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生失業率惡化背後,AI時代的工作方式變了

不要懷疑!AI搶走你的工作,會比你想像得來的更快。

不久前,多鄰國CEO路斯·馮·安宣佈,公司將逐步停止使用外包來完成AI可以處理的工作。

原因是他們只用了一年時間,就用AI做出了148門的課程。而類似的工作量,多鄰國此前花了整整12年。

與此同時,全球諮詢行業老大麥肯錫也宣佈,他們已經將100年的諮詢經驗壓縮成了一個AI聊天機器人,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甚至有員工開始擔心:AI是否會取代他們?

這種看法並不是杞人憂天。種種跡象顯示,AI對就業的影響正在快速發酵。

過去幾個月,美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顯著惡化,失業率已經高達5.8%。年輕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與整體勞動力失業率之間的差距,比過去四十年來任何時候都高。

因為很多公司發現,5個22歲的年青人使用ChatGPT,就能完成20個應屆畢業生的工作。

這些變化的背後,是AI對工作方式的重塑。用紅杉最新的話就是,「AI不只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是一種全新協作框架的起點。」

/ 01 /

多鄰國用AI全面取代外包

這段時間,AI圈有兩件大事值得說說。

第一件是全球諮詢行業龍頭麥肯錫把100年的諮詢經驗壓縮成了一個AI聊天機器人。

這事要從2023年說起。ChatGPT火了後,麥肯錫就在內部推出了一款生成型AI聊天機器人Lilli。

Lilli就像一個內部版的「ChatGPT」,整合了公司長達100年的全部知識產權,和超過10萬份文件及訪談。員工只要輸入他們的需求,Lilli就會自動識別出五到七個相關的內部內容,彙總關鍵點,並將員工引導到公司內部合適的專家。

Lilli推出後,使用量呈現了爆炸式增長。目前,公司4.5萬名員工中超過70%的人都在使用這個工具。麥肯錫高級合夥人Delphine Zurkiya說,這些員工每週大約會使用17次。

而Lilli只是麥肯錫內部正在改變工作方式的多個AI工具之一。Zurkiya介紹說,在麥肯錫內部,AI大致有三種用法:

第一種是個人層面,平台允許顧問自行構建專屬的AI代理(AI agents),這些技術能夠自主解決問題和執行任務;

第二種是特定領域的工具,例如可以幫助顧問快速瞭解生命科學領域的特定公司;

第三種是全公司範圍使用的AI工具,例如用於安排會議和差旅的新工具;

除了麥肯錫外,老牌的諮詢公司波士頓諮詢集團也為員工創建了超過18000個定製的GPT,功能從文檔摘要到生成自動電子郵件回覆,再到回答人力資源特定問題。其中,被稱為Deckster的幻燈片編輯器,大約40%的員工每週都使用Deckster。

AI在諮詢行業的深度應用,正在引發很多從業者的擔憂。一位顧問去年就在匿名社區Fishbowl上寫道:

「嘗試過Deckster的BCG員工: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有多擔心?它是否已經創造了突破性的生產力,以至於不再需要那麼多初級員工?」

其實,這種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在部分行業,已經開始出現由AI帶來的失業現象。

不久前,多鄰國CEO路斯·馮·安(Luis von Ahn)在領英(LinkedIn)上公開發佈的一份致員工的備忘錄,宣佈公司將逐步停止使用外包來完成AI可以處理的工作。

這並不是多鄰國第一次提出由AI取代人。此前,多鄰國就已經裁了兩次人。2023年底,約有10%的外包人員被優化;2024年10月又進行了一輪裁員,裁員對像是那些被人工智能工具取代的翻譯和寫作人員。

在多鄰國看來,AI可以生成內容、翻譯、替代翻譯,以及幾乎所有譯員能做的其他事情。路斯·馮·安的話說,「AI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高生產力,而是讓我們更接近於自己的使命。」

多鄰國對AI的應用深度也遠超大家想像,比如用AI開發課程。

不久前,多鄰國推出了148門由AI開發的課程,把自己的課程數量翻了一番。要知道,當初多鄰國推出100門課程時花了整整12年,而現在只用了一年。

像多鄰國這樣的公司不是個例。Airbnb首席執行官白賴仁·切斯基(Brian Chesky)在今年的第一季度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上個月開始在美國推出一款人工智能客戶服務機器人。

