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特寫|90後劉靖康科創板敲鍾,市值700億:IDG資本陪跑10年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導
2015年,將當時的新生代90後作為重點觀察對象的IDG資本,選擇把幾百萬人民幣投給剛大學畢業的極客創業者劉靖康,從天使輪開始支援其創業夢想,並在後續融資中持續加註。
10年後的今天,劉靖康帶著影石創新敲鍾上市,成為科創板首位白手起家的90後創始人。上市首日,影石創新開盤價182元,上漲285%,公司市值超過700億元。作為第一大機構股東的IDG資本,依然持續陪伴,見證企業邁向新階段。
“我們最初沒有太多的回報預期,只是想把中國最好、最優秀的一波90後年輕創業者都投了。只要創業者足夠優秀、聰明,想要創業,我們就願意支援他們。”IDG資本投資合夥人童晨回憶說。如今來看,相信年輕人的創造力,並一以貫之的支援,終將得到嘉獎。
這也是對長期主義、耐心資本的一次生動演繹。公開信息顯示,影石創新共完成8輪投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啟明創投、蘇寧、中信證券、利得資本等。作為最早期的投資方,IDG資本的入局已達十年之久。在一眾機構高度關注DPI的行業生態中,這種長期與耐心實屬難得。
6月11日上午,當上市鍾聲在大廳迴響,媒體閃光燈如繁星般閃爍,影石創新終於迎來歷史性時刻。而這也將成為公司發展新的開始,對IDG資本來說,陪伴與支援仍在繼續。

投資技術極客劉靖康
時光撥回到2012年,當時在南京大學軟件學院就讀的劉靖康,已是校園里的風雲人物。他曾因多個技術創新的操作,被大家稱為“技術帝”。其最知名的一項事蹟是,曾通過電視台主持人撥打時按鍵聲音的細微差異,破譯了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禕的手機號碼。
IDG資本也正是從那時注意到這位技術極客,並輾轉與他取得了聯繫。當時,劉靖康已經組建團隊在校園啟動創業之路,從面向學生群體的“名校直播” APP到專門幫企業做活動直播的“V直播”,劉靖康逐漸積累起對產品、技術、商業的基礎認知。
2013年,IDG團隊第一次見劉靖康時,他的創業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團隊辦公環境十分簡陋,就是在南京大學附近租了一個孵化器樣式的小辦公室。團隊成員只有6人,基本都是以兼職形式參與創業,劉靖康本人也還未完全大學畢業。他們的直播軟件產品還未正式上線,也沒有清晰的商業化路徑。
但即便如此,IDG資本還是在第一次見面後爽快做出了投資的決定,並且在內部投決會中,基本沒有人反對這件事。
“核心還是投人,看好劉靖康這個人。即便到現在來看,我仍然認為他是90後創業者群體中出色的產品經理之一。”童晨說。劉靖康是個標準的理工男,他不太擅長對外表達,見投資人時甚至會緊張。但其優點非常耀眼:極其聰明,有遠超同齡人的技術天分和對產品創新的高度敏感性。
2014年,劉靖康大學畢業,拿到來自IDG資本的幾百萬人民幣天使投資後,他正式組建公司創業。在做“V直播”業務期間,劉靖康敏銳判斷360°內容將是影像的發展方向,但當時市面上缺少過硬的產品。
劉靖康決定下場做這件事,於是,他帶領團隊迅速轉型,從只做圖像處理和手機直播的軟件,轉向做軟件和硬件結合的VR全景相機,也就在2015年有了影石創新(Insta360)。同時,基於供應鏈等多方面考慮,他將公司從南京搬至深圳。
只有大量投入人力和資金,搭建完整的硬件體系,才能形成真正的商業壁壘。於是,IDG資本在影石創新的A、B輪融資中持續加註。同時,團隊也幫助公司引入其他投資人。
2015年12月,影石創新正式推出了全景相機Nano,該產品在2016年“兩會”期間因主流媒體的使用而一舉成名。後來,影石創新開始將產品逐步小型化,公司也逐步向消費級市場轉型。
2018年,影石迎來發展的又一關鍵時間節點。當時,公司推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消費級產品,該產品實現了規模化出貨。由此,2018年公司營收達到2.58億元,淨利潤為1828.70萬元。也是在當年,影石登頂全球全景相機出貨量榜首,超越在影像產品領域積累已久的韓國Samsung和日本Ricoh。同時,影石逐漸將產品線拓展至運動相機業務。
深度賦能:三大維度助力企業修煉內功
