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揭秘:蘋果的AI為何難產?
曾幾何時,蘋果憑藉其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和劃時代的產品,向來是全球科技創新的標杆。但如今,在人工智能席捲全球科技行業的浪潮里,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之一,蘋果卻似乎慢了半拍。在此前的一系列挫折過後,蘋果最近又宣佈將推遲其備受期待的 AI 驅動的 Siri 升級,再一次讓用戶們感到失望,從曾經創新的榜首,到如今的追趕者,蘋果究竟經歷了什麼?最近彭博社和 The Information 等媒體紛紛對蘋果 AI 轉型的窘境進行了深度報導,揭示了其內部戰略的搖擺、文化的束縛以及執行層面的諸多挑戰。

Siri 的輝煌開端與後續的步履蹣跚
2011 年,Siri 作為 iPhone 4S 的亮點功能驚豔亮相,將科幻電影中的語音交互帶入現實,一度讓蘋果在 AI 領域佔儘先機。其創始人 Dag Kittlaus 曾回憶,最初的設想是「你可以與互聯網對話,而你的助手會為你處理一切」。史提芬·祖比斯對 Siri 尤為重視,將其視為未來設備交互的核心界面。據 Kittlaus 透露,祖比斯在收購 Siri 前曾連續 24 天給他打電話,後來更是親自參與項目的週會,直到健康狀況不再允許。

然而,這份初期的正選優勢並沒能持續太久。隨著時間的推移,Siri 在理解複雜指令和整闔第三方服務方面的能力,逐漸被後來居上的亞馬遜 Alexa 和Google Assistant 所超越。在蘋果公司內部,據前員工描述,Siri 項目像一個「燙手山芋」,在不同團隊之間流轉(包括由 Eddy Cue 和 Craig Federighi 領導的團隊),但這些調整卻未能給 Siri 的性能帶來顯著提升。
為了扭轉局面,2018 年,蘋果從Google引進了人工智能專家 John Giannandrea(業內人稱「JG」),希望他能帶領蘋果的 AI 工作邁上新台階。在Google,Giannandrea 曾領導搜索和 AI 團隊,指導團隊在 Photos、Translate 和 Gmail 中部署前沿 AI 技術。
「這正是我們在 AI 領域需要的人才。」當時蘋果的軟件主管 Craig Federighi 在向團隊宣佈這一消息時表示。Giannandrea 的加入被視為蘋果在 AI 領域發力的一個重要信號,他直接向 CEO 提姆·曲克彙報,使得 AI 部門在公司內部獲得了與軟件、硬件和服務部門同等的戰略地位,但後續的發展,似乎並非他們最初預期的那麼樂觀。

AI 承諾的延遲與內部的挑戰
2022 年 11 月,OpenAI 發佈的 ChatGPT 對整個 AI 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也讓包括蘋果在內的科技公司感受到了新的競爭壓力。彭博社指出,ChatGPT 的出現讓蘋果意識到需要加快步伐,在此之前,「Apple Intelligence」的整體構想尚未完全成型。市場的快速變化促使蘋果必須重新評估其 AI 戰略。
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部的認知更新,蘋果開始加速其 AI 計劃。據報導,Craig Federighi 在親自體驗 ChatGPT 後,也對其展現出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並開始推動公司加大在 AI 領域的投入。但這種加速追趕的態勢,也為後續的一些問題埋下了種子。
2024 年 6 月,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公司高調宣佈了名為「Apple Intelligence」的 AI 功能套件,稱其為「大眾的 AI」(AI for the rest of us)。當時的演示頗為引人注目:一名蘋果高管向 Siri 詢問她母親航班的降落時間,Siri 不僅查找到了相關郵件,還提供了實時航班更新和午餐計劃提醒。
然而,據 The Information 報導,當時的 Siri 團隊對這一演示感到驚訝——他們此前並未見過這些功能可以順暢運行的版本。實際上,測試設備上唯一啟用的新功能,僅僅是一條在用戶召喚 Siri 時出現在 iPhone 屏幕邊緣的彩色脈動光帶。

蘋果原計劃在 2025 年 4 月發佈升級後的 Siri,但當 Craig Federighi 在計劃發佈前幾週在自己的手機上測試 iOS 18.4 測試版時,他發現許多宣傳的功能實際上無法正常工作。據多位瞭解情況的高管透露,WWDC 上的演示實際上是一個早期概念的影片,展示的是公司設想系統最終能夠實現的功能。
儘管蘋果曾通過商業廣告積極宣傳 Siri 的新功能,但最終這些廣告被撤下,升級計劃也被推遲至 2026 年。一些購買了最新 iPhone 16 的消費者,在發現所購買設備並不具備廣告中展示的 AI 功能後,加入了對蘋果提起的集體訴訟,指控其存在虛假廣告行為。
據多位前蘋果員工透露,蘋果在 AI 領域的進展不順,部分原因在於公司內部領導風格的差異和組織間的協作問題。
John Giannandrea 與蘋果其他一些高管的工作風格有所不同。據與他共事過的人描述,他性格相對放鬆、安靜,傾向於避免直接衝突——這與蘋果許多其他高管雷厲風行、目標明確的性格形成對比。Giannandrea 常向員工闡述他的理念,即機器學習可以通過漸進式的改進最終帶來重大進步,他稱之為「爬山」(hill climbing)。他對聊天機器人的價值持保留態度,在 ChatGPT 發佈前後曾告訴蘋果員工,他認為這類技術為用戶帶來的實際價值有限。

