售價的1599美元的頂配版iPhone 16 Pro Max可能要漲價到2300美元。
按照慣例,蘋果會在每年9月上旬正式發佈新款iPhone,一週後全面上市發售。這意味著試產工作將在6月開始,而正式量產則會在7月開始,開始批量備貨應對發貨高峰。
但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看來,蘋果將採取綜合策略來減輕這些關稅帶來的影響。首先,他指出蘋果可能會向其零部件供應商和製造合作夥伴施壓,要求降低價格。其次,蘋果可能會自行承擔一部分增加的成本,這將侵蝕其通常約為 45% 的硬件利潤率。

第三,也是消費者最關心的一點,蘋果可能會考慮調整 iPhone 的價格。該公司此前已經在其他市場因稅收政策、貨幣波動和通貨膨脹等因素上調過價格。古爾曼寫道:“我預計蘋果會認真考慮 iPhone 的價格調整。消費者可能已經聽說過這些外部因素,因此不會將其視為蘋果在‘撈錢’。”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認為,美國市場高端iPhone型號占比接近七成,高端市場用戶相對可以接受上漲。而且,蘋果除了施壓供應鏈之外,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轉嫁關稅成本,降低消費者對漲價的負面觀感,例如與運營商合作提高補貼金額,通過以舊換新方式等等。
在分析之外,郭明錤不由自主地感慨說,蘋果又是多元化供應鏈,又宣佈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做了這麼多,結果還是無法豁免於關稅。
iPhone在美國智能手機的市場接近55%,每年銷量接近700萬部,佔據了蘋果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更為重要的是,iPhone在美國市場用戶忠誠度極高,升級換代週期穩定,在8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的份額超過八成。
如果iPhone被迫大幅漲價,美國民眾會直接感受到關稅戰帶來的壓力,這是他們每天都要用到的商品。就連支持特朗普的GameStop CEO瑞恩·科恩(Ryan Cohen)也在社交媒體 X 上諷刺關稅政策:“我等不及要買一台1 萬美元的美國製造 iPhone了。”他還在前一天寫道:“這些關稅快把我變成民主黨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