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最新訪談暗示:OpenAI終極目標是打造訂閱製AI服務

鷺羽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OpenAI希望開發AI操作系統,成為人們的核心AI訂閱服務。

這是奧特曼剛剛在紅杉資本的「AI Ascent 2025」活動中的談話內容,並稱其為OpenAI的柏拉圖式理想,甚至他說其餘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為之讓路。

他認為未來的AI模型將涵蓋用戶一生的數據,實現個性化推理:

它將是一個非常微小的推理模型,擁有一萬億個上下文標記,你可以把自己的整個人生投入其中。

聽起來是不是很路文蒂克?但奧特曼本人也坦率承認,這個計劃目前還處於「PPT」階段,明年要構建的產品可能甚至都還沒有開始考慮。

不過他相當滿意這種狀態:

我們以靈活和隨著世界變化調整策略為榮。

而在長達半小時的訪談中,除了核心AI訂閱服務,奧特曼也暢聊了AI語音交互、代理與編碼的價值、2025AI的發展前景等多方面見解。

下面,讓我們詳細地瞭解一下。

核心AI訂閱服務

在奧特曼的初步構想中,ChatGPT將會轉變成深度個性化的AI服務,模型不再需要重新訓練,也不用定製權重,這將是一個龐大的記憶宮殿,你的一生都將包含其中。

你讀過的每一本書、每一封郵件,乃至於你看過的每一樣東西都在裡面,再加上連接到其他來源的所有數據。你的生活只是不斷附加到上下文中,你的公司也對你公司的所有數據做同樣的事情。

這個想法也並非空穴來風,奧特曼提到當他關注不同用戶的AI操作習慣,老一輩人將其視作Google等搜索工具的替代品,而年青人則將其視作人生顧問

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他們使用ChatGPT的方式與使用操作系統類似,擁有複雜的設置方法,將其連接到文件,並記住或保存相當複雜的提示。

這一點在早前OpenAI官方發佈的美國大學生ChatGPT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中也有所體現,大約有超過1/3的18歲至24歲年青人正在使用ChatGPT,這個年齡段的用戶對其接受度更高。

借鑒年青人的做法,奧特曼相信在未來開發高效的訂閱製AI服務,對你的全部歷史進行推演,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日常生活中與技術的互動方式。

與此同時他也透露,他們現在確實有相關的學術研究項目,有在合作開展一些定製工作,希望可以激勵模型變得更智能、更便宜、更廣泛的可訪問

當然這需要大量的AI基礎設施、構建大量的AI工廠容量,不斷改進模型,以及構建一個優秀的頂層堆棧。

奧特曼認為APISDK將在這種訂閱製操作系統界面起到重要作用,確保所有的東西都能被合成為一種,能夠使用OpenAI登陸其他服務,而其他服務的SDK將會接管ChatGPT的UI,實現個性化定製。

不過絕大多數人目前還是希望現有的通用模型可以整體優化,所以公司目前90%的精力都還集中在這上面。

More Questions

在訪談的後半段問答環節,奧特曼也透露了更多有關OpenAI的信息以及他對2025年AI行業發展的理解。

OpenAI目前也有在語音交互上積極探索,他相信語音將催生全新類別的設備,讓它更像真正的人類水平,不過可惜的是:

語音加圖形用戶界面交互我們還尚未破解。

奧特曼提出價值將會繼續體現在三件事上,比如構建更多基礎設施、智能模型,以及將這些整合到社會層面

更詳細地講,他認為2025年將會是代理做主要工作的一年。

未來互聯網會有一種新的方式或協議,事物變得聯邦化並分解成更小的組件,代理會不斷暴露和使用不同的工具,認證、支付、數據傳輸都會內置到這個層面。每個人都信任它,一切都可以互相通信,但可能需要幾次迭代才能最終實現。

而其中編碼更是預計成為主導類別,它將是模型如何運作的關鍵,是驅動世界和調用一系列API的核心,未來將會以API和平台來展示它。因此ChatGPT應該非常擅長編寫代碼。

奧特曼同時也預計明年將會誕生更多AI新事物,人工智能也許會協助人類做出一些重大的科學發現。

我猜測,明年將是一切從智力領域轉移到物理世界的一年,機器人將從好奇心轉變為嚴肅的經濟價值創造者。

主持人也是乘勝追擊,在最後巧妙地打聽起OpenAI的「終極」

Q:你們將從助理世界轉向代理,最終轉嚮應用程序?

A:確實如此。

Q:你的野心有多大?

A:我們嘗試製作優秀的模型,推出優質產品,除此之外沒有更大的計劃。

Q:那麼初創公司如何才能不阻礙你們,不成為犧牲品呢?

奧特曼則相當自信地回覆道:

我們會成為核心AI訂閱,如果你能提供比我們更好的核心AI訂閱服務,那就去做吧。

參考鏈接:

[1]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5/13/openai_ceo_altman_no_plans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cMA6chfDY

[3]https://cdn.openai.com/global-affairs/openai-edu-ai-ready-workforc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