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飛AI耳機新品1499開賣,三年成績單公佈:用戶破百萬,AI調用破千億
白交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無需真人!只需提一句需求,AI就能模仿本人聲音,完成「通話-訂餐」的操作。
即便是在異國他鄉,AI也能模仿當地語言,完成這一整套操作。
展現以上前沿探索的是一家AI硬件公司——未來智能,科大訊飛孵化品牌,成立於2021年。
過去一段時間里,他們在本就沒有太多增量的耳機市場,完成了一些「關鍵里程碑」。
現場,CEO馬嘯將一千兩百多天的創業歷程濃縮為四組數據:
-
2022年首款iFLYBUDS Pro創下17萬台銷量,銷售額一個億,連續三年業績翻倍增長,去年開始正向盈利。
-
雙十一線上銷售包攬三大電商平台藍牙耳機大類目TOP3,線下門店近3000家,出貨總量超20萬;
-
累計用戶突破100萬,覆蓋50餘行業、180+國家及地區;
-
AI功能累計調用破千億,月活人數同比增長超2倍。

現在他們還將繼續加碼AI、加碼AI硬件——
推出了iFLYBUDS Pro 3、iFLYBUDS Air 2兩款AI會議耳機,並發佈聚焦個人商務辦公場景的viaim大腦。
兩款AI耳機AI感拉滿
這兩款全新產品AI感拉滿~
以旗艦版iFLYBUDS Pro 3為例來說道說道。首先,viaim AI會議助理作為核心功能,新增了這些AI細節:
自動生成記錄標題與概覽,提煉核心要點;個性化摘要;待辦管理模塊。
其中個性化摘要,主要是依照用戶職業特徵定製內容,比如金融術語、法律條文等這種專業術語比較嚴謹的場景。

另外在「萬姆助理」智能問答這塊,用戶現在可以對單條或多條記錄發起深度問詢。AI將基於語義分析提供精準答案,甚至挖掘一些潛在關聯信息。

而翻譯、跨語種交流作為訊飛AI耳機的傳統技術優勢,目前已經覆蓋同傳聽譯、面對面翻譯、通話翻譯三大場景,支持32種語言實時互譯。
尤其通話翻譯這個場景值得說一說,當你在跨國通話的時候,它會自行完成雙向翻譯,對方甚至無需使用耳機或安裝App。
歪果仁看了都說好~

除此之外,還有「語音嘴替」功能——
用戶僅需錄製10秒中文,即可生成中、英、日、韓四國語言的個人聲紋,用AI來替人類自然地「跨語言表達」。

AI除了帶來信息處理的高效提升,還帶來聽覺感受的突破。
未來智能CEO馬嘯表示,一副好的AI耳機,首先必須是一副好的耳機。
AI可以如何賦能呢?
比如AI通話降噪算法,它與四馬克風系統(前饋、後饋、骨導、通話馬克風)協同,精準捕捉人聲並抑制背景噪音。即使身處機場、展會等高分貝場景,通話內容仍能清晰傳遞。
很適合經常出差、遊走於展會發佈會的商務人士/打工人了。
除此之外,他們還與中國愛樂樂團深度合作來定製調音方案,配合Hi-Res金標認證與LHDC高清解碼技術,來提升耳機的音質表現。
最後他們發佈了AI實驗室的兩個小應用,未來計劃上線。
一個是AI搜索檢測,一個是替我打電話。

AI搜索檢測,就是根據最近你產生的記錄,推測你可能想要進一步瞭解的內容,並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的信息,甚至可能生成一個深度報告。
還有就是替我打電話,正如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模仿你的聲音來替你打電話,完成預定餐廳、預約理髮這類簡單卻又費時的任務。
而與耳機終端產品形成生態閉環的,是此次發佈viaim大腦。
未來智能以蟻群作為比喻,螞蟻通過簡單規則和信息素通信協同工作,共同解決複雜任務。單個螞蟻智能有限,但集體智能卻能解決複雜問題。
這款面向個人商務辦公場景的「AI智能體」,以人體機能構建技術框架:
-
端到端智能感知層如同」感官系統」,通過專有硬件陣列採集環境信號,噪聲抑制技術確保數據信噪比;
-
智能Agent協同推理模塊如同」大腦中樞」,採用動態知識圖譜與上下文感知NLU引擎解析用戶深層意圖;
-
實時多模態能力被具象化為」血管網絡」,通過自研的分佈式消息總線實現毫秒級數據路由;
-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體系如同」皮膚與免疫系統」,採用零信任架構貫穿數據處理全生命週期。
……
硬件感知來拓展軟件對環境理解維度,而隱私計算植入工作流保障數據安全。未來智能CTO王鬆介紹,這是與純軟件方案的本質區別。
硬件成為AI感知世界的器官
其實從這場發佈會,可以看到這樣一些趨勢。
首先,瞄準垂類剛需市場,即便是在紅海市場也可以獲得盈利。
從訊飛AI耳機的三年營收高速增長可以看出來,正是因為瞄準的商務辦公場景,垂類用戶粘性也比較高。
真正的用戶價值,在於讓技術隱形於各種場景之中。而用戶高留存,積累更多真實數據,同樣會激發更多技術創新、場景創新。
其次,硬件已突破傳統功能載體的局限,成為為AI從感知-理解-賦能世界的核心器官。
AI賦能真實世界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而硬件在這當中將成為關鍵載體。
以耳機為例,以往可能只是「可供使用的工具」,但現在卻可以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夥伴」。
它會主動預判你的需求,比如跨國會議的翻譯需求、整理碎片化信息的需求、幫助你預定餐廳等等。
AI更加理解真實世界的同時,智能設備的邊界將會大大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