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

 

摘要:對不起,題目“物化”了理工男。

想來想去,還是用這標題最為貼切。本來想起諸如「節奏音頻M5:小白終極入坑台式利器」、「節奏音頻M5:HiFi老饕都看一眼的入門一體機」這樣一眼能看到頭平鋪直敘的題目,但似乎這樣的標題套到任何一款解碼耳放一體機上都合適,並不能突出TempoTec節奏音頻進行曲M5(以下簡稱進行曲M5)的特點,因為這台隸屬於目前節奏音頻產品中最貴的產品,能看出是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理工技術男的瘋狂輸出佳作。

其實在看到硬件配置和價格後,以為這就是一台能讓HiFi小白不費勁兒就能快速搭配出能愉快聽音樂的“性價比”台式一體設備,但隨著後續日常作為“主力”設備後,發現進行曲M5明顯是超出了“入門”範疇的,這就讓我頓時來了興趣,同時也想到了一個之前不曾想到過的問題:

對於HiFi設備而言,到底什麼樣的設備才能算是好產品?

是骨灰髮燒友老饕們認可的聲音?是更豐富的輸入輸出接口?是與時俱進適應大眾發燒人群喜好的硬件配置?這些當然都是好產品的必備條件,但即使有這些,也只是能在茫茫眾多器材中做到出人頭地而已,仍然無法和“領頭者”相提並論。