相比之下,軟件工程團隊的負責人 Craig Federighi 以其強硬和高標準要求而聞名。當兩人一起開會時,Federighi 習慣於向同事密集提問,而 Giannandrea 則更傾向於傾聽。這種風格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團隊之間的溝通成本增加,甚至使得機器學習團隊內部被一些人私下戲稱為「無目標」(AIMLess,與 AI/ML 發音相近)。
隨著時間推移,Craig Federighi 的軟件工程團隊與 John Giannandrea 的 AI 團隊之間的關係變得有些緊張。軟件工程團隊中的一些人對於 AI 團隊的同事在薪酬和晉陞速度上可能存在的優勢感到不滿。他們也注意到 AI 團隊的工程師在工作時間安排上似乎更為靈活,而他們自己則面臨著更為嚴格的工作節奏。
兩個團隊之間的不信任感甚至發展到,在今年早些時候,Giannandrea 的一位副手要求工程師詳細記錄一個聯合項目的開發過程,以防項目失敗時,Federighi 的團隊將責任歸咎於 AI 團隊。
此外,Craig Federighi 開始組建自己的機器學習工程師團隊,名為「智能系統」(Intelligent Systems),由他的一名高級副手 Sebastien Marineau-Mes 領導。多年來,「智能系統」團隊訓練了自己的模型,並構建了允許用戶通過語音命令控制應用程序的演示,這些工作往往獨立於 Siri 團隊進行。這在 Siri 團隊內部引發了一些不安。在一次蘋果內部演示中,「智能系統」的一名成員展示了一張幻燈片,描繪了兩座山被撞在一起並變平的動畫,一些人將其解讀為對 Giannandrea「爬」理念的一種含蓄批評。

技術路線的搖擺與隱私政策的權衡
另一方面,蘋果在 AI 領域的探索,也受到了技術路線選擇和隱私政策帶來的雙重影響。據 The Information 報導,Siri 團隊曾考慮構建兩種規模的語言模型,他們稱之為「Mini Mouse」和「Mighty Mouse」。小型模型將在用戶的 iPhone 上本地運行,處理簡單任務;大型模型則在雲端運行,執行更複雜的任務。
然而,Siri 的領導層隨後決定調整方向,轉而構建一個能處理所有事情的大型模型。這需要在雲端運行 Siri 的軟件,這與先前為了保護隱私而將大部分 Siri 軟件移至設備本地處理的做法有所不同。
更為棘手的是 Siri 項目早期架構遺留下來的技術負擔。為了在不重寫 Siri 龐雜舊代碼的基礎上快速上線新的 AI 功能,蘋果的工程師們不得不採取一種折衷方案:將 Siri 的後台基礎設施一分為二,舊代碼繼續支撐傳統功能,而新的代碼則用於處理需要調用個人數據的 AI 請求。這種臨時解決方案導致了嚴重的系統集成問題和大量的軟件缺陷。正如一位 Siri 團隊成員所說:「現在有數百個 bug,這就像打地鼠遊戲。你修復一個問題,又會冒出三個新問題。」
還有蘋果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隱私至上」原則,在 AI 時代給其帶來了一些新的負擔。AI 的進步高度依賴海量高質量的數據進行模型訓練。蘋果嚴格的隱私政策,使其在獲取和使用用戶數據方面遠比一些競爭對手更為謹慎和受限。儘管蘋果生態擁有超過 23.5 億的活躍設備,理論上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但對隱私的極致保護在某種程度上也對 AI 發展所需的數據規模和多樣性構成了一定的限制。一位熟悉蘋果 AI 和軟件開發工作的人表示:「在這個領域,做任何事情都可能遇到很多‘不’,你必須與負責隱私的部門反復溝通協調才能推進工作。」
同時,蘋果在 GPU 採購上的相對保守策略也影響了其模型訓練速度。前首席財務官 Luca Maestri 在購買 GPU 方面的謹慎立場,在今天看來很可能影響了蘋果 AI 硬件資源的儲備。在曲克的領導下,蘋果一直善於利用其市場地位和現金儲備來影響從半導體到智能手機屏幕玻璃的全球供應鏈。

但 GPU 的需求最終超出了供應,而蘋果卻決定緩慢購買(這也與蘋果一貫對尚未完全認可的新興技術的通常做法保持一致)。後果就是蘋果發現亞馬遜和微軟等競爭對手已經採購了市場上大部分的 GPU 供應。GPU 資源的不足意味著蘋果的 AI 模型訓練速度可能會受到影響。「當競爭對手已經搶購了所有 GPU 時,你無法憑空變出更多 GPU。」一位 AI 團隊成員表示。

