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落馬、股東破產、商戶跑路:紅星美凱龍,到底怎麼了? | BUG

文  | 《BUG》欄目 羅寧

近日,紅星美凱龍集團發佈公開信稱,“五一”全民消費在即,紅星美凱龍擬全國投入超1個億用於消費補貼。公開信表示“我們相信,消費即力量,信心是長城。”

不過,就在這一公開信發佈前不久,一起關於紅星美凱龍集團原執行總裁高某涉嫌職務侵占罪的二審判決書正式公開,受到行業高度關注。根據判決書,高某作為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利用負責外資引入任務的職務便利,在與交易對方簽訂合同過程中,將原本10%的服務費增加到13%,套取公司資金501萬元,與謝某七三瓜分,此事暴露出紅星美凱龍在企業治理,尤其高管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而更深層次的危機體現在財報數據中,根據紅星美凱龍2024年財報,其營收和利潤雙雙下降。不僅如此,曾經頭頂“中國最大家居賣場”光環的紅星美凱龍,如今一方面面臨用戶信任危機,商戶產品質量差、捲款跑路等投訴屢見不鮮;另一方面,其二股東紅星控股因自身債務清償困境申請破產重組,紅星美凱龍股價也不斷受挫,較一年來最高點已經跌去三成。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房地產市場下行,家居行業仍需熬過“苦日子”。

高管職務侵占細節公開

根據裁判文書網對於《謝某,高某職務侵占罪二審刑事裁定書》的公示內容,《BUG》欄目梳理了這起原紅星家居執行總裁高某的案件來龍去脈,通過這起事件,暴露出紅星美凱龍在企業治理,尤其是高管管理方面的問題。

(圖片來自裁判文書網)

事件起因是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紅星控股)作為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紅星家居)的控股股東,需完成與重慶璧山區政府約定的1億美元外資引入任務。

2021年9月,紅星控股董事長車某授權時任紅星家居執行總裁的高某全權負責此事。高某通過無業人員謝某結識中介方袁某1(另案處理),私下約定:袁某1幫助紅星控股引入3000萬美元外資,紅星控股按引資額的13%(390萬美元)支付服務費,其中3%(9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01萬元)需返還給高某、謝某。高某隱瞞這一私下約定,向紅星控股謊報13%為正常服務費標準,促成合同簽訂。

外資到位後,紅星控股支付袁某1390萬美元。袁某1按約定將501萬元轉入謝某賬戶,謝某隨後將其中349.3萬元轉至高某指定的親屬賬戶,自留151.7萬元。2023年5月,高某因其他案件配合調查時被抓獲,謝某同日落網。二人到案後供述犯罪事實,並全額退賠501萬元(高某退349.3萬,謝某退151.7萬),紅星控股損失得以挽回。

2024年12月,重慶璧山區法院一審認定:高某利用職務便利虛增服務費,為主犯;謝某協助取款分贓,為從犯。判決高某犯職務侵占罪,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罰金20萬元;謝某處有期徒刑2年,罰金10萬元。謝某上訴稱“不知虛增費用”,其辯護人質疑管轄權及罪名認定;高某辯護人則主張“3%服務費為公司同意獎勵”。

在2025年2月,重慶一中院二審裁定維持原判。

(圖片來自企查查)

高某職務侵占罪的案件公開,為家居行業企業管理敲響警鍾。

而實際上,由於近年來房地產行業下行,紅星美凱龍的危機遠不止於此,2024年6月7日,其二股東紅星控股因自身債務清償困境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儘管美凱龍在公告中強調,紅星控股的重整僅涉及其自身法人主體,不會對公司現有或潛在的商戶和消費者造成直接損失,但據公開資料,紅星控股的法定代表人同時也是紅星美凱龍的執行董事,顯然,紅星控股的現狀無疑會讓市場對美凱龍的信心產生影響。

一年關了27家自營商場

紅星美凱龍的業務模式主要是通過經營和管理自營商場、委管商場、特許經營商場和戰略合作商場,為商戶、消費者和合作方提供服務。同時,公司還提供包括互聯網零售、裝修設計等泛家居消費服務。但從紅星美凱龍發佈的2024年度業績報告來看,該公司在營收、利潤均呈現乏力態勢。

據美凱龍披露的2024年年報,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21億元,上年同期營業收入115.15億元,同比下降32.08%;實現歸母淨利潤虧損29.8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額為22.1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4.61%,這是繼2023年首次虧損後連續第二年虧損。兩年合計虧損近52億元,超過之前兩年盈利的總和。