因此如何做到既能讓小白入坑不費勁,又能為資深HiFi發燒友留有折騰的空間,這是隱藏在好產品充分必要條件之下的解鎖秘籍。市面上能夠滿足以上條件的器材不計其數,但經過了無數器材折騰之後,比如之前撰寫《1張桌子12款器材組成3套系統,編織起了我的HiFi“聽音觀”》這篇文章時,文中的器材雖然通過各種線材搭配、電源處理後能調整出一套滿意的系統,但想要換聲音風格就需要重新搭配器材、重新調整接口連接方式、如遇到配置不與時俱進,就需要來回搬運折騰,每一次調整就牽一髮而動全身,甚至最終會達不到預期效果,顯然這是分體設備帶來的局限性,單獨拿出來都是一件件精巧絕倫的設備,但往往組合在一起反而會相互製約,並不能“獨善其身”。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我那套聲勢浩大的器材旁,進行曲M5可以獨占“主機位”。是因為它既有資深燒友認可的聲音表現,又通過豐富的接口和可換運放設計來搭配出不同聲音風格適應後端器材,還具有吸引小白用戶的一台機器解決所有場景的“ All in One”便捷性。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論體積,進行曲M5絕對是今年我體驗過的最為小巧的解碼耳放一體機,不過大家可別被包裝“唬住”,和節奏音頻以往小巧緊湊風格不一樣,進行曲M5要明顯大一些,這完全是為給配件留出充足的收納位置,這也延續了節奏配件多的特點,打開設計的非常簡單的包裝就能看到進行曲M5和配件,包括電源線、遙控器、轉接頭、USB數據線和藍牙天線以及保修卡。多說一句,進行曲M5有三個版本具體配置差距大家看圖,如果想一步到位建議直接上限量版,不僅有木質外殼以及在音量電位器部分使用了金屬拉絲裝飾,在輸出功率上也更大,功能方面和藍牙版一致。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熟悉節奏音頻的朋友都知道,外觀設計一向是以實用導向為主,比如大行其道的極簡設計並非近幾年才開始的,而是可以追溯到早期的HiFier Serenade USB小夜曲、HiFier Fantasia 幻想曲再到後來為便攜市場推出的各類尾巴,當然一成不變的設計也不符合現代年輕人審美,所以從小夜曲X上就看到了節奏對桌麵類解碼耳放一體機品類的改變:更現代擺在桌上不醜,並適當添加了一些潮流元素,不過始終依然是克製低調風格,進行曲M5同樣如此,造型更圓潤一些,正面也通過磨砂和亮面拚接設計來讓整體不刻板。而右上角顯示屏和下方三個模式、增益、輸出切換實體按鍵也能夠清晰明了,目的還是以實用為主。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而內部情況就和“極簡”外部設計大相逕庭,在電路設計方面節奏音頻有超過20年歷史,所以才可以在巴掌大的機身內形成一套極為苛刻嚴格的傳輸線路。玩過音頻轉盤的朋友都知道,外接有源時鍾往往是提升數字信號質量的關鍵鏈路,對於進行曲M5這類器材單獨設置外置有源時鍾並不現實,節奏是利用自身對於FPGA編程優勢,為不同輸入數字信號帶來了不同精準的等時時鍾,比如USB數字界面就配合12MHz有源數據時鍾;而像藍牙傳輸如AAC/LDAC就匹配26MHz有源數據時鍾,此外SPDIF數字協議還支援DSD 64接受能力,至少在音源這塊是完全毋須擔心的,最後經過有源低相噪晶振數字整形輸出給數模轉換部分。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DAC為雙AKM4493SEQ,一顆芯片負責處理一個聲道,之後模擬信號傳遞給雙LME49720NA運放進行放大,耳放部分為四路全分立甲類耳放電路,優勢在於電流輸出穩定且聲音風格是屬於耐聽類,且高動態和高瞬態也能在編製類曲目時提供出色的勢能,4.4平衡口可以提供1750mW瞬時輸出功率就足以看出驅動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最後經過定製雙輸出電源模塊配合噪聲抑製電路,為數模放大提供乾淨能量。所以這台一體機精巧的地方在於,從數字整形到最後模擬放大都做了嚴苛的傳輸設計,而這也是節奏一貫以來的堅持,把最簡單的操作交給消費者;把最難的設計留給自己,所以大家知道為什麼節奏出產品這樣慢了吧,還容易鴿,如果和海貝這樣軟件起家的品牌合作,那就是鴿上加鴿了。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以看出,進行曲M5這樣對解碼和耳放考究的傳輸設計,就是為直接搭配耳機來用,雖然後部輸出接口有平衡和單端,為接耳放設備提供多種玩法,但我還是建議怎麼簡單怎麼來,不用再找耳放來接,想繼續折騰接有源音箱就行。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接下來我就詳細聊聊只通過數字轉盤USB方式連接,直接接耳機的聽感,耳機選擇依舊是手邊最熟悉的HD800C和HIFIMAN HE1000 V2。先來說結論,目前很少有一體機能夠把我手裡這款更換第三方美國耳罩的HD800C推得“如沐春風,來去自由”,拋開驅動力不談,就是光控制力一項就是其他千元一體機望而項背的,低頻保持豐腴量感同時,儘可能做到不鬆散,稍顯緊致快速的瞬態響應讓下盤湍急而流暢,在以法國軍鼓為背景的《TIME SLIP》中體現得尤其明顯,黑馬有力健碩四腳頻率有致的跺踩著土地,莊嚴威武的白衣騎士舉著劃破天際的旗幟俯衝在前方,這時的鼓聲低沉而有力量,量感適中帶來了很好的低頻氛圍和穩定感,把塔樓屋頂上模特憂鬱神情演繹得十分到位,出色的瀰散感讓下盤多了沉穩感;而在器樂高頻上則呈現出來了不一樣的“景緻”,整體是中正不帶任何一點音染,在延伸、泛音上中規中矩,並非厚重追求一耳朵抓耳的那種廉價音染,此外在混響和殘響處理上也做了比較可觀的保留處理,上盤突出體現了穿透力,雖沒有直上雲霄,但仍然有可觀的空氣以及金屬光澤感,不過因為進行曲M5並非追求廣袤的聲場,而是在一個相對規整的空間環境中把聲音演繹明白到位,因此在聽編製類曲目時依舊缺少橫向音場的遼闊這樣的魄力,稍微有些拘謹,不過好在縱向層次到位,所以並不覺得空間狹小憋屈。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從實際搭配來看,我更青睞於HE1000 V2在中頻人聲上的表現,尤其在接入4.4平衡口後,雖然瞬時功率一度接近2KmW,但因進行曲M5極為出色的控制力,並不覺得三頻過衝聲像過近,反而是把HE1000 V2飽滿細膩的中頻演繹得十分到位,就以我經常作為測試音樂的《Echoes In Rain》為例,這首曲目其實人聲和背景音樂是經過合成器調整的,如果能清楚地分辨出人聲和背景還能動聽,就很考驗搭配,在開啟中增益搭配HE1000 V2後,恩雅那委婉動聽,細膩柔和的聲線密度和信息量拿捏得非常到位,絲毫沒有混沌感,聲音厚實且乾淨,這樣溫婉悠揚且精緻的口型帶來了一種悅動的活潑感,另外背景的漆黑程度也另外咋舌,在千元解碼耳放一體機中實屬少見。、

節奏音頻M5:理工男的瘋狂輸出_新浪眾測

對於音頻部分解讀暫且就到這裏,對於更喜歡的折騰的玩家,除了可以選擇更換能量感更強的電源線外,也可以更換內部運放來實現不同聲音風格,因為我是原線原配黨,所以折騰部分就不做過多嚐試。

總之,節奏音頻進行曲M5是完全符合我對“既能讓小白入坑不費勁,又能為資深HiFi發燒友留有折騰的空間”好器材的評判標準。大家千萬不要被這樣小巧體積設備矇蔽雙眼,覺得不就是一台千元一體機,如果沒能領悟到內部傳輸信號細節處理,看到這樣出色的鏈路,為信號傳輸做種種設計,那隻能說玩得不深入,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深耕音頻領域多年的傳統音頻器材品牌入手;而對於HiFi玩家而言,如果像我一樣暫時不想再折騰自己系統,那這樣一台連接PC就能聽音樂,對聲音表現要求“端到端”嚴格的一體機,就是暫時忘卻煩惱的好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