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宗取名竟和AI有關?美國首任AI沙皇:AI四年內增長100萬倍

教宗良十四世取名的原因,居然和AI有關?他已經提前預見到AI將給人類尊嚴、正義和勞動帶來顛覆性的劇變。而美國首任「AI和加密貨幣沙皇」David Sacks也做出了預測:在四年內,AI的發展將達到一百萬倍!

教宗良十四世,究竟為什麼會取這樣一個名字?

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取名,是為了應對另一場工業革命——AI。

良十四世的名字來源於良十三世,後者曾在1891年面對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曾呼籲維護正義、勞工權益與人類尊嚴。

如今,在AI時代,教宗看到了新一輪劇變。

「AI的發展,為維護人類尊嚴、正義與勞動,帶來了新的挑戰。」

從良十三世到良十四世,AI給人類新挑戰

教宗良十四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我選擇以良十四世為名,原因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教宗良十三世曾在他那份歷史性的通諭《新事通諭》中,回應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的社會問題。」

「而在我們這個時代,面對另一場工業革命,以及AI領域的發展所帶來的新挑戰——這些挑戰關係到人類尊嚴、正義與勞動的維護——教會也向世人奉上她在社會教義方面的寶貴財富。」

《新事通諭》(Rerum Novarum),也被稱為《資本與勞工的權利與義務》,為現代天主教社會教義奠定了基礎。

這封發表於1891年的公開信強調:「必須盡快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以緩解大多數工人階級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貧困與苦難。」

對此,投資大佬Greg Speicher評論道:正是良十三世的《新事通諭》捍衛了工人的權力、公平的薪金、工會和私有財產,開啟了天主社會教義,呼籲正義、人的尊嚴和共同利益。

因此,良十四世關注即將到來的指數級AI革命的挑戰,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因為目前的很多人,遠遠低估了它給勞動力帶來的深刻變革,以及它可能給人類帶來的更廣泛的挑戰。

我們必須永遠不忘人的尊嚴和權力。

任期內會更關注AI

近年來,天主教會對AI的發展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1月份發佈的文件中,教會反思了AI的局限性,它與真理的關係,以及開發和使用AI技術的倫理問題。

文件中還引用了教宗方濟各在一年前發佈的警告:AI可能創造部分或完全虛假的敘事,從而被人們相信和傳播,彷彿它們是真事一樣。

可以推測,A在良十四世的任期內,AI將成為他的重點關注對象。

此前,在教宗任期即將結束時,方濟各就格外關注AI對人類構成的威脅,並且呼籲製定一項國際條約,用以規範AI。

他警告說,這種強大的技術,可能會讓人類之間的關係變成純粹的算法。

在去年的七國集團工業化國家峰會上,方濟各也發表了講話。他認為,AI必須以人為本。何時使用武器、非致命性工具決定,應該始終由人類做出,而不是由AI掌握主動權。

已故的教宗在2024年的年度和平文告中也曾呼籲過,要製定一項國際條約,確保AI的開發使用符合倫理。

他指出,如果這種技術缺乏人類的同情、憐憫、道德和寬恕等價值觀,將會變得過於危險,不能任其不受限制地發展。

2023年,方濟各本人就曾成為了AI虛假信息的受害者——一張由AI生成的他身穿羽絨服的圖片在網上形成了病毒性傳播,展示了AI誤導和欺騙的潛力是多麼巨大。

在去年年初發佈的一項警告中,教宗還指出,AI有可能推動「部分或完全虛假的敘述」,進一步加劇「回音室效應」,並製造出「基於信息獲取而形成的新階層,從而引發新的剝削和不平等形式」。

AI將在四年內增長1000000倍

良十四世的擔心,不無道理。

美國首任「AI和加密貨幣沙皇」David Sacks就曾給出推演,預測AI將在未來四年內增長一百萬倍。

在他看來,目前至少在三個關鍵維度上,AI的進展速度是指數級的。

1. 模型

首先,算法本身在進步,模型每年大概以3-4倍的速度在提升。

它們不僅是變得更快、更強,在質量上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開始,它們還只是純語言模型的聊天機器人,發展到現在,它們已經具備了推理能力。

而現在,我們甚至還未真正進入智能體的階段,這個繼推理模型之後的下一個重大飛躍,甚至還沒有開始。

現在,我們只是剛剛觸及了這一領域的表面而已。

2. 芯片

接下來就是芯片了。

它的進步速度,取決於你的衡量方式。但可以說,每一代芯片都要比上一代提升3到4倍。

而且,現在不僅僅是單個芯片在提升,研究人員還在不斷優化芯片的聯網方式。

比如NVL72,這個機架系統可以在數據中心層面帶來更強的性能。

3. 算力

算力,就是第三個正在呈指數級增長的領域。

只要看看數據中心中部署的GPU數量,就能明白了。

馬斯克剛剛訓練Grok的時候,只有十萬塊GPU。

現在,這個數量已經飆到了30萬,目標是100萬。OpenAI的星際之門也是一樣。

而再過幾年,數據中心中的GPU可能就會達到驚人的500萬塊,甚至1000萬塊。

一百萬倍增長,如何得出

所以,Sacks人如何得出百萬倍增長的呢?

單獨看的話,算法、芯片和數據中心算力,這三者都會以每年3到4倍的速度提升。

也就是說,每兩年就會增長10倍。

根據指數級進展,如果每兩年增長10倍,那四年後就不是增長20倍,而是100倍。

然後再把算法、芯片、算力這三個因素相乘。

· 模型提升100倍

· 芯片提升100倍

· 算力增加100倍

就意味著AI將增長100萬倍。

這種巨大的影響,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首先,AI模型的價格會下降,另外,它們的性能上線會提升。而整個經濟體中可用的AI算力總量,也會增加。

總之,AI帶給整個人類社會的顛覆性作用,將是無法想像的。

但現在,許多人還根本不理解,指數級增長究竟是什麼意思。

參考資料: 

https://x.com/vitrupo/status/1921759021666906138 

https://x.com/theallinpod/status/1918715889530130838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作者:新智元,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