對於收入下降,財報進一步分析指出,自營及租賃收入為53.60億元,同比下降21.0%,占營業收入68.5%,主要系受總體經濟環境波動影響,商場出租率階段性下滑,公司為了支持商戶持續經營,穩商留商優惠增加所致;委託經營管理收入為14.60億元,同比下降28.1%,主要系委管商場數量減少以及委管項目的進度放緩所致;建築裝飾服務收入為3.32億元,同比下降77.5%,主要系受到相關行業收縮情況的影響,公司項目數量減少、存續項目工程進度放緩等原因所致;其他收入為6.69億元,同比下降45.4%,主要系較上年同期聯合營銷和商業策劃收入減少所致。此外,2024年公司實現毛利45.56億元,相比2023年同期毛利65.33億元下降30.3%。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美凱龍經營77家自營商場,平均出租率為83%。但2024年門店減少27家。並且受委管商場數量減少,以及委管項目履約進度延緩等因素影響,委管商場相關收入下降28.1%,2024年末公司257家不同管理深度的委管商場中,平均出租率為82.5%。此外,2024年公司建築裝飾服務收入和其他收入較2023年也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而對於淨虧損持續擴大的原因,美凱龍方面表示,受國內經濟形勢和房地產家居後週期消費的震盪調整影響,行業加速出清,商場出租率同比階段性下降;同時,公司對部分商戶減免了部分租金及管理費;此外,公司調整戰略與商場品類佈局,引入家裝、新能源汽車等品類,導致短期內相關收入呈暫時的下降態勢。

商戶捲款跑路,屢見不鮮

《BUG》欄目發現,在全國12315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平台,關於紅星美凱龍的投訴共計6245條。而在黑貓投訴網,關於紅星美凱龍的投訴共有3041條,其中不少投訴都與退款、賠償有關。很多消費者指出,紅星美凱龍商家存在延遲發貨、拒絕退換貨甚至是捲款跑路問題。而近年來,關於紅星美凱龍商家捲款跑路的報導屢見不鮮。

今年3月,有報導稱,有消費者在紅星美凱龍廈門1號店的紅墅棠整木定製門店下單了整木定製家居,交了定金和大部分的貨款,商家卻失聯了。該起事件發生後,多位消費者建起維權群,一位當事人稱“有9人參與了交付定金、貨款的接龍,加起來有80多萬元。”而諷刺的是,這家公司還曾被評為商場的四星級商戶、誠信商家,再加之店舖高大上的裝潢,也吸引了不少人的下單。如今,因為涉及多起法律訴訟,該門店已經被查封,公司法人陳某紅也被限制消費令。

另一位消費者李女士(化名)向《BUG》欄目指出了自己經曆的商家捲款跑路,她表示,自己在2024年7月、2024年8月、2025年3月,她分別在重慶市綦江區紅星美凱龍日立中央空調店購買了中央空調、新風除濕、地暖商品,共付款99100元,然而商家跑路了。

李女士表示,目前她和一些消費者都報了案,涉及消費者有上百人,金額較為巨大,大家都在等待處理結果。《BUG》欄目針對此事向當地紅星美凱龍求證,對方表示,目前案件已經有當地工商管理等介入,“我們也在等安排”。

當被問及類似事情商戶跑路紅星美凱龍對用戶是否會做出補償,對方表示,“我們有先行賠付政策,商家在我們這裏交的有保證金,這個都有條款。”不過,李女士在與《BUG》欄目溝通過程中表示,紅星美凱龍並未與她進行聯繫,也並未對其做出任何補償。

值得一提的是,“家裝家居先行賠付”“承諾24小時高效賠償”曾是紅星美凱龍在消費端重點宣傳的內容,2019年,紅星美凱龍與平安產險達成戰略合作,並表示:“從開工至竣工後90天全保障、商品環保不達標‘退一賠三’、30天內無理由退貨、同城比價3倍退差、對商品質量負全責”。然而,從如今不少消費者反映的情況來看,這樣的承諾並未落實到位。

專家:資質審核和日常管理或存在不足

上海夏至良時諮詢管理公司高級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向《BUG》欄目表示,消費者的投訴背後,是紅星美凱龍暴露出的監管不力和危機處理不當。作為商場,紅星美凱龍對入駐商家的資質審核和日常管理或許存在不足,未能有效防範商家跑路的風險。同時,在應對危機時,紅星美凱龍未能及時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或補償措施,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的不滿。

在他看來,面對用戶信任危機,紅星美凱龍亟須進行戰略調整和品牌升級。加強與優質供應商的合作,提升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以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此外,拓展增值服務領域,如設計諮詢、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等,增強自身競爭力並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只有這樣,紅星美凱龍才能在未來繼續引領行業發展潮流,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行業人士指出,紅星美凱龍的經營困境並非個例,而是整個家居行業的縮影。隨著房地產市場下行對家居行業產生嚴重影響的連鎖反應。如今,不論是新房銷售的放緩,還是存量房改善需求的下降,都導致了家居建材市場需求的下降。行業內,包括蒙娜麗莎、東方雨虹、箭牌家居、法獅龍等家居建材企業,2024年業績均出現下滑或虧損,紅星美凱龍要想扭轉虧損,仍需熬過“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