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實力榜大洗牌,OpenAIGoogle強勢領跑,Anthropic節節敗退
AI市場風起雲湧!Poe最新報告揭曉:OpenAI的GPT-4o稱霸文本生成,Google的Gemini 2.5 Pro領跑推理,Kling在影片領域異軍突起,企業如何在這場AI競賽中搶佔先機?
最近,Poe發佈了最新的使用報告,報告顯示,OpenAI和Google的地位越來越穩,形勢很猛。
Anthropic就沒那麼好運,有點掉隊了。
AI模型的推理能力,已經成為了各大公司競爭的關鍵戰場。
根據Poe發佈的數據,2025年1月到5月這段時間,AI各個主要領域,市場份額都重新洗牌了。
主要結果如下:
- 文本生成:GPT-4o以35.8%穩居榜首,Claude和Gemini緊隨其後。
- 推理:Gemini-2.5.Pro以31.5%登頂,Claude、DeepSeek-R1、最近推出的o3和o4-mini榜上有名。
- 圖像生成:Imagen3、GPT-Image-1和Flux系列三分天下。
- 影片生成:Runway暫列第一,Kling-2.0-Master來勢洶洶,Veo-2排名第三。
- 智能體:o3拔得頭籌,戰勝了Anthropic的Claude和Google的Gemini。

o3驅動的智能體拔得頭籌,Claude和Gemini緊隨其後。

文本:GPT-4o穩坐頭把交椅,新模型來勢洶洶
在文本生成這個領域,OpenAI的GPT-4o是穩穩的第一,用戶佔比達到35.8%,佔據主導地位。
OpenAI新出的GPT-4.1系列也不容小覷,發佈沒幾週,就拿下了9.4%的份額。
Google的Gemini 2.5 Pro表現也不錯,剛上線不久,就有大約5%的用戶選擇它。

不過,Anthropic的Claude可就有點慘了,這段時間它的市場份額下降了10%,被OpenAI和Google搶走了不少用戶。
雖說現在Claude 3.7 Sonnet更受大家歡迎,取代了Claude 3.5 Sonnet,但老版本也還有12%的人在用。
還有DeepSeek,今年年初一炮而紅。後來其他公司也推出了不少價格實惠、功能又強的推理模型。
DeepSeek R1的用戶佔比從2月中旬7%的最高點,下跌到4月底,只剩3%了。
推理:會解難題成了「制勝法寶」
專門用來推理的模型越來越受歡迎了。
2025年年初開始,推理模型的比例從2%一下子漲到了10%。

Nick Huber表示,這些推理模型別看還在發展初期,但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特別強,給出的答案也更準確。那些喜歡嚐鮮的用戶發現了它的好處,就算用的時候成本高一點、花的時間長一點,他們也願意,就為了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在推理模型這個熱門領域,Google的Gemini 2.5 Pro一騎絕塵。
上線才六週,就佔了31%的市場份額,把Claude那些專門做推理的模型都比下去了。

OpenAI在推理模型方面一直在創新。2025年前4個月,就推出了好多款新的推理模型,像o1-pro、o3-mini。
Poe的用戶特別願意嘗試OpenAI的新模型,很快就從老版本換成新版本了。
還出現了一些新的混合推理模型,像Gemini 2.5 Flash Preview和Qwen 3,它們能在聊天的時候根據情況調整推理的深度。
不過目前用這些新模型的用戶還不多,只佔推理模型用戶總數的1%左右。
有行業分析師就說了,現在大家都在卷推理能力,這說明AI市場在慢慢成熟。
基礎的文本生成功能已經沒什麼差異化了,想脫穎而出,就得靠這種更高級的能力。
圖像:GoogleImagen 3「攪局」
圖像生成這個領域現在也是競爭白熱化。
Google的Imagen 3系列模型一路逆襲,2025年市場份額從10%左右漲到了30%,已經能和黑森林實驗室的FLUX系列模型「掰掰手腕」了。
到4月下旬,FLUX系列模型的市場份額也就35%左右。
OpenAI的GPT-Image-1也不甘示弱,4月下旬剛接入API,才過了兩週,就有17%的用戶用它來生成圖像了,和它之前在ChatGPT里爆火的情況差不多。
雖然FLUX系列模型在Poe的圖像生成領域還是用的人最多,但從數據上也能看出,它的市場份額從45%掉到35%了,被Google和OpenAI搶了不少用戶。
以前圖像生成是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的天下,現在Google、OpenAI和黑森林實驗室三足鼎立,競爭特別激烈。
現在圖像生成的質量越來越好,對用戶給的提示理解得更準,生成速度也更快,已經成為競爭最激烈的戰場之一了。
從行業數據能看出,最近這半年,企業對圖像生成技術的需求暴增。好多公司的營銷部門還有創意機構,都開始用這些技術做設計了。
影片:黑馬Kling攪局
在影片生成領域,中國快手實驗室新出的Kling系列模型就像一匹黑馬,直接拿下了30%左右的市場份額。
其中Kling-2.0-Master最厲害,4月底發佈,才過了三週,在Poe上的使用佔比就達到21%了。

