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土豪注資,高合汽車又「活了」?

誰能想到,久未露面的高合汽車,竟然找到了「新靠山」。

最近,老狐刷到不少關於高合「複活」的信息。本以為又是捕風捉影的「謠傳」,查了之後才發現,還真是確有其事。

2025 年 5 月,一條工商登記信息悄然更新:一家新公司「江蘇高合汽車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 1.43 億美元,最大股東是來自黎巴嫩的 EV Electra Ltd.,持股比例近 70%,法定代表人也換成了黎巴嫩人 Jihad Mohammad。

估計很多人和老狐一樣,根本沒聽過高合的這位「新金主」。簡單查了查,雖然在全球主流市場中榜上無名,甚至一直未能真正實現車輛「量產」,但這位黎巴嫩富商曾自詡為「黎巴嫩乃至阿拉伯世界首家電動汽車製造商」。

當然,對於高合汽車來說,接盤人是誰不重要,能「續命」就行。而這位「新金主」也需要一家能夠助力其實現其「造車夢」,二者正好各取所需。

不過,一家「落跑」車企,和一個 「PPT」 造車的金主,真能完成高合的「複活」大業嗎?

今天,老狐和大家聊聊這事。

不太可靠的「新金主」

雖然有人注資是好事,但老狐必須得說,這位「新金主」還真不怎麼可靠。不信,咱們捋一捋。

2017 年就成立了的 EV Electra,到現在也有 8 年了。正常來說,怎麼也該有幾款「代表作」撐撐面子了。

事實上,這家公司到現在還停留在「PPT 造車」階段,發佈過的車也都沒一款是真正走向量產的。

2021 年推出的首款車型 Quds Rise,從發佈的那一年開始,創始人 Jihad Mohammad 就在提量產的事,結果就是到了現在,也還是沒真正量產,甚至這款車都從官網撤掉了。而現在官網上還有四款車型,也都是展示階段的產品,什麼時候會量產,也是未知數。

不過,這還不是最不可靠的。

EV Electra 的口碑其實也不咋地,據說,這家公司的產品曾多次被指責「抄襲」或「換殼」。比如,其展示的一款電動 SUV,被認為是換標天美 ET5。

Quds Roadster 被底特律電動前 CEO Albert Lam 指責「無恥」套用 SP:01。Capital 2025 甚至在外形、參數等方面與雷諾江鈴羿高度相似。

可能有人要說,高合現在缺的是錢,別管人家之前靠不可靠,拿錢「續命」才是最重要的。

話是這麼說,不過,老狐看了 EV Electra 過去幹的一些事之後,感覺這位「新金主」最後能不能把錢拿出來,還真不一定。

根據相關媒體資料,2021 年 11 月,該公司宣佈將收購底特律電動(Detroit Electric)的大部分股份。

結果,EV Electra 壓根沒給人家打錢。不打錢就算了,關鍵是 EV Electra 在合作還沒完全達成的時候,就先將底特律電動的 SP:01 「換標」後對外宣傳。

2023 年 12 月,EV Electra 還說過要收購瑞典 NEVS 公司 Emily GT 豪華電動轎車和 PONS 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並計劃在土耳其投產 Emily GT。到最後,這事也是一樣沒了音訊。

從 EV Electra 過去的種種表現上看,多少都有點「不講武德」的意思。這次,EV Electra 又要注資高合,老狐覺得,在錢沒有完全到賬,一切都還不算已經決定。

為什麼會選擇高合?

拋開這位「新金主」是否可靠不談,其實很多網民對於 EV Electra 的注資都有疑問態度。畢竟,從高合過去的發展上看,它著實不算一個「潛力股」。

老狐一直覺得,高合汽車一開始就不是個務實派。別人都在強調規模、盈利和控製成本,想著怎麼「活下來」,而高合汽車偏偏執著於「造夢」。

一上來就推出七八十萬的 HiPhi X;車門投影、「展翼門」、中控大屏矩陣等極致設計全在一款車上體現;斥資數十億打造了智能工廠……高合汽車算得上是中國汽車市場上,最不講性價比的品牌。

普通人是不會真的為櫥窗里的「水晶鞋」買單的,一個沒有時間沉澱,也沒有過高的影響力的品牌,同時存在著市場節奏與主流完全錯位的硬傷,歷史遺留問題一大堆的車企,就算是注資「複活」,又會有多少受眾呢?

這種情況下,高合的新老闆卻並不是那麼在意,原因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

EV Electra 過往在行業內的口碑確實不太好,一般不是實在「活不起」了,估計也沒誰會和這個不怎麼可靠的公司建立合作。

另外,高合雖然說在中國市場上不被看好,但是人家確實也是有完整產線、三電系統、品牌資產的中國企業,光是數十億打造的那個智能工廠就已經夠誘人了。

比起在歐美建立整車平台,借殼高合造車,對 EV Electra 來說,速度快,代價也要小的多。

「複活」故事講得下去嗎?

一家「落跑」車企,和一個 「PPT」 造車的金主建立合作,要講的是一個「複活」故事。實話說,老狐覺得,這個故事還真沒那麼好講。

現在,高合汽車在國內市場上已經談不上品牌信任度了,即便網傳這次拿到錢,高合汽車計劃先向已支付定金但尚未收車的客戶退款,同時召回部分員工、重啟鹽城工廠產線。

但是,對於一家曾出現過重大危機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想要重新拿回用戶的信任,不是做這麼點事情就能解決的。即便重回市場,恐怕也很少有人會「冒險」選擇高合。

這樣的情況,相信 EV Electra 不會想不到。老狐覺得,EV Electra 很有可能會讓高合以「新品牌」身份出海。

一個本就在海外沒什麼影響力的品牌,身上又有中東富裕市場喜歡的「豪華」標籤,去了海外,「重生」的故事或許會更好講。

當然,這裏還存在著另一個問題。那就是,EV Electra 本身在海外就沒什麼名氣,也沒有研發實力和量產能力,估計高合想靠它打開銷路可能性不大。

老狐只能說,如果 EV Electra 能如約注資,高合也只算是拿到了一個暫時續命的「氧氣瓶」。

至於能不能在「氧氣」耗盡之前找到出路,就看高合能不能快速贏得海外消費者青睞,建立好全球渠道與服務體繫了。

結語

黎巴嫩富商注資,高合汽車得以重建,部分車主能挽回一點損失,部分人可能會因此重新獲得工作機會……總之,表面上看的確算是一件好事。當然,表面之下的東西,我們還是要看一看。

一個還在造車 「PPT」 階段的中東車企,與新能源戰場上的「逃兵」組隊,實在讓人難以將其和「成功」二字扯上關係。老狐不能說這件事一定做不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要想講好這個「複活故事」,高合和 EV Electra 未來的路,並不好走。

參考資料:

微博、汽車之家

編輯: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