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壓消費驅動國貨新風口 辣味經濟受年輕Z世代追捧丨新消費觀察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當前,以年輕人為代表的消費群體熱衷“解壓”“悅己”消費,令“辣爽”口味食品消費風潮興起,並催生出迅速發展的“辣味經濟”,不少消費品牌亦積極參與其中。

近年來,以年輕人為代表的消費群體飲食口味發生變化,具有“解壓”功能的辣味日益受捧。據《美團餐飲報告》的口味偏好調查數據,鹹酸甜辣鮮五味之中,辣味獲52%的消費者偏愛,位列首位。而在食辣愛好者中,年輕人佔比越來越高。據統計,45歲以下人群喜歡吃辣的比例超過六成,90後愛吃辣佔比更是達到近七成。

部分商家及品牌方敏銳地嗅到了這一現象。弗若斯特沙利文調研數據顯示,中國辣味休閑食品2021年——2026年零售額將保持9.6%的年均增速,預計2026年達到2737億元。另據窄門餐眼截至2025年1月15日的數據,以辣為主要味型的川菜與湘菜過去一年新開門店數分別為33964家、22910家,與其他“非辣”菜繫在增長上拉開較大差距。

對於當下年輕人而言,“辣”已從一種基礎口味上升為極致感官體驗和消費偏好標籤,以“爽辣解壓”為主張的辣味產品,正在成為Z世代情緒消費的重要入口。5月17日,白象食品與衛龍官宣合作,並推出首款聯名產品“辣條拌麵”。據介紹,此次合作正是在“辣經濟”持續升溫背景下,實現對“辣心智”的深度聚焦和對“辣賽道”的精準卡位。

在業內看來,此次兩大國貨品牌首次聯手,不僅在產品端拓展了新的消費場景,也為消費品行業在情緒價值驅動下提供了創新案例,成為“國貨煥新”樣本。

在這場聯名背後,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詞:國貨。近年來,從美妝護膚、服裝飾品到餐飲零食等,“國貨熱”在各個消費領域興起。同時,“國貨”不僅是產品製造的標籤,更意味著對中國消費者需求、情緒偏好和文化語境的深度理解,即在注重產品力的同時懂消費者需求,成為國貨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國貨聯名已不是第一次走紅。從光明×冠生園大白兔雪糕,到王老吉涼茶×臭寶螺螄粉、瑞幸咖啡×《黑神話:悟空》等,國貨品牌正通過更具創意和話題性的方式塑造新形象。

此次白象與衛龍聯手推出的“辣條拌麵”,將“辣爽”這一被Z世代廣泛認同的情緒口感,具象化為新品核心體驗。此前,白象從“愛香菜黨”網友呼聲中汲取靈感,與抖音聯合共創推出的“超香香香香香香菜面”,成為社交平台熱議的“香菜文化符號”。

有業內人士點評,國貨的崛起,並不是簡單的性價比替代,而是一次與中國消費者文化、情緒、習慣深度對話的過程。辣條拌麵的跨界融合,不僅以產品力回應消費新需求,更以情緒鏈接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