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最早跟劉靖康接觸是在2019年,劉靖康給他留下的印像是,這是一個比較安靜、愛思考的人,同時在技術和產品上很有想法。
在牛奎光看來,劉靖康是具備全球化視野和產品美學洞察力的新一代企業家群體的典型代表。其帶領影石創新在產品設計、用戶體驗和時尚感知層面建立起差異化優勢,這種軟性創新能力與硬件基礎形成了互補。
在雙方的交流過程中,影石已經進入成長期階段。牛奎光表示,IDG資本主要聚焦三個維度對影石提供投後服務:一是人才引進;二是戰略方面提供建議;三是資本市場路徑探索方面提供支援。
牛奎光指出,從企業自身來看,真正可控的是內功修煉:持續的產品創新、組織能力迭代、人才梯隊建設,這些才是構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事實也印證了牛奎光的說法,在過去的幾年里影石通過內功修煉帶來強勁的業績增長。2020年時,影石創新的營收為8.5億元。2022年到2024年,這家公司的營收分別為20.41億元、36.36億元、55.74億元,淨利分別為4.07億元、8.3億元、9.95億元。
談及對影石創新未來發展潛力的看法,牛奎光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中國在相機賽道完全具備持續創新的可能。影像領域本身就是優質品類,契合中國現有的產業優勢。依託手機產業鏈積累的成像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無論是硬件模組開發還是軟件算法優化,這些都將是未來重點深挖的創新方向。
目前,影石創新現有的產品矩陣已涵蓋360°全景相機、運動相機、拇指相機等創新品類,這些差異化產品都展現出獨特的技術突破。未來將繼續在這些領域深化創新,保持技術迭代節奏。此外,影像的本質是記錄和分享,從這個底層需求來看,它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在現有體量基礎上,隨著產品線擴展,未來影石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對於具有技術競爭優勢的資產、品牌協同夥伴的戰略性考量會顯著增加。這類戰略決策,是影石現階段需要補強的環節,也是IDG能夠深度賦能的領域。”他說。
投“人”的藝術:代際更替中持續押注年輕創業者
“投資就是投人”——這句話被諸多早期投資機構奉為投資信條。在2014年時撥出專項基金投90後,是IDG資本將之付諸實踐的一種體現。
當時,IDG資本選擇將25歲以下的年輕人群作為重點關注對象,投資“90後的生活方式和年輕創業者”。這種大膽的做法,讓這家最早在中國市場開展VC業務的投資機構在當時博得年輕群體的諸多好感,今天複盤來看亦帶來亮眼的投資回報。
“我們很早就意識到要相信年輕人的創造力,而且我們也真的是這麼實踐的。今天來看,這種相信終於有了非常好的結果。”牛奎光感慨說。
多年來,IDG資本投資了一批敢闖敢拚、充滿激情、富有極強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的年輕創業者。像B站創始人徐逸、喜茶創始人聶雲宸、莉莉絲遊戲創始人王信文、Faceu(原臉萌團隊)創始人郭列等,都是IDG資本早年發掘的新生代創業力量,且IDG資本也都參與了公司早期輪次的投資。
今天,IDG資本仍在持續押注新一代年輕創業者,主要包括兩類年輕創業者群體:一類是高校里的新生力量,他們中既有在讀博士生,也有剛工作一兩年的新生力量;另一類是頂尖企業/機構背景的實戰派,比如大家熟知的一些明星創業者。
“年輕創業者的優勢在於純粹的技術專注度。”牛奎光說。當新技術浪潮來臨時,他們能夠投入比資深從業者更多的時間進行深度學習,這種不受既有經驗束縛的狀態,反而形成了獨特的創新勢能。特別是在當前AI技術迭代加速的背景下,這種原生性的理解能力往往能轉化為更精準的技術判斷。
從更宏觀維度來看,IDG資本選擇一以貫之地關注年輕創業者,其底層邏輯在於,儘管企業家精神內核具有延續性,但代際更替存在必然性。年輕意味著有衝勁、低試錯成本、不受傳統思維束縛,可以說,相信年輕人就是相信永不停歇的創新本能。
如今,站在科技革命的新起點,一批90後、95後已經成為創業主力軍,還有些00後創業者也逐漸登台亮相。可以期待,他們未來也將繪出屬於自己的絢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