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批76條文化旅遊產業鏈場景清單發佈,釋放產業發展多重機遇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5月22日,以“文創天府·蓉耀未來”為主題的成都市文化旅遊產業鏈創新場景供需發佈會在成都高新區拉開帷幕。成都市文化旅遊產業鏈創新場景供需清單正式發佈,釋放產業發展多重機遇。首批文化旅遊產業鏈場景清單76條,其中場景需求37條,場景供給39條,涵蓋了數字文創、旅遊、音樂、體育、會展等文化旅遊產業鏈重點領域。
本次活動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成都市體育局、成都市博覽局主辦,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承辦,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上交所西部基地、交子金融夢工廠支援,旨在深入推進“立園滿園”, 常態化開展“進解優促”行動,加速推動創新場景應用,充分挖掘城市文化旅遊場景資源和新技術、新產品供給資源。

搭舞台:
文化與科技的“同台競技” 展現產業前沿趨勢
本次活動在會場外圍設置了體驗區,參會人員在現場可以體驗到裸眼3D、VR眼鏡、AI數字人等數字文創新技術、新產品,為有場景供給能力的企業提供演示舞台,讓“產量”變成“流量”。

場景需求推介環節,來自英雄電競的國際電競賽事合作、東郊記憶·西區項目、成都音樂文創園管委會的數字文創場景、成都自然博物館的自然主題類沉浸式VR體驗場景、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管理局人體外骨骼項目的相關代表逐一上台。
場景供給推介環節,則囊括了力方數字科技的視覺科技文旅項目、京東方藝雲科技的文旅數字化創新場景案例、成都星藍星數字科技裸眼3D全息技術、成都每經新視界科技雨燕智宣AIGC智創傳播平台、成都卓影科技AI健身環項目。
促對接:
賦能企業談合作拓市場 供需兩端“同頻共振”
這場發佈會不僅為成都文化旅遊產業鏈相關企業搭建一個展示舞台,更通過深度權威的政策發佈與解讀,面對面為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惠企服務,賦能企業拓展市場合作空間。
“我們針對企業‘找融資、拓市場’等實際需求,開展數字文創政策、文創通、文創基金、版權ABN等舉措解讀,為企業建強創新主體、開展創新成果轉化、優化成果轉化生態、建設數字化轉型項目、提供數字化服務等多個領域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援。”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某種程度上,這場發佈會折射出成都堅持以“立園滿園”提能級、“強鏈補鏈”優生態、“進解優促”激活力、“文旅融合”增動能,著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思路。
近年來,無論是相繼出台“文創十條”支援政策、發佈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還是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文創基金,以及發行全國首單版權資產支援票據,成都始終聚焦數字文創產業前沿變革,提前謀篇佈局,創新場景持續湧現。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成都影視城等園區建設成勢見效,獲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超高清創新應用產業基地,《哪吒》《王者榮耀》等現象級IP不斷湧現,力方科技等企業入選全國文化(成長性)企業30強,全市規上數字文創企業超680家,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一方陣。今年3月,成都召開數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聽取數字文創企業代表意見建議,全方位為數字文創企業發展壯大賦能助力。
記者從現場瞭解到,為順應數字文創產業發展趨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成都正在製定支援數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1+4”系列政策。“1”是指《成都市加快推動數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4”是指細分領域4個政策,包括《成都市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推動遊戲電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推進科幻內容高質量創作與轉化的若干政策》《成都市關於培育發展數字文創初創企業的若干政策》。
在深入解讀重磅政策的同時,本次發佈會堅持場景供需兩側發力,推動掌握潛在場景資源的產業園區、景區、相關區(市)縣、文博單位、市屬國有企業、鏈主企業等,精準挖掘釋放場景需求,發佈場景需求清單,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從供給端到需求端的“同頻共振”。
成都的文旅新生態正打破產業邊界,創造出更多可能性,此次發佈的清單便可見一斑。總體來看,清單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供給能力緊密圍繞文化旅遊行業實際需求點展開,比如XR超級直播間、元宇宙虛擬會場、AI劇本遊系統等,可以有效提升體驗轉化率;二是科技驅動,場景賦能,眾多企業錨定技術前沿,積極將先進技術融入到產品與服務中,如通過全息投影、裸眼3D、CAV空間、智能燈光調控、虛擬仿真等數字技術,深度挖掘天府文化IP,賦能更多數字文創場景;三是供給內容的應用領域極為豐富,覆蓋了跨境旅遊、教育、新媒體、傳媒等多個領域。這種多元化的文化+科技應用領域,充分體現了成都文化旅遊產業鏈創新的活力與潛力。
除了重磅發佈的需求清單之外,AI場景應用、數字人、裸眼3D等新技術新產品湧現頻率較高的經營主體進行了充分而高效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