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CEO下課、被傳千人裁撤……海外啤酒巨頭的“中國式困局” | 酒業內參

文 | 酒業內參 張奧
CEO下課,被傳連續大規模裁撤,營收淨利潤“雙降”——在中國市場,被譽為全球啤酒巨頭的百威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近期財報顯示,百威亞太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62.46億美元,同比下降7%;淨利潤同比下降14.8%,總銷量則減少了8.8%。
同時,外媒報導稱,百威亞太正計劃於2025年裁撤數千人,以此來進一步緩解中國市場疲軟的消費需求和持續下滑的業績壓力。同時,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裁撤是公司擬將運營成本削減15%的動作之一。
儘管消息傳出不久後,百威亞太便緊急轉述總部的回應稱,“2025年將裁撤數千崗位的報導不實。”
但業績承壓之下,通過裁撤降低成本已經成為百威亞太默默在“操刀”的事情——財報就可窺見端倪:早在2019年末,百威亞太擁有超2.8萬名員工,而到了2021年末,這個數字降至2.6萬。截至2024年末,百威亞太員工的數量變成了約2.1萬人。
也就是說,在這5年間,百威亞太已經裁掉了25%的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2月底,百威亞太正式換帥,帶領其衝擊港股的23年的“老將”楊克突然離開,取而代之的是全球首席供應鏈運營官程衍俊,這也是百威亞太首位中國籍掌舵者。行業普遍認為,此次換帥意在重振中國市場。
但是,裁撤風波和新帥上任,真能解決百威現在的困境嗎?
產品及渠道占有仍在下降
如果將百威亞太去年的財報拆解來看,很容易發現中國市場是其營收的核心支撐。在財報中,其將業績下滑歸因為中國市場收入占比較大,抵消了印度和韓國市場的增長。
財報顯示,百威亞太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62.46億美元,同比下降7%;淨利潤同比下降14.8%,總銷量則減少了8.8%。尤其第四季度,在去庫存的影響下,銷量承壓下滑,導致總銷量及收入分別減少12.7%及11.0%。

百威亞太向渠道放貨的同時,也對主要產品進行了提價。
根據此前市場流出的“調價通知函”,從去年11月18日起,包括百威、科羅娜、福佳等部分規格產品,每箱上調3元至7元不等。這一舉動反映了百威亞太在經營上的困境,試圖通過提價的方式鞏固高端化,在淡季穩定住產品價格,以進一步充盈利潤。
不過,當大批量的貨壓給渠道,渠道想要消化仍然需要很長時間。
有北京大型商超工作人員向酒業內參表示,青島、燕京都在做高端化,而且動銷更加可觀,百威在實際生活場景中的消費仍不足本土品牌。
“門口的堆頭和減價主要還是為了清理一下庫存,放在貨架上銷售得太慢了。旺季還稍微好,畢竟所有的啤酒都在動銷,但到了淡季品牌分化就很明顯,百威的動銷速度的確不如常見的品牌。”該工作人員如是道。
曾經,中國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場,百威亞太的份額常年一家獨大,在其他企業都努力衝擊高端化時,其享受著提前入局的紅利。這也是其優勢所在。
方正證券分析,在經曆了2014到2017年的行業調整期後,啤酒企業逐漸意識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先後開啟高端化改革。尤其自2018年起,啤酒行業全面進入高端化新階段,採用包括關閉低效工廠、裁撤優化等方式,推動盈利能力提升。
例如燕京啤酒,便依託優化產品結構和銷售渠道,推進高端化、年輕化策略,使大單品燕京U8實現全國化佈局與銷量雙突破,形成規模效應;另外,華潤旗下的喜力也在高基數下錄得近兩成增長,進一步擠占了百威亞太的市場份額。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百威亞太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占有率已降至40%左右。
在渠道方面,百威亞太也不容樂觀。一直以來,百威亞太核心渠道包括餐廳、酒吧、夜店、電影院、體育場館等。但在大環境疊加行業競爭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影響下,百威亞太的總市場份額正在發生萎縮,對比2023年減少了1.49%。

有餐飲店主表示,現在燕京U8的動銷很好,百威點的人少了很多。現在年輕人更願意嚐試精釀或本土品牌的創新產品。
另外有熟悉夜場的經銷商同樣表示,客單價超過50元的啤酒現在比較少見了,這跟很多消費者回歸理性後開始選擇單價20元左右的國產精釀有直接關係。
新CEO能挽救百威亞太頹勢?
在渠道占有下滑、營收淨利潤雙降的影響下,百威亞太“刀刃向內”。
一方面,針對員工進行“清退”。從2019年末到2024年末,百威亞太員工的數量下降了約7000人,同比五年前裁減了約25%的員工。同時,百威亞太還提出了要在2025年削減15%的運營成本,若不裁減的話,相關費用或將在銷售、營銷方面進一步節省。

有商超工作人員說道,可能是由於降本增效的原因,區域業務代表負責的範圍更大了,拜訪的頻率相比以前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百威亞太也對高層進行了調整。2月26日,百威亞太宣佈全球首席供應鏈運營官程衍俊將接替楊克,出任首席執行官及聯席主席。

據悉,楊克自2018年起調任亞太地區,期內成功帶領公司登陸港交所,募資額高達50億美元,成為當年全球第二大IPO。在他的領導下,百威亞太也確立起了“高端化、數字化、可持續化”三大戰略支柱。
而繼任者程衍俊,簡曆則更加豪華,也更懂國內市場。其先是在青島啤酒任職副廠長、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而後又加入百威擔任百威中國區首席釀酒師、哈爾濱啤酒集團首席執行官、百威亞太地區供應鏈與物流副總裁等多個要職。
浦銀國際分析指出,2025年中國啤酒終端需求難有顯著改善,百威的高端產品組合可能繼續拖累銷量。對百威亞太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將中國市場拉回增長,並找尋新的營收支柱。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裁撤還是降本都不是啤酒企業真正的出路。如何通過產品創新、渠道重構或組織變革,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高的價值或許才是百威亞太涅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