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睒睒三度央視“對話”:關於人、土地與時間

無量山,位於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平均海拔1800米,其以“高聳入雲不可躋,面大不可丈量之意”而得名。在中國知道無量山的人,大多數是緣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小說里,無量山是逍遙派掌門人無崖子的隱居之所,也是江湖中武林高手巔峰對決之處。

2025年春天,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接受央視《對話》欄目組的採訪,就是在無量山上。

或許是某種神奇的契合,在無量山上,鍾睒睒也有意無意談起了另一個“江湖”的巔峰對決——中國茶如何在世界茶產業的激烈角逐里贏得一席之地。

這不是鍾睒睒的第一次“對話”。

過去半年多時間里,他三度走進央視《對話》欄目。從首次現身演播室,到兩次走進田間地頭,鍾睒睒用自己的節奏和特有方式,談企業發展、鄉土情結、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他談的不多,但句句帶鋒;他講的不是生意經,而是時間的價值、土地的溫度和“慢”的力量。

三次對話,三重思考

第一次《對話》,鍾睒睒面對聚光燈,談“慢企業”與輿論風暴。他並不迴避農夫山泉頻繁捲入爭議的現實,但他的回應既不激烈也不妥協,直指當下平台經濟的痼疾:“算法若只迎合人性弱點,流量終將如洪水般衝垮社會堤壩。”面對流量陷阱,他認為企業不能被帶節奏,而要有定力。

第二次《對話》,他選擇在悉心耕作了十多年的贛南橙園。在這裏,他不再是“飲料之王”,而是一個深入農村產業鏈的“產業推手”。農夫山泉與贛南臍橙的故事,不是簡單的“買賣”,而是一場共創、共贏的實驗。他說:“不是給農民一條魚,而是教他們如何打漁。”農夫山泉的“垂直型企業”戰略背後,是對“共富”邏輯的探索。

第三次《對話》,他現身雲南的有機茶園,談“東方樹葉”與“中國好茶”。他直言中國茶產業“痛點”,中國茶農的鮮葉一公斤不到3.5美元,但同樣品質的日本綠茶在國際市場卻能賣到30美元。這種價值落差,本質是工業化能力的缺失。他坦言,農夫山泉堅持高標準種植,只為讓好山好水得到真正的尊重。在他看來,農民種得好,農夫山泉才能賣得好,這是一場價值鏈從源頭就開始的革命。

三次對話,詮釋著他的多重身份——守業者、助農者、理想主義者。鍾睒睒給人的印象,從沉默寡言的商人,逐漸清晰為一位“長期價值主義者”。

助農不是慈善,是共同體

在第一次“對話”中,鍾睒睒曾說,“我的經曆就是個農民,讓我更多會去想農民。”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讓農夫山泉的助農模式,遠不止於“收購”那麼簡單。它是一套系統性的“反內卷”方案,在快消行業里,反而透露出一種“慢經濟”的理性。

首先,它是利益共同體。農夫不搞短期訂單式的收購,而是與農戶共建基地,幫他們穩定預期、科學種植。這不是“收菜價”的邏輯,而是“共種一片田”的信任建立。橙園、茶園、新疆Apple、廣西茉莉花……農夫山泉都在建立這種“源頭共同體”。

其次,它是價值提升鏈。農夫山泉的品牌背書,不只來自瓶子和廣告,更來自土地與人的連接。通過標準化、有機種植、技術幫扶,農產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農民不再是最末端的被動角色,而是生態鏈的起點。這是一種農業的“再工業化”,卻又保留了原生態的溫度。

再次,它是消費者參與度。一直以來,農夫山泉強調的都是“賣的不只是水,而是品質生活。”當城市消費者願意為一瓶“好水”一瓶“好茶”多付出一些,其實也參與了“好水”與“好茶”背後的鄉村振興。助農,不只是企業的責任,也是一種社會的價值共建。

從贛南臍橙到雲南茶葉,從水源地保護到茶產業鏈重構,農夫山泉用市場化手段證明:生態投入可以轉化為商業優勢,這正是對“綠水青山即金山銀山”的最好詮釋。

助農不是施捨,而是激活土地與人之間的互信機制。土地不會說謊,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回饋你。

商業的耐心與溫度

鍾睒睒曾向身邊人透露:他幾乎不看大盤。

確實,做企業,不能像炒股票。而這也是鍾睒睒30年來始終如一的商業哲學。

他不追風口,不愛併購,不沉迷擴張,不靠花哨的營銷。他寧願放慢新品節奏,也不輕易妥協品質。

這份“慢”,背後是對長期主義的堅守。在當下許多企業頻繁換賽道、狂奔融資、焦慮退出的語境中,鍾睒睒的路徑顯得“笨拙”——但正因如此,農夫山泉才穿越了多個週期,坐穩中國飲料巨頭位置。

他的長期主義,是對產品的長期負責,對夥伴的長期綁定,對社會的長期投入。這樣的長期主義,不是“不盈利”,而是“不急於盈利”;不是“不增長”,而是“可持續增長”。鍾睒睒不是沒有計算過利潤,但他更看重的一定是:三十年後這片水還能不能喝,這座山還綠不綠,這群人有沒有走向更好的生活。

在這個人人追求“快”的時代里,鍾睒睒選擇了“慢”。他的三次“對話”,不是營銷的操盤,而是企業家精神的一次次自我申明。他不是在說話,而是在做事;他不需要討好誰,只是告訴大家,他在堅持什麼、什麼值得堅持。

農夫山泉的故事,也許不能複製,但它提供了一種可能:在商業的維度之外,還可以有一種長久而堅韌的邏輯,連接人、土地與時間。

鍾睒睒或許不需要我們為他鼓掌,但這個時代,確實需要多一些像他這樣“耐得住寂寞”的時間的播種者。

無量山的雲霧,孕育了虛擬的武俠傳奇,而農夫山泉如今要書寫的,是眼下正在發生的新傳奇。讓更多人見證,也期待更多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