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聯姻」」小紅書,「大模型六小龍」不端著了

繼此前灰度測試內容社區產品後,Kimi(月之暗面)又有新動作了。

「矽基研究室」觀察到,今日,Kimi官宣與小紅書最新合作動態,打開Kimi智能助手小紅書官方帳號,點擊Kimi ai可直接跳轉Kimi對話,用戶選中對話內容可一鍵生成筆記。

從具體形態來看,目前Kimi僅作為內嵌於小紅書旗下帳號的一個搜索對話入口,功能並不新鮮,而且和小紅書其他入口的融合度也並不高。

這並不是小紅書和Kimi第一次「「聯姻」」。

早在2024年,Kimi母公司月之暗面的10億美元A輪融資中,就有小紅書的身影。去年12月,Kimi聯合小紅書,共同推出「AI新手村」文檔,這是一個聯合AI博主的營銷活動。

將自家產品入口搬上小紅書,既是Kimi繼續向外尋求流量的體現,也是小紅書利用AI提升產品體驗、優化商業生態的嘗試。

更為關鍵的是,這也代表了以月之暗面為代表的首批大模型明星公司的現狀——放下姿態,落地為王。

1、Kimi拓展小紅書入口,謹慎又大膽

「矽基研究室」實測Kimi小紅書入口發現,其體驗還存在諸多改進之處。

一方面,僅從入口來看,用戶目前想要與Kimi聊天,只能從「Kimi智能助手」小紅書官方帳號入口進入,包括小紅書搜索等其他入口並沒有提供權限。

另一方面,就實際體驗來看,對話僅提供深度思考功能,「矽基研究室」實測發現,對話過程中,並不會顯示實際來源,從部分用戶體驗來看,甚至出現幻覺現象。

這也體現了Kimi將入口搬到小紅書的謹慎——目前來看,雙方產品整合力度和決心似乎有限,Kimi只是將小紅書作為主產品體驗的「閹割版」入口,更多是為了緩解自身的「流量焦慮」。

從去年年末開始,月之暗面就轉變了其「大開大合」的流量投放打法,據AppGrowing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Kimi第一季度的投流規模為1.5億元,相較於2024年第四季度的5.3億元大幅收縮。

去年11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曾談到:「投流不是當下考慮的重要問題」。

此前Kimi曾灰度測試內容社區產品,今年4月,還宣佈和財新傳媒達成合作,用戶使用Kimi提問財經相關內容時,Kimi宣稱可以「結合財新傳媒旗下專業報導內容,通過模型生成答案,為你提供及時、可信、可證的高質量財經信息」。

不難看出,告別大手筆買量邏輯後,Kimi的用戶增長轉向兩個維度:一是轉向構建和豐富優質內容,這和OpenAI與《衛報》等傳媒企業的版權合作類似;二是通過嘗試內容社區,以社交關係增強用戶黏性。

但在謹慎之外,這又是Kimi一次大膽的嘗試,原因在於它與小紅書的微妙關係。

小紅書本身就是內容社區,自身也有「點點」等獨立搜索產品,因此如果雙方未來加深合作,小紅書勢必要開放更多的入口,這之中涉及的是數據、商業化等多方面的打通和博弈。

「矽基研究室」瞭解到,目前小紅書旗下獨立搜索應用「點點」自今年2月底推出「深度思考」功能,但目前已下線該功能,最新的一次產品功能是上線了「語音氣泡框」,加強語音AI交互,但這些產品功能迭代明顯落後豆包們。

2、「大模型六小龍」,各自為戰

大模型競逐邁入第三年,隨著通用基礎模型的競爭收斂,DeepSeek浪潮後,曾經的明星初創企業「大模型六小龍」也經歷了一場集體祛魅。

智譜AI是國內大模型賽道中商業化最為激進的玩家,目前也已成為率先啟動IPO的大模型創業公司。

零一萬物和百川智能在經歷人事動盪後,目前採取聚焦策略,百川智能聚焦醫療,零一萬物在主動退出底層大模型的競速後,目前也尚處於業務調整期。

以模型技術優先的則是月之暗面和階躍星辰,重新確立技術和產品戰略的Kimi則頻發技術報告,深化模型技術;被稱為「大模型卷王」的階躍星辰則以多模態技術為突破口,創始人薑大昕則表示:「依舊會堅持基礎大模型的研發,追求智能的上限」。

不止一位行業人士曾提到,大廠之外,包括大模型六小龍在內的初創企業,未來的競爭席位只會有1-2個,不斷試錯的Kimi也印證了,競爭和淘汰都在加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基研究室」,作者:kiki,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