Google的Veo2自從2月發佈以來,一直保持著20%左右的份額,表現挺穩定。
但這個領域最早的拓荒者Runway就沒那麼幸運了,在報告期里,它的市場份額從60%大幅下降到20%。
Kling系列能這麼快打開市場,說明在新興的AI領域,就算是一開始領先的公司,如果不持續進步,很快就會被新公司超越。
影片生成特別耗性能,哪怕生成一小段影片,也得需要很強的處理能力。所以和文本、圖像生成比起來,用影片生成模型的人相對少一些。
不過現在技術發展快,成本在下降,影片質量在提高,估計2025年用的人會越來越多。
現在已經有不少廣告公司、社交媒體博主還有教育平台開始用AI生成影片了,雖然這項技術還有些不足,但大家都看到了它的潛力。
語音:ElevenLabs稱霸,新公司另闢蹊徑
在語音領域,ElevenLabs還是穩穩的王者,報告期內,差不多80%的用戶都用它來做文本轉語音。
不過,Cartesia、Unreal Speech 這些新公司也來分蛋糕了,它們提供了很多不一樣的語音選擇,還有各種音效,價格也各有優勢。

和其他領域的競爭很分散不同,語音AI基本被ElevenLabs壟斷了。
專家分析,這是因為它進入市場早,語音庫特別豐富,而且一直都在優化,技術比其他公司厲害。
新公司也有自己的辦法,它們不跟ElevenLabs正面硬剛,而是找一些細分市場。
比如Unreal Speech就專門給播客和有聲書製作方提供服務,能模擬各種專業配音演員的聲音,還能表現出不同的情感。
Cartesia則主打多語言、帶真實口音的語音,受到很多跨國企業和教育平台的歡迎。
隨著文本轉語音技術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接近真人說話的水平,在客服、無障礙服務,還有內容創作這些場景用得越來越多。
語音AI對性能要求不高,用起來更方便,預計2025年這個市場還會繼續擴大。
o3智能體拔得頭籌
在一項針對AI智能體的聯網研究測試中,ChatGPT最新的o3模型戰勝了Anthropic的Claude和Google的Gemini。
不過話說回來,最牛的智能體和人類專家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FutureSearch讓11個主流的大模型完成了總共89項實際研究任務,並對每個模型在查找原始資料來源、搜尋數據、收集證據、彙編數據以及驗證主張等能力進行了評估。
最後打分結果出來,最高分才0.51,而滿分預計是0.8。
也就是說,現在最牛的AI智能體,專業研究人員花點時間,也能輕鬆「碾壓」它們。
這次測評的成績單如下:
- o3(OpenAI):0.51
- Claude 3.7 Sonnet(Think):0.49
- Claude 3.7 Sonnet(Std):0.48
- Gemini 2.5 Pro:0.45
- GPT-4.1L:0.42
- DeepSeek-R1:0.31
- Mistral Small:0.30
- GPT-4 Turbo:0.27
- Gemma 3:0.20
對比去年GPT-4 Turbo才0.27的分數,在一年時間里,優秀通才研究人員和前沿智能體之間的差距縮小了約45%。
此外,像DeepSeek這樣價格便宜的智能體,與來自OpenAI的付費高端產品相比,差距並不大。
OpenAI的o3暫時領跑,Claude和Gemini緊跟其後。
目前看來,閉源模型在搞研究這塊更有優勢,但開源模型也在瘋狂上分。
不過智能體的「短板」也很明顯。
跟人類研究員相比,它們在戰略規劃、全面性、評估資料來源質量等方面更遜一籌,還特別容易忘事,任務做到一半就把之前查到的東西拋腦後了。
更要命的是,好多AI都有「擺爛」傾向,找到差不多能用的答案就收手,不願意再深挖找更好的。
ChatGPT的o3能拿第一,就是因為它更較真,驗證答案特別仔細,也不會輕易放過更好的解決方案。
照這趨勢,說不定過不了幾年AI就能反超人類研究員了。
不過最近,ChatGPT新版本還因為太過諂媚被「抽水」過。AI要想穩定變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AI智能體給出的結果,還是得自己再檢查一遍,可別偷懶直接抄作業!
企業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AI市場?
AI市場變得這麼快,對那些想用AI的企業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已經在大規模用AI的企業,要建立一套可靠的評估體系,別只盯著一家供應商。因為說不定這個月最好用的模型,下個月就不是了。
推理能力越來越重要,以前可能更看重速度和成本,現在大家更關注處理複雜任務時準不準、靠不可靠。
現在前沿的AI公司不停地推出更厲害的模型,企業很糾結:到底是選定一個平台長期用,還是保持靈活性?
很多企業的AI負責人都選擇兩手抓,不同的任務用不同的模型,一旦有更好的技術出現,馬上就能切換。
從報告里能看出,現在圖像、影片、音頻這些多媒體相關的AI能力競爭也很激烈。
以後可能得更注重發展一個全面、平衡的AI生態系統,圖像、影片、音頻生成和文本生成等都很重要。
對企業來說,如果想在AI浪潮里站穩腳跟,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去挑選AI模型,別盲目追新。
同時,企業也要搭建好技術框架,這樣一旦有更好的技術出現,就能馬上用起來。
那些只守著過去的AI明星產品的公司,說不定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參考資料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hnkoetsier/2025/05/13/chatgpt-beats-claude-googles-gemini-deepseek-in-test-of-ai-agents/?ss=ai
https://analyticsindiamag.com/ai-features/why-claude-is-losing-users/
https://poe.com/zh/blog/spring-2025-ai-model-usage-trends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作者:英智 ,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