切斯基表示,Airbnb 50%的美國用戶已經在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進行客戶服務,並計劃向美國所有用戶推出這個功能。

替換的理由也簡單。切斯基說,「它確實讓客戶體驗變得更加輕鬆……它已經使需要聯繫人工客服的人數減少了15%。

/ 02 /

入門級白領需求正在被壓縮

AI對就業的影響正在快速發酵。

美國勞工統計局3月份報告稱,全國失業率為4.2%,IT專業人士失業率為4.6%,這是連續第四個月高於美國全國失業率。

據Janco報導,過去24個月,IT就業市場減少了超過20萬個就業崗位。

Janco首席執行官M. Victor Janulaitis表示,招聘和就業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業。許多大型企業則繼續專注於提高生產力,並用人工智能應用取代低級技能。人工智能持續抑制IT領域入門級職位的增長,尤其是在客戶服務、內部報告、電信和託管自動化領域。

不止程序員找不著工作,大學生也不好找了。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稱,過去幾個月,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顯著惡化,失業率已經高達5.8%!即便是剛剛從精英項目畢業的MBA學生,往往也很難找到工作。

在美國,年輕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與整體勞動力失業率之間的差距,比過去四十年來任何時候都高。

正如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大衛·戴明說的那樣,「當你從基本原理思考生成人工智能能做什麼,能取代什麼工作時,你會發現它們正是年輕大學畢業生所做的事情。」

這背後反映的趨勢是,入門級的白領需求正在加速萎縮。

在這個趨勢下,已經開始有創業公司盯上這塊蛋糕了。

Mechanize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其創始人Tamay Besiroglu在一則推文里寫道,公司的目標是「實現所有工作的完全自動化」和「經濟的完全自動化」。

簡單來說,Mechanize計劃用AI取代人類崗位。他們計劃通過打造虛擬環境和評估系統來實現這個目標。這些環境和系統能全面模擬人們在工作中的各種活動,比如用電腦、處理沒明確成功標準的長期任務、與他人合作,以及在遇到阻礙或干擾時靈活調整優先級。

而白領就是最先被Mechanize瞄準的群體。Besiroglu說:「我們目前的工作重點是白領工作,而不是需要機器人技術的體力勞動崗位。」

據Besiroglu估算,這將是一個60萬億美元的超級生意。Mechanize的想法,也獲得了包括Jeff Dean在內的多名AI名流的投資支持。

/ 03 /

AI不僅僅是工具,而是工作方式的變革

為什麼AI對職場的影響如此之快?

很多人以為,AI取代人只是一種效率提升工具,但其實並非如此。用紅杉最新的觀點來說,「AI不只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是一種全新協作框架的起點。」

換句話說就是,時代變了。而工作方式的變革,來源於兩個因素的變化。

第一,與傳統軟件工具屬性不同,AI更追求交付結果。也就是說,客戶不再為功能買單,而是為結果買單,直接與增長掛鉤。AI結果的累積速度,將決定你公司價值增長的上限。

在烏鴉君此前編譯的文章《研究60家AI代理公司,我總結了AI代理的4大定價模式》里寫道,Zendesk、Intercom、Airhelp和Chargeflow(前面介紹過)等公司率先採用了這種方法,將定價直接與完成的目標掛鉤。

第二,由於智能體的出現,AI正在從「回答工具」變成「自主代理」。在這個過程里,AI不再只是被調用的模型,而是可以行動、可以決策、可以合作的經濟參與者,通過協同完成各種類型的工作。

智能體的出現,讓很多職業的邏輯被重新洗牌。

具體來說,過去,個人大都只是扮演固定角色,做相對固定的事情。但AI時代不同,個人需要像指揮家一樣調度各種智能工具。只要掌握了高密度的智能代理協作邏輯,一個人能用一套AI聯合工作組完成產品研發、銷售交付、客戶服務與內容運營。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開始從「控制者」變成「編排者」,設計這些智能體的職責、接口與信任邊界,強大的AI工具在不同用戶手裡將產生更加巨大的差異。

這種工作方式的變化,將帶來就業市場的重新洗牌。正如昨天英偉達裁黃仁勳說得那樣,「你失去工作不是因為AI,而是因為那些使用AI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