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台對22萬件商品抽檢 創新打造“靶向式質量篩查”機制丨變革618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5月23日,記者獲悉,過去一年淘天投入超1.2億元,對22萬件商品進行抽檢,累計下架不合格商品數千件,並通過《淘寶網商品品質抽檢規範》、《天貓商品品質抽檢行為規範總則》等規則,明確商家責任與整改要求,推動行業合規水平整體提升。今年618大促前夕,淘天已系統性完成多輪重點監管品類的質量抽檢工作。

據瞭解,平台將“家用電器、母嬰用品、食品、電動自行車及燃氣灶具等”列為高風險監控對象,通過構建“風險AI智能識別+多維數據分析”的復合型風控體系,創新打造出“靶向式質量篩查”機制。
以母嬰用品領域為例,平台整合用戶投訴數據、商品評價等多源信息,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建立劣質商品動態預警模型,精準鎖定高風險產品及關聯商家。檢測項目涵蓋材料安全性、微生物指標、重金屬含量等核心參數,形成“數據預警–定向抽檢–結果驗證”的閉環管理機制。該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平台商品質量的監管效能,也為電商行業商品數字化治理樹立標杆。
全國電子商務質量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淘天集團業務風控總經理葉智飛介紹,近期淘天集團將成立“淘天集團商品治理聯盟”、“阿里巴巴打假聯盟(AACA)品牌抽檢分盟”兩個平台,持續加大實物商品的質量管控投入的同時,通過與全球品牌方合作開展鑒定合作,多方位構建升級全場景的品質保障網絡。
據悉,未來,“阿里巴巴打假聯盟品牌抽檢分盟”也將持續擴大品牌合作,整合品牌方的鑒定標準、商品特徵數據庫與平台的AI風控模型;動態優化風險識別和分類算法,對新品類、新興侵權模式加強預警,提升抽檢效率與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