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都丨聚焦AIGC+文旅細分賽道,「愛國產」用「AI拍照機」撬動線下體驗新場景

在AI技術加速落地的當下,如何將前沿能力與實體場景深度結合,成為行業探索的關鍵方向。成都愛國產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國產」)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聚焦文旅、文創、寵物等細分賽道,推出IGCAI拍照機、IGCAI寵物寫真機等產品,試圖通過「技術+場景」的融合重塑線下體驗。

近日,36氪四川與「愛國產」創始人陳冰潔展開對話,探尋企業的技術邏輯與商業佈局。

「愛國產」創始人陳冰潔「愛國產」創始人陳冰潔

AI拍照機:精品交付重構線下交互

「顛覆大頭貼的時代已經來臨。」「愛國產」創始人陳冰潔多次提及這一觀點。

「愛國產」 的核心產品AI拍照機,基於AIGC圖生圖技術,通過訓練不同場景風格模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拍照體驗。 「愛國產」 推出的IGCAI拍照機和IGCAI寵物寫真機等產品,實現了定製化的藝術創作和高效的圖像生成。

例如在三星堆博物館,機器可自動將用戶服飾與古蜀文化元素融合,生成帶有火焰紋飾的古銅色寫真; 在寵物店場景中,寵物寫真機則能結合萌寵特徵生成創 意照片並衍生出其他周邊產品形成供應鏈閉環。

技術層面,「愛國產」強調「軟硬件一體+精品交付」。硬件由廣東供應鏈代工,軟件則聚焦算法迭代與美術交付能力。

「人臉識別、肢體動作融合等早期體驗較差,但通過兩年打磨,我們在算法策略和視覺設計上不斷提升,形成產品交付的壁壘。」陳冰潔表示,團隊將大量精力投入SOP文檔打磨、遠程培訓協作系統搭建,確保產品精品交付的標準化與服務持續性。

IGCAI寵物寫真機成品展示IGCAI寵物寫真機成品展示

聚焦博物館與科技館,為什麼選擇「慢場景」?

儘管AI拍照機的應用場景多元,「愛國產」卻將重心鎖定在博物館、科技館等場所。

核心差異在於用戶動機——商場、景區用戶多為隨機消費,而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遊客往往帶有明確的「文化打卡」訴求,願為定製化內容付費。「景區流量分散且配套不足,而博物館等場景人群畫像年輕、付費意願高,動線設計也更適合設備佈局。」陳冰潔在分析市場後總結道。

據瞭解,2023年「愛國產」AI拍照機產品落地首年全國營收突破300萬元,2024年增長至700萬元。

合作模式上,「愛國產」採用「硬件銷售+分成」策略,並為客戶提供一年的遠程技術協作支持。客戶只需要把設備接收後連接網絡和電源就能進行設備的運營維護。「我們不做免費投放,必須靠項目養活團隊。」陳冰潔坦言,公司尚未引入外部融資,現階段依賴定製化項目收入維持運營。

目前,「愛國產」已合作三星堆、中國科技館、中央電視台、武漢文旅等場景與機構。海外市場亦與泰國的相關旅遊集團達成合作,提供了整體的軟件、硬件、場景設計一條龍服務,目前已經進行到了第三輪採購,完成了海外服務器的本地化部署。

IGCAI拍照機落地案例IGCAI拍照機落地案例

團隊底色:技術+資源雙驅動形成競爭壁壘

「愛國產」的核心團隊呈現出「技術+資源」的雙重基因。

創始人陳冰潔有十年軟硬件從業背景,曾參與移動端VR內容平台、AI智能音箱、無人駕駛等項目;設計負責人雙雙來自某知名影片平台,負責視覺交付與IP融合;其餘成員則覆蓋金融、政府關係、海外商務等領域。

「我們的人效比極高,我自己兼顧商務、融資路演、產品等多個角色。」陳冰潔強調,團隊拒絕粗放擴張,而是以「精品化交付」建立競爭壁壘,堅持長期主義。

面對其他陸續出現的競爭對手,「愛國產」的策略是「聚焦與陪伴」。

「許多硬件廠商因成本壓力退出,但我們願用三年虧損來聚焦細分賽道。」陳冰潔認為,文博場景需要長期打磨交互細節,而「愛國產」的優勢在於對客戶需求的深度理解——例如為三星堆定製主視覺時,團隊耗時三天完成黃金面具與火焰效果融合設計,這類精細化服務是標準化硬件廠商難以複製的 。

「設計團隊、產品團隊以及綜合的創意性,這個是我們現在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文旅資源平台,長期主義者的「慢生意」

2025年,「愛國產」計劃推出寵物寫真機,並探索紀念幣終端、實景劇本遊戲、科技館VR大空間遊戲的投資運營等衍生服務。

「AI拍照機只是資源抓手,未來我們要成為文旅場景的集成服務商。」陳冰潔透露,今年可能會對外釋放股權,公司正籌備首輪2500萬元融資,用於市場化推廣與子公司孵化,針對拳頭產品做川渝地區市場部署,打通川渝市場,同時推動主體上市規劃。

截至2025年3月,「愛國產」尚未盈利。但在陳冰潔看來,這是一場「用時間換壁壘」的戰役:「文旅AI需要精細打磨和資源沉澱,我們拚的是活到最後。」

「愛國產」部分信息展示「愛國產」部分信息展示

其他技術服務方面,「愛國產」已與德陽智算中心合作,探索大模型本地化部署,計劃接入DeepSeek等開源大模型。「文旅客戶對AI的需求不止於拍照,後續的智能體開發、輕量化AI拍照小程序、算力租賃需求都是增長點。」陳冰潔表示,公司將堅持垂類產品開發,圍繞B端與G端需求延伸服務鏈條。

在AI與文旅的雙重風口下,「愛國產」的故事折射出中小企業的典型生存邏輯:避開巨頭的主戰場,在細分領域構建「小而精」的護城河。

然而,如何平衡技術投入與盈利壓力、如何應對行業競爭升級,仍是其必須面對的挑戰。陳冰潔的答案很明確——「聚焦場景,做時間的朋友。」或許,這正是AI落地浪潮中,務實派創業者的一份共同堅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6氪四川」,作者:36氪四川,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