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AI產品“知識問答”上線:通過群聊、文檔、會議等內容生成答案丨新經濟觀察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今年5月,全球AI產業迎來“產品大爆發”:微軟Build大會推出開放智能體網絡,Apple宣佈向開發者開放AI模型權限,美團、火山引擎等企業密集發佈“NoCode”編程工具、MCP生態平台等創新產品。這一輪密集上線不僅重塑了AI技術的應用邊界,更推動行業從單點突破邁向生態協同。

5月21日,飛書發佈最新AI功能——知識問答。據瞭解,飛書知識問答是基於企業知識的企業專屬 AI 問答工具,提供B端場景的AI價值。當用戶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可隨時向它提問,它能根據用戶在平台上的權限,訪問所有消息、文檔、知識庫、文件等信息,直接給出精準答案。

相關負責人介紹,AI產品發展至今,通用大模型產品百花齊放,但企業端在一線業務中要想用好AI、用活AI,市場上仍沒有太多選擇。要想真正發揮AI對業務的價值,也遠非接入一款大模型產品就能實現。知識問答的發佈,則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在某些場景用好AI的可能性。

記者瞭解到,在使用飛書知識問答時,用戶在平台中所有有權限的知識,無需整理、上傳,都將自動成為該用戶的知識庫,無需特別整理,在協同中就能為團隊 AI 沉澱充分的知識原料,在提問時供調用。基於這些素材進行的問答交互,也更加符合AI時代的產品交互及使用邏輯。

因為各個職業、職能的不同,知識問答所起到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即一名普通員工、一名業務總監,CEO提出同一個問題,所生成的答案可能完全不同。例如,飛書CEO謝欣在演示詢問飛書的機場廣告費用時,飛書為他提供了準確的答案,而另一名普通員工在提出該問題時,飛書則顯示“在可訪問的企業知識中未找到答案。”

信息安全永遠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如果員工將企業信息隨意喂給通用大模型,不僅可能造成信息泄密的情況,也有可能讓企業獨有的知識與經驗成為他者的答案。據悉,知識問答的權限管理基於產品本身的文檔、會議、群聊、知識庫等等權限,與使用者權限一致,儘可能在信息與數據安全方面提供良好保障。

業內人士表示,想要知識問答生成準確和有用的內容,與更好的用戶習慣密不可分。相對其他同類產品,飛書用戶普遍有更好的創作熱情,更多工作與信息也自然地在文檔、群聊與多維表格等產品形態中完成,而不是通過傳輸文件、微信群聊等無法調用信息的方式進行,這也為AI交互提供了更多場景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