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iff妙多章明喆:妙多AI 2.0階段,團隊策略出現顯性轉折

新浪科技訊 5月19日晚間消息,近日,Mofiff妙多產品副總裁章明喆在演示公司新發佈的妙多AI 2.0時指出,“在1.0 時代,妙多AI以特定問題為出發點,首創了AI 複製、AI 佈局、AI設計系統等多個AI功能,嚐試解讀多個設計痛點;但進入2.0,妙多團隊策略出現顯性轉折:不再只關注‘AI具體能幫你做什麼’,而是思考‘AI與你如何共同完成一件事’。”
據章明喆介紹,作為一個界面設計AI助手,妙多AI 2.0基於AI能力與專業編輯器的深度融合,已經能與用戶共同理解上下文及問題,“實現AI與人互相協作”。此外,去年妙多剛發佈時尚處於“實驗室”階段的 AI 魔法框,今年已經成為妙多AI 2.0的交互基礎,已經能助力用戶和AI助手建立穩定連接——用戶只需簡單示意,通過框選或點擊想要調整的區域,妙多AI便會共享該區域的上下文,根據用戶的指令協同設計。
得益於技術的進步,妙多已把“魔法框”放進工具欄首位,希望它成為與移動、縮放同級的原生操作。
在AI助手與編輯器深度交互的基礎上,妙多AI在編輯、生成、圖文處理等領域也取得了明顯突破:在編輯功能上,通過對話,妙多AI即可以提供改版建議,生成新方案,並讓用戶編輯或直接使用,大幅提高產品迭代效率;在生成功能上,去年妙多的AI 生成 UI 還是實驗室功能,今年已經成為撬動生產力的關鍵,妙多AI可接受多種輸入指令,包括長文本、草圖、參考圖片,並以此直接產出兩版以上界面。
章明喆指出,在妙多AI 1.0時代,產品經理最糾結的問題是“PTF(Product-Technology Fit,產品技術匹配度)”:AI 功能能否落地,難點是“技術能不能實現”,是否能找到技術與產品的平衡點。到 2.0,妙多團隊把這套公式改寫成 “Pre-Technology Fit”:與其等模型足夠完美,不如押注“技術必將快速進步”,提前搭好可升級的框架。簡單說,就是“先讓它跑起來,邊跑邊換引擎”。
據悉,在評估生成組件的優劣時,妙多團隊不再以“解決特定問題的可用性”作為評測標準,而是以“讓用戶眼前一亮的好案例的比例”作為指標。(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