領導層的調整與戰略的轉變
面對 AI 領域的持續挑戰,蘋果於 2025 年 3 月宣佈了重大的領導層調整。John Giannandrea 在產品開發方面的職責有所變動,包括 Siri 工程和未來機器人設備的項目。據其同事透露,這一決定是在曲克對 Giannandrea 在新產品創建和執行方面失去部分信心後做出的。
Siri 現在由 Mike Rockwell 領導,他曾領導開發 Vision Pro 混合現實頭顯的團隊。Rockwell 向 Craig Federighi 彙報,後者已經承擔了更多蘋果 AI 軟件相關產品路線圖的責任。Giannandrea 的產品經理已被調至 Federighi 的管轄之下,而 Rockwell 則通過安排他在頭顯項目中的核心成員負責 Siri,對 Siri 管理團隊進行了重組。
曾在 Giannandrea 手下負責 Siri 的 Robby Walker,其團隊的大部分工程師被重新分配,他本人也被調往一個新項目。據報導,Robby Walker 在任期間,更傾向於慶祝一些微小的技術進步,例如將用戶提問與 Siri 響應之間的延遲減少幾個百分點,而不是規劃一個徹底革新語音助手的宏大藍圖。2024 年,Robby Walker 甚至否決了一個工程師團隊使用大型語言模型賦予 Siri 更強情感感知能力的提議。
John Giannandrea 仍然保留了對 AI 研究、大型語言模型的開發和改進、AI 分析師以及一些基礎設施團隊的監督權。有內部人士表示,一些蘋果高管曾討論過進一步調整 Giannandrea 的角色,或者考慮到他的年齡(已 60 歲)為他規劃退休,但 Craig Federighi 和其他人擔心,如果他離開,他引進的那些有價值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也可能會隨之流失。

在新的領導架構下,蘋果正在積極尋求改善現狀的方法。Craig Federighi 已經開始調整策略。據知情人士透露,他指示 Siri 的機器學習工程師要盡一切努力構建最好的 AI 功能,即使這意味著在其軟件產品中使用其他公司的開源模型,而不僅僅是蘋果自己的模型。這是對先前政策的一次重要轉變。
與此同時,蘋果位於瑞士蘇黎世的 AI 辦公室正在全力推進一個代號為「LLM Siri」的秘密項目。該項目的核心目標是擺脫 Siri 目前複雜且分散的舊架構,從頭開始構建一個完全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統一的全新 Siri 引擎。這將有望從根本上改善 Siri 的對話連貫性、上下文理解能力和信息整合效率。
蘋果與其他科技巨頭一樣,正在密切關注用戶習慣的變化。據蘋果服務高級副總裁 Eddy Cue 在一次法庭證詞中表示,上個月蘋果設備上的Google搜索量出現了下降。「這種情況在過去 22 年里從未發生過,」Eddy Cue 說,並將 AI 的興起視為原因之一。為此,他表示,公司正在與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公司商談合作,探討將其技術作為 Safari 網絡瀏覽器中搜索功能的替代方案。除了已經公開宣佈的與 OpenAI 的合作外,據悉Google的 Gemini 服務(John Giannandrea 去年曾希望將其添加到 Siri 中)有望在 iOS 19 中作為 ChatGPT 的替代選項被引入。
面對歐盟等監管機構的壓力,蘋果正在修改其操作系統,以便用戶首次能夠將 Siri 從預設語音助手切換為第三方選項。如果蘋果自身的 AI 體驗沒有顯著突破,許多用戶可能會選擇其他方案。
很快,新一屆的 WWDC 又要來臨,對於這家公司將本屆大會上展示什麼樣的 AI 新進展,業界正拭目以待。據瞭解,對於下一版 iOS,蘋果計劃專注於升級現有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並添加一些新功能,例如 AI 優化的電池管理模式和虛擬健康教練。對 Siri 的重大升級(包括一年前承諾的那些)可能不會成為本次大會的重點,距離其實際發佈可能還需要數月時間。
蘋果的高管 Eddy Cue 曾向同事表示,公司在科技行業的領導地位面臨著風險。他指出,蘋果不像埃克森美孚那樣提供持續被需要的商品,並表達了擔憂,即 AI 可能對蘋果產生的影響,類似於當年 iPhone 對諾基亞所產生的影響。在本月早些時候與美國司法部針對 Alphabet 公司的訴訟相關的聯邦法庭出庭時,Eddy Cue 說:「儘管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但 iPhone 在十年內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參考資料:
1.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apples-siri-chief-struggles-as-new-ai-era-begins?rc=qjiy7u
2.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5-05-18/how-apple-intelligence-and-siri-ai-went-so-wrong?embedded-checkout=true
運營/排版:何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