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大曝光!北美頂尖名校ML博士,5篇頂會一作,offer竟只有35萬刀?

新智元報導
編輯:Aeneas
【新智元導讀】北美應屆畢業的ML博士,方向為RL,讀博期間跟的是大牛導師,5篇頂會一作,拿到的offer年薪卻只有35萬刀?他發帖質疑後,各位業內大佬們現身了。
美國現在畢業的應屆ML博士,薪酬能拿到多少?
最近,reddit上的這個討論火了。

發帖人的背景是這樣的——
自己是世界排名TOP 10機器學習博士項目(位於北美)最後一年的博士生,方向是強化學習,博導跟的是業內大牛。
手握5篇頂會一作(NeurIPS、ICML、ICLR)論文,引用量已經超過150次;還有在頂尖科技公司和研究實驗室的實習經驗;本碩都畢業於美國排名TOP 5的名校(MIT、史丹福、哈佛、普林斯頓、加州理工)。
可以說,各種buff疊滿。
這個條件,到手薪資能有多少?
第一個offer:35萬刀
小哥的博士研究重點,是強化學習方向,跟LLM一結合,屬於時下的大熱門。
在RL領域,他發表了非常紮實的論文,不過並沒有在LLM領域發過文章。
其實,小哥也有考慮做對衝基金/做市商方面的量化研究,因為過去很多這樣的機構都聯繫過他。
不過,鑒於現在LLM+RL在科技行業如此熱門,他還是想嘗試一下科技行業,所以最近投了不少簡曆,申請科技行業的全職研究/應用科學家崗位。
果然,他順利斬獲了不少offer,甚至多得令人應接不暇。
尤其是一家大科技公司反應十分迅速,給出的offer是35萬美元/年。
如果入職,他會從事加入公司的LLM團隊,後者在整個公司中極受重視。
不過,小哥卻猶豫了。原因就在於:這個數字好像有點低?
他從自己朋友和同行那裡打聽到的行情價,是從60萬到90萬不等。
所以,自己該不該接受這個offer?目前ML博士畢業後求職的合理薪酬是多少呢?
他向廣大網民們徵集起了意見。
前輩經驗大總結

薪酬不是最重要的,一失足成千古恨
評論區的大佬們,紛紛現身說法了。
比如直接有人霸氣留言:「如果還沒申請DeepMind,私信我。」

有人提供了身邊的一手信息:前沿實驗室給新員工的薪酬,一般是在80萬-90萬美元。

有人說,如果追求高收入的話,肯定要去量化交易,比如HRT,Jane Street,Citadel,給出的數字都會很驚人。
在科技行業的話,不會拿到這麼多。
有人則堅決建議,不要去量化!
雖然對衝基金的量化研究可能有很多錢,但很可能就會讓你走上不同的道路,2-3年內,想糾正方向都會很睏難。
一個金句是:薪酬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弄清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有X年其他地方的工作經驗後,可能就把自己的簡曆弄花了,這就會讓自己既不符合新畢業生的職位要求,也不具備更高職級所需的經驗,反而讓以後的路更不好走。

發帖小哥表示說,非常感謝前輩的建議,自己也是類似的想法。
目前科技領域正處於發展黃金期,如果此時貿然離開,即使過1-2年再回來,可能行業也會沒那麼好進了,因為環境是瞬息萬變的。
他也同意這個觀點:薪酬並不是主要的考慮因素,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團隊情況以及其他因素。

有熱門項目,百萬年薪招手
跟發帖小哥類似情況的博士現身表示,自己幾個月前也在找工作,而且跟的導師還不是知名的大牛。
如果你特別幸運地來自著名的實驗室,在博士期間參與過很有影響力的項目,這些項目還恰巧是當今熱門的話,那麼DeepMind或OpenAI這種頂級實驗室就會向你伸出橄欖枝,薪酬可能高達百萬美元。
不過,絕大多數博士畢業生並沒有這麼好看的履曆,所以一般能拿到的offer也就是30萬到50萬美元。

有人表示,自己跟發帖小哥的研究領域、論文、引用都差不多,但導師和學校沒有這麼有聲望。
最終,他接受了一家公司的研究科學家offer,年薪大概在30-40萬之間。
雖然不多,但他很滿意了,因為這是自己上學時收入的10多倍。
在他看來,除非優秀如Google大腦的研究科學家Ashish Vaswani,並且引用數在博士畢業後能達到數千,否則百萬美元的offer是不會給畢業生的。

十多年前畢業的老前輩,大方分享出了自己的談判技巧:手拿多份offer的話,你就有主動權了。如果沒有其他選擇的話,就只能接受被殺價。
他回憶道,自己十多年前拿到第一份offer時,股票package幾乎翻了一番,就是因為自己還手握另一份FAANG大廠的offer,跟這家完全是競品關係。


北美ML博士薪酬,竟被DeepSeek拉高了?
總之,大科技公司的標配,應該就是20到25萬刀了。
而入職一到兩年後,薪金還會漲到40萬。
如果能在熱門子領域以一作身份發了10篇以上頂會,那薪金上限極高。
OpenAI這種壕氣衝天的,還會給出150萬刀的天價offer。

也有人說,有些RL博士甚至很難找到工作,發帖小哥表示,在去年年中,情況確實不太樂觀。
但DeepSeek論文發表之後,每個RL領域的研究者,受到的關注都比以往更多了。


歐洲比美國差很多
同時,帖子裡還出現了身在德國的AI從業者。
他表示,如果要問為什麼德國在AI科技領域沒有領先,就看看他們給的薪金吧。
雖然最高可達9萬歐/年,但實際上很難拿到,最可能的數就是7萬歐/年。

在英國,情況也比較複雜,但總得來說遠遠不及美國公司的薪金。
可以這麼說,在美國的大科技公司以外的地方,還想要拿到每年30萬美元以上的薪金,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微軟被曝猛料:搞RL的都走了
甚至,樓主還在這個臥虎藏龍的留言區里,曝光了關於微軟的一些內幕消息。
據悉,在微軟,很多人都被調到了和產品相關的項目上,工作的意義感大大降低。
很多做核心RL的人,現在都大量轉向了LLM/RLHF這些熱門。也有很多RL研究員,直接離職了。
總之,聽起來挺荒謬的。

此外,還有人提到,並不是每個頂尖實驗室都會發佈招聘消息的,比如OpenAI、GoogleDeepMind、FAIR和微軟。
ML博士底薪平均13萬刀
而某些統計平台顯示的數據,可能因為不包含股票和其他福利,顯得比從業者們爆料的低很多。
Glassdoor上的ML博士基礎薪酬,在11.8萬到15萬刀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