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趕”到“並跑” 鴻蒙直上九萬里丨商業快評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首次應用鴻蒙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於5月19日在成都正式發佈,這標誌著國產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領域實現重要突破。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餘承東表示,微軟Windows和ApplemacOS等國外操作系統長期掌控操作系統市場數十年,華為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將堅持推動鴻蒙操作系統的發展,“你們的每一行代碼,都在改寫中國軟件業的歷史”。
華為成功推出鴻蒙電腦具有多維度的戰略意義,不僅在技術、生態、產業層面實現突破,更對全球操作系統格局和中國科技自主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五年磨一劍,實現操作系統全鏈路自主可控
在華為nova 14系列及鴻蒙電腦新品發佈會上,華為MateBook Fold摺疊屏筆記本外觀正式揭曉,這也是全球最大的商用摺疊屏電腦,屏幕展開達18英吋。據華為內部人士透露,鴻蒙電腦研發上市曆經五年,投入上萬名研發人員,佈局專利達2700多個,實現操作系統移動端與桌面端的生態統一。
鴻蒙電腦從內核開始完全自主研發,突破了長期依賴Linux或Windows內核的技術瓶頸,填補了國產操作系統在桌面端的技術空白。其微內核架構通過中國信通院A級認證及國際CC EAL6+安全認證,安全性與可靠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從技術底座創新而言,鴻蒙系統通過軟硬芯雲協同架構,深度融合AI能力(如小藝智能體)、分佈式軟總線技術以及方舟圖形引擎,重構了傳統電腦的交互邏輯與性能表現。
打破壟斷 重塑全球操作系統競爭格局
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鴻蒙操作系統生態設備突破10億台,註冊開發者達到720萬,代碼超過1.1億行,並實現從操作系統內核、文件系統,到編程語言、人工智能框架和大模型等全部實現自研。同時,華為還和全國超過300所高校展開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鴻蒙系統首次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降低開發成本,吸引美圖秀秀、WPS、飛書等應用快速適配。例如,釘釘、B站等移動端應用通過鴻蒙框架快速遷移至桌面端,拓展了應用場景。同時,鴻蒙為國產軟件提供創新土壤,例如悟空圖像通過AI功能突破Photoshop壟斷,中望CAD實現工業設計全流程協同,推動國產軟件從“跟隨”轉向“創新”。鴻蒙電腦填補了消費級桌面市場中自主可控操作系統的空白,尤其在摺疊屏等創新形態領域,展現了技術領先性。
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統市場中,Windows和macOS合計份額超85%,而鴻蒙電腦的推出標誌著中國首次具備與之競爭的能力。其目標是未來3~5年內佔據國產操作系統35%的市場份額。
而鴻蒙電腦的發佈也加速了國產芯片、軟件及硬件代工的產業鏈整合,形成“芯片-系統-應用”全鏈路自主化閉環。
定義未來計算範式,引領智能化體驗
在發佈會展示環節,鴻蒙電腦內置小藝智能體,支援本地化AI功能,無需聯網即可實現高效辦公,在重新定義了智能終端的交互標準的同時,通過分佈式軟總線技術,實現手機、平板、電腦的無縫協同,打破傳統PC的“孤島”狀態,推動辦公場景向移動化、智能化升級。實現了全場景互聯體驗。
鴻蒙獨有的星盾安全架構及隱私保護功能,為用戶數據提供端到端保護,避免“永恒之藍”等系統級漏洞風險。在國際地緣政治和技術封鎖背景下,鴻蒙電腦的自主可控特性為國家關鍵領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數字化底座。
鴻蒙電腦的發佈不僅是華為技術積累的里程碑,更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從“追趕”到“並跑”的關鍵一步。其通過技術突破、生態融合與產業協同,不僅挑戰了全球操作系統格局,更為國產軟件、硬件及數據安全注入新動能,為未來智能化時代的競爭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