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趨勢:82%員工表示,AI時代反而更需要人情味
人工智能(AI)這場變革力量正主導著職場世界。我們看到,它在重塑工作流程、提升效率,並有望為各行業帶來更高水平的生產力。
儘管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力毋庸置疑,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人類特有的技能,尤其是彼此建立「連接」的能力,這一重要性始終存在,甚至與日俱增。
在這個算法主導的時代,培養真正的人際關係不再是一項「軟技能」,而是正成為創新與進步的核心驅動力。
如今,職場人更渴望建立緊密的關係、獲得歸屬感,並希望被關注、被重視。
事實上,麥肯錫公司的研究表明,前員工離職的首要原因中,54%的人表示感覺自己未被組織重視,52%的人認為未被管理者重視,51%的人則表示缺乏職場歸屬感。
此外,大量研究發現,職場中的孤獨感會導致工作表現下降、滿意度降低、員工與上級關係惡化,以及職業倦怠感加劇。
對企業而言,理解人際關係如何為自身業務帶來益處至關重要。
01.人工智能與人文元素
人工智能的前景無疑是廣闊的——能在數秒內分析數據,實現複雜任務的自動化。
然而,這種強大的能力也帶來了一個潛在的矛盾:如果我們缺乏刻意的引導,人工智能可能會造成「知識孤島」,限制我們接觸不同的觀點,並扼殺創新。而人類通過聯繫彼此、真正理解,並能夠欣賞源自不同人生經歷和背景的其他人,這正是激發創新、解決共同問題的關鍵。

這種對情感連接的需求和渴望,已經在改變人工智能的應用方向。《哈佛商業評論》的研究顯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目前的首要用途是「提供情感陪伴或心理疏導」,而就在去年,其主要用途還是「生成創意」。
02.關於情感連接的研究
學術研究人員和非營利組織正在進行關於人際關係的相關研究,例如Workday基金會的受助者More in Common,正在開展關於「連接」的深度研究。他們曆時兩年的The Connection Opportunity研究揭示了一個基本的人性真相:人類天生渴望情感連接。
研究發現,66%的美國各群體受訪者認為,自己能從不同背景的人身上學到有價值的東西,70%的受訪者也認為自己有責任這麼做。另一項調查顯示,82%的美國人或多或少認同「國家的成功取決於我們跨越差異協作的能力」,且大多數人表示渴望更好地理解彼此。
當我們為共同目標努力時,核心價值觀和共同願景會將我們凝聚在一起。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組織內部,主動尋找這種共識並促進積極互動,都能幫助我們跨越分歧。
感受到人際連接不僅有益於我們自身的健康,對企業的經營成果也至關重要。
研究顯示,94%的員工表示,與同事之間的緊密聯繫讓他們在工作中更具效率,同時,他們獲得工作滿足感的可能性提高了四倍,且在未來一年內離職的可能性降低了一半。

More in Common組織已識別出關鍵的 「連接橋樑」,即能夠將看似不同的群體聚集在一起的共同價值觀和經驗。這些橋樑形式多樣,既可以是對社區福祉的共同承諾,也可以是確保參與者相信彼此之間存在共同點,比如相同的身份認同或興趣愛好。
這種對共同價值觀的重視以及對建立連接的積極追求,與Workday所秉持的理念高度契合。這也凸顯了支持 More in Common、U.S. Chamber of Connection、One America、New Pluralists等非營利組織和資助合作機構的重要性,因為這是企業與社會蓬勃發展的關鍵所在。
03.高人一幟:AI時代的技能
Workday最新發佈的全球研究《提升人類潛力:AI技能革命》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對職場的漸進式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發現:儘管人工智能必將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但它同時也在提升人類特有技能的重要性,例如同理心、倫理決策能力、衝突解決能力以及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
研究還證實,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普及,員工對增強人際連接的需求愈發強烈——82%的員工意識到這種需求正在增加。
04.以情感連接為領導核心
這些研究共同揭示了一項至關重要的領導力使命:當我們將人工智能更深入地融入工作流程時,必須有意識地營造以「真正的情感連接」和「人類核心技能培養」為優先的環境。
這意味著要創造有意為之的空間(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鼓勵開放對話、積極傾聽和尊重多元觀點的交流。領導者應在團隊中倡導同理心和建立人際關係的技能培養,主動在AI驅動的環境中為員工創造有價值的人際聯繫機會。
歸根結底,創新和進步的未來將取決於我們利用AI的能力,從而放大我們獨特的人類能力,尤其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彼此連接」的驅動力。優先考慮人際關係並培養這些基本技能,我們可以確保AI能夠實現更具協作性、創新性,並最終更加以人為本的未來工作。
原文來源於:
1.https://www.fastcompany.com/91333618/how-human-connection-drives-innovation-in-the-age-of-ai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元力社」,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