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水“免打擾購物” 盒馬在盈利焦慮與用戶體驗間找平衡丨新消費觀察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歐陽宏宇
“逛的推銷信用卡,買單的時候推銷會員卡”“已出現生理性抵製”“根本不想讓人好好逛超市”……在盒馬鮮生線下門店購物的你,是否也遇到過被一直推銷辦卡的經曆?不過近期有市民發現,盒馬正在對此進行調整。
近日,有網友發現,盒馬在位於四川的部分門店推出了“免打擾購物”的服務。根據網友提供的爆料圖片,消費者可以在門店入口處的免打擾購物展板上,取得一枚寫有“免打擾購物車”標識的掛牌,懸掛在購物車上後,即可享受不被打擾的購物環境。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定位在上海、重慶的網友表示,掛上“免打擾購物車”掛牌後“營業員就不會再向你推銷銀行卡以及購物卡”。
盒馬位於成都的門店是否真的已推出了“免打擾購物”服務?被網友抱怨的會員卡、銀行卡推銷問題是否已得到改善?記者隨即來到了位於成都市錦江區東大路的一家商場,在該商超的負一樓的盒馬鮮生超市門店,記者看到了網友所爆料的“免打擾購物”服務展板。

在該展板上,懸掛有多個印有“免打擾購物車”的掛牌。展板上方則清晰地標註了,消費者可使用免打擾購物標識,懸掛在購物車上,以獲得安靜舒適的購物環境。
據接近盒馬人士透露,“免打擾購物”服務上線時間並不久,之所以推出這項服務也是因為接收到外部輿論,希望基於此優化顧客的購物體驗。
或許正因為如此,瞭解這項服務的消費者並不多。正值傍晚時分的購物高峰期,在該門店的結賬區有不少顧客正在排隊結賬。記者看到,有多位身穿盒馬藍色馬甲和POLO衫的工作人員,正在向排隊等待結賬的顧客推銷聯名信用卡和會員卡。在一位顧客多次表示了“謝謝,不需要”後,又轉向另外一位顧客繼續推銷。
在固有印象中,定位為中高端的超市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購物環境是其應有之義。不過,當記者向多位市民問起是否瞭解盒馬已推出“免打擾購物”服務後,絕大多數市民都表示並不瞭解;或者稱,“免打擾購物”展板擺放的位置並不醒目,自己並未注意到。也有市民表示,如果下次再到盒馬線下門店購物會嚐試該服務。
事實上,在成都的山姆會員店、伊藤洋華堂生活館、永輝胖改店等超市內,記者也並未見到有超市方推出“免打擾購物”服務
就在上月底,盒馬對外宣佈首次實現全財年盈利,結合此前多個外部信源消息,其正在加速上市進程。不過,由於在新一輪調整中,盒馬對線下會員店和線上頻道進行了較大幅度改變,也讓外界對其如何度過陣痛期產生質疑。
回到資本層面,辦卡的方式無疑是能最快速創造盈利的辦法。消費者花費258元至658元不等的價格辦理盒馬會員卡後,該筆收入已經能在其財務數據中得到體現,而後續“買得越多省得越多”則是繼續搾取消費者盈餘的體現。其本質是將固定型消費者的規模變成護城河,借助沉沒成本效應,以期獲得長尾利潤。但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費者表示“到期後將不再續卡”的吐槽,或許才是讓盒馬意識到已不能再飲鴆止渴。
如今,“免打擾購物”像是在急功近利和穩紮穩打之間暫時協調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但當所有進入盒馬超市的消費者都高掛“免打擾”牌後,盒馬又該如何取得穩定而長期的盈利?這才是考驗一家超市綜合實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