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哈佛再施壓,國際學生招生資格或遭撤銷,數千名國際學生前途未卜
當地時間 5 月 22 日,特朗普政府宣佈了一項重大舉措:撤銷美國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這一前所未有的嚴厲措施,預計將波及該校超過四分之一的國際學生群體,此舉標誌著聯邦政府與這所常春藤名校之間的緊張關係攀升至新的頂點。

政府重拳出擊,國際學生面臨困境
美國國土安全部於週四發表聲明,正式撤銷哈佛大學的學生與交換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這意味著哈佛大學將喪失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國土安全部長 Kristi Noem 在致哈佛大學的信函中措辭明確:「哈佛大學不得再招收外國學生,現有外國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其合法身份。」此項決定的直接導火索,據稱是哈佛大學拒絕向國土安全部提供其外國學生的行為記錄。據報導,國土安全部曾於上月要求哈佛大學提交可能參與暴力或抗議活動之國際學生的個人信息,但遭到校方回絕。

白宮發言人 Abigail Jackson 在回應 CNN 質詢時指出,「招收外國學生是一種特權,而非固有權利」,並進一步指控哈佛大學的領導層已將「這所曾經偉大的學府,演變成了反美、反猶太以及支持恐怖主義煽動者的溫床」。Noem 在其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聲明中,進一步指責哈佛大學「在其校園內助長暴力、反猶太主義,並與中國暗中勾結協調」,同時警告稱,此舉「不足為奇」,實則是「哈佛大學未能遵守基本報告要求所導致的不幸後果」。
這一決定無疑將對哈佛大學龐大的國際學生群體造成巨大沖擊。校方數據顯示,哈佛大學目前擁有 6793 名國際學生,佔 2024-25 學年入學總人數的 27.2%,逼近 6800 人。這些學生來自全球 14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研究生佔據多數。在過去近二十年間,哈佛大學國際學生的比例穩步攀升,從 2009-2010 學年的 19.9% 增至當前的 27.2%,增幅近 8 個百分點。

圖丨近年來哈佛大學國際生人數與比例(來源:Harvard Office of the Vice Provost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來自瑞典的國際學生 Leo Gerdén 在哈佛校報 The Harvard Crimson 上稱此項宣佈「極具毀滅性」,他疾呼:「校方應動用一切可用手段來扭轉這一局面——無論是通過所有法律途徑起訴特朗普政府,還是利用其龐大的捐贈基金,亦或是借助其在國會的政治人脈。這無疑應是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要務。」澳州駐美大使 Kevin Rudd 表示,此舉「將令哈佛大學的眾多澳州學子深感痛苦」,澳方正為他們提供領事協助,並密切關注事態進展。

長期衝突升級,經濟製裁全面展開
這一事件也是特朗普政府與哈佛大學之間長期衝突的又一次升級。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其政府持續施壓哈佛大學,要求其在校園項目、政策、人事招聘及招生錄取等方面進行改革,旨在根除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並清除其所謂的「基於種族主義的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 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實踐」。
政府方面尤其關注那些據信曾參與跟以色列-巴勒史丹戰爭相關的校園抗議活動的國際學生與教職員工。去年,哈佛大學因其對校內親巴勒史丹抗議及紮營活動的處理方式而飽受詬病,同時亦面臨來自猶太裔校友和學生就校園反猶太主義問題的諸多投訴。
哈佛大學於上月發佈的兩份工作組報告均指出,在 2023-2024 學年期間,猶太裔與穆斯林學生均對自身安全深感憂慮,並在校園中體驗到強烈的疏離感與學術壓抑感。為回應政府方面的要求,哈佛大學已採取若干調整措施,其中包括將其原「公平、多樣性、包容與歸屬辦公室」更名為「社區與校園生活辦公室」。
然而,哈佛大學校長 Alan Garber 在四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態:「無論哪個政黨執政,任何政府均無權決定一所私立大學的教學內容、招生招聘標準,以及其可以追求的研究與探索領域。」Garber 進一步強調:「大學不會放棄其學術獨立性,更不會放棄其憲法賦予的權利。政府的指令已然超越了聯邦政府的法定權限,侵犯了哈佛大學依據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享有的權利,並踰越了政府在第六條款下的法定權力邊界。」

