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變相裁員吧?深藍汽車員工購車可離職2月,野完之後再召回。

近期,深藍汽車CEO丹恩承浩在公司三週年活動上有一段發言影片傳的很猛。

影片中,他提出一項「特殊福利」:購買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車型的員工可申請離職兩個月,期間外出旅行或陪伴家人,結束後公司承諾召回返崗。網民將其總結為「買車送離職假期」。

丹恩承浩在後續回應中解釋,該提議源於員工對G318車型的研發熱情與年假不足的矛盾。他表示,許多參與車型設計的員工渴望親自駕駛G318長途旅行,但常規年假無法滿足需求。因此,他希望通過「離職休假」幫助員工實現願望,同時強調該政策並非營銷噱頭或變相裁員。

是員工福利,還是變相促銷?

輿論對深藍汽車的動機提出多重疑問。

首先,政策被指為「內部促銷」。深藍G318今年1-4月銷量雖呈增長趨勢,但整體表現未達預期。2024年財報顯示,深藍汽車全年虧損15.72億元,銷量目標也未完成。

通過員工購車消化庫存,既能快速提升銷量數據,又能減少傳統廣告投放成本。

其次,政策隱含用工成本優化意圖。員工離職期間,企業無需支付薪金或賠償;若後續未召回,則變相減少人力開支。

網民調侃:「賣一輛車、省一筆薪金、避一筆賠償,一舉三得」,哈哈。

此外,深藍汽車近期推出多項購車補貼,員工購車疊加優惠形成「內部促銷」效應,進一步強化了外界對其短期銷量衝刺的猜測。

口頭承諾的「召回」是否可靠?

儘管丹恩承浩強調政策「絕非噱頭」,法律專家指出其中存在多重隱患。根據《勞動合約法》,企業無義務必須召回離職員工。

若未簽訂書面返崗協議,員工可能面臨「車財兩空」風險。即使返崗,工齡計算、社保斷繳、年假重置等問題也可能影響權益。

更複雜的是崗位變動帶來的灰色地帶。法律規定「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但若返崗後調整崗位,企業能否重設試用期尚無明確界定。

新能源車企的焦慮與試探

近年來,新能源車企在激烈競爭下面臨銷量與成本的雙重壓力。2024年,深藍汽車交付量24.3萬輛,雖接近翻倍增長,但距離28萬輛目標仍有差距。虧損15.72億元的財務表現,折射出行業普遍困境。

類似「員工購車福利」在汽車行業早有先例,但多限於折扣優惠。例如,捷途汽車曾推出「旅行假」,允許員工駕駛自家車輛長途體驗並分享遊記,但未涉及離職條款。

深藍此次將「購車」與「離職」綁定,被視為對傳統營銷套路的突破性嘗試。

部分員工對政策表示期待。一名G318項目組成員稱:「每天對著設計圖,真想親自開它穿越318國道。」

然而,更多員工擔憂政策落地的不確定性。小紅書上有用戶寫道:「離職再入職?工齡清零怎麼辦?返崗後調崗怎麼辦?」

公眾輿論則呈現兩極分化。支持者認為企業嘗試「打破常規」值得鼓勵;反對者直指政策「算計員工」。

結語

不管怎麼說,深藍汽車的「離職休假」政策挺有創意的,折射出新能源車企在創新與合規、員工關懷與成本控制間的平衡。這場風波尚未落幕,其最終走向將考驗企業的制度誠意與社會責任感。

最後,AI 相關機會歡迎來社群交流。因為人實在太多,大家進群後注意看群公告。更時效性的信息會不定期推送到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