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內存NOX DDR5 RGB分享,長的倩,頻率高
隨著DDR5顆粒生產工藝的成熟,頻率也是在不斷提高,價格不斷降低。這次和大家分享一款剛到手的內存新品:來自宇瞻的NOX RGB DDR5。這款內存定位中高端,提供了黑色和白色兩種配色可選,採用了海力士AIDE顆粒,配備電源管理集成電路(PMIC),支援Intel XMP 3.0和AMD EXPO技術。

具體規格方面,提供 5200~8000 MT/s的頻率選擇(實際上市產品應該以6000MT/s以上為主),容量方面則有單條16GB和32GB。

我到手的內存頻率為7600MT/s(16GBX2),下面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它的開箱以及性能測試。
內存開箱
▼外包裝相對簡潔,上面有廠家和內存系列的標註,具體內存頻率和序列號以貼紙的形式放在左下角。包裝正反面都有開窗設計,展示出一部分內存本體。

▼尺寸方面,不到44mm的高度,應該能兼容大部分雙塔風冷散熱器。我這是白色款,但準確來說是金屬銀色,所以即使放入黑色系主機也不會太違和。

▼馬甲為全鋁材質,表面有微磨砂手感,質感還是很不錯的。

▼靠上位置有一橫條開窗,內置導光條可以展示RGB燈效。中間有Apacer的宇瞻英文logo標識。

▼馬甲成高低兩層,不過這個落差非常小,是來增加設計感的吧。下層還有條紋作為裝飾,只是銀色版本因為光線問題,有的角度看起來並不明顯。

▼內存頂部有面積比較大的白色導光條,中間位置有NOX標識,點亮後具有廣角漫射燈效,並支援各大板廠RGB燈控。

▼內存側面沒有封死,露出了PCB。

▼從底部的馬甲縫隙中看到PCB為單面顆粒部署,另一面用海綿來作為填充物。

▼內存顆粒採用了現在體質最好的DDR5顆粒:海力士Adie,具體參數出現在內存的貼紙上:頻率為7600MT/s,時序為CL36-48-48-84,單條容量為16GB。

性能測試
由於最近intel不太給力,我也是換上了AMD平台,但老實說AM5並不是一個測試內存的好平台,因為高頻內存為其帶來的增益太小。沒辦法實力有限,暫時沒法去搞多個測試平台,請大家見諒!

測試平台所用硬件一覽:
CPU:AMD 銳龍 9 9900X
主板:微星 (MSI)MPG X870E EDGE TI WIFI
內存:宇瞻(Apacer)NOX DDR5 RGB -7600MT/s 16G*2
顯卡:索泰(ZOTAC) RTX 5080 SOLID OC
散熱:喬思伯(JONSBO)TH-360 白色
電源:安鈦克( Antec)NE1000 白色
機箱:九州風神(DEEPCOOL)CG530 白色

開機後先來看下內存的光效,質感不錯,也不會有殺馬特的風格。



▼通過AIDA64查看,NOX採用海力士顆粒,官方介紹使用的是A-die。開機預設頻率是4800MT/s(JEDEC內存規範下的頻率),開啟XMP後的頻率為7600MT/s。

AIDA64內存跑分測試
FCLK頻率設置成了2167MHz(2200MHz也沒問題,求穩降了一點),開啟主板內存小參自動優化功能(選擇微星Memory Extension Mode功能的Tighter,算是次高檔,最高檔也沒問題,也是為了求穩)。
▼雖然現在Ryzen處理器超過6400MT/s就會分頻(內存控製器UCLK和總線頻率FCLK達到2:1),導致內存延時的增加,但畢竟獲得了更高的內存帶寬,所用相對於預設的4800MT/s,7600MT/s無論在讀寫速度上還是內存延遲方面都要遠高於前者。

接下來嚐試下超頻,小目標設定為8000MT/s,為了節省時間,使用主板內存超頻工具Memory Try It選項8000MT/s的文檔,不過提供的tRAS(時序第四位)偏保守些,由於其對內存性能的影響並不大,所用沒有進一步去優化。
▼首先選擇C36的文檔,能進行AIDA64的內存跑分,以及其它一些測試,但還是無法通過另一些測試以及烤機測試;提高到C38就非常穩了,當然性能方面是略低於C36的。

▼8000MT/s C38是能通過RunMemtestPro烤機測試(時間關係只進行30分鐘左右),通過CPUID可以看到兩根內存條最高溫度分別為49.0℃與50.3℃,在超頻後還有這樣的溫度表現是非常不錯。

▼現在AM5平台最有性價比的內存參數應該是6000MT/s C28。NOX作為Adie顆粒, 達到這個參數完全沒問題,和8000MT/s相比,讀寫速度肯定會弱一些,但延遲要好於8000MT/s C38,略輸於8000MT/s C36一點點,當然延遲差距非常小,說是測試誤差也是可以的。

下面做個6000MT/s C28和和8000MT/s C38對比測試,看看這兩者對AM5平台性能影響如何。
內存頻率對CPU的影響
▼做了一些常規的CPU性能測試,壓縮解壓縮應用(7-Zip)對內存頻率最為敏感,高頻內存會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其餘測試會對內存頻率變化有所反應,但幅度不大,互有勝負,最後把成績平均一下也是打平了。

內存頻率對遊戲的影響
▼內存頻率對遊戲的影響很複雜,不同顯卡,不同解像度,不同遊戲的表現也不相同。以目前的平台來測試,3A單機遊戲方面,8000MT/s有些優勢,但差距真是非常小。

▼接著再來看看對網遊的影響,測試遊戲為吃雞(絕地求生),由於該遊戲沒有BENCHMARK,為了統一測試標準,選擇訓練場的大橋作為測試場景(測試方法為記錄從橋的一頭跑到另一頭的幀數表現)。

▼在1080p解像度下,8000MT/s表現要更好,平均幀數領先了4%,2K和4k解像度則只領先了1%,雖然優勢也沒有十分巨大,但相比單機遊戲,高頻內存對網遊的性能增益還是要高了一些。

最後
內存當然是容量越大越好,頻率越高越好,而DDR5優勢就容量和頻率。但現在佔用優勢的地位是AMD平台,高頻內存對其增益相對較小。intel方面倒是更需要高頻內存,不過同樣採用分離式模塊架構的最新ultra平台內存延遲過高,遊戲方面表現不好,讓其銷量不佳;反而是13代14代的內存性能表現最佳,高頻內存帶來的增益也最大,但畢竟不是最新的平台,也影響人們使用這些平台時選擇內存的投入。這些都是高頻內存普及的不利因素。當然重要的還是價格,如果8000MT/s只比6000MT/s貴幾十塊,我反正是肯定會選擇高頻內存,畢竟它的上限更高。
回到這款暗黑女神NOX RGB DDR5本身,我還是挺喜歡的,外觀精緻簡約,燈光唯美柔和,溫度控制也非常優秀。採用了海力士的A-die顆粒,不用擔心其超頻性能;本身XMP頻率就很高,小白也不用去手動超頻了。如果對主機質感和性能比較在意的用戶,可以關注下這款內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