除了禁止招收國際學生這一舉措外,特朗普政府還對哈佛大學實施了全面的經濟製裁。政府方面已凍結了高達 22 億美元的聯邦科研資金,並於今年 5 月進一步終止了 4.5 億美元的額外撥款,累計削減的聯邦撥款總額已達 26 億美元。
據兩位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國稅局亦計劃取消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儘管哈佛大學擁有逾 530 億美元的巨額捐贈基金,堪稱全美最富有的高等學府,但這些製裁措施依然對其構成了空前的財務壓力,迫使其不得不自行承擔其大部分龐大研究項目的運營開支。針對聯邦資金被削減一事,該校已對特朗普政府提起法律訴訟。
Noem 在信函中為哈佛大學恢復國際學生招生資格開出了條件:校方須在 72 小時內提交其外國學生的大量相關記錄。其最新要求涵蓋了外國學生參與抗議或從事危險活動的所有記錄,包括任何音頻或影片材料。
政府同時指控哈佛大學與中國有所勾結,聲稱該校曾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提供培訓直至 2024 年。特朗普政府此舉顯然意在「殺雞儆猴」,以哈佛為例警告其他大學。Noem 在其社交平台直言:「這應當給其他所有大學敲響警鍾——務必整頓你們的行徑。」

學術界強烈反對,合法性遭質疑
哈佛大學的學者與教授們對此項決定表達了強烈憤慨與反對。經濟學教授、奧巴馬政府前官員 Jason Furman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此舉「無論從哪個層面看都極為糟糕」。他強調:「難以想像一個沒有我們優秀國際學生的哈佛會是怎樣。他們對於這裏的每一個人、對於創新乃至整個美國,都貢獻卓著。高等教育是美國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也是我們軟實力的關鍵源泉。我期盼這一錯誤能被迅速糾正,以免造成更深遠的損害。」還有一些教授表示,倘若此項政策付諸實施,他們擔心眾多實驗室恐將人去樓空。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比較政治學講師 Pippa Norris 指出,特朗普此舉「實質上是在切斷美國學生獲取國際知識的途徑,這不僅削弱了美國的軟實力,更是在削弱美國自身。對我個人而言,這將在教學上引發巨大難題。」她透露,其所授課程中「約九成」為國際學生,若無法繼續招收他們,課程需求和參與度將大幅下降。
哈佛大學教授協會分會發表聲明,「以最強烈的言辭譴責特朗普政府針對我校國際學生的違憲攻擊行徑」。該教授組織稱此項決定「進一步升級了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國際學生與學者的恫嚇與攻擊」,並著重指出「國際學生是哈佛社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哈佛大學民主黨學生組織亦在聲明中表示,特朗普政府「正以學生的命運為籌碼,來推進其激進議程並壓制異見」,並稱「特朗普針對國際學生的攻擊是教科書式的威權主義行徑——哈佛大學必須繼續堅守立場,寸步不讓」。
教育界專家普遍擔憂,這一決定將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造成持久且深遠的損害。美國教育委員會主席 Ted Mitchell 稱此舉措為一次「非法的、心胸狹隘的」權力濫用行為。他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我深感憂慮,此舉將對那些渴望來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產生極其令人心寒的負面影響。」包括個人權利與表達基金會在內的多家言論自由倡導組織亦對此舉表示強烈譴責,稱 Noem 的要求無異於構建一個「監控型國家」。該組織在聲明中指出:「這種大範圍的‘釣魚式’信息蒐集行為,已侵犯到受憲法保護的言論表達自由,必須予以堅決抵製。」
Pippa Norris 教授進一步預測,若國際學生對在美國學習的穩定性失去信心,可能會轉而選擇其他國家的頂尖學府,從而削弱美國在全球人才競爭中的優勢。這一激烈衝突,凸顯了聯邦政府權力與大學自治權之間的固有的緊張關係,而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且財力最雄厚的大學,哈佛已然成為抵抗政府干預學術自由的標誌性存在。
此次禁令事件,無疑是美國高等教育領域面臨的一次前所未有之嚴峻考驗。它不僅是單一大學與現任政府之間的激烈博弈,更觸及了學術自由、國際合作以及美國在全球教育體系中未來地位等一系列根本性議題。此事件的最終結果,或許將對美國高等教育的未來走向產生深遠且重大的影響。
參考資料:
1.https://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25/5/23/trump-admin-revokes-sevp/
2.https://edition.cnn.com/2025/05/22/us/harvard-university-trump-international-students
3.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5/may/22/trump-harvard-international-students
4.https://www.dhs.gov/news/2025/05/22/harvard-university-loses-student-and-exchange-visitor-program-certification-pro
運營/排版:何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