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菜鳥副總裁畢江華:物流科技出海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封面新聞記者 雷強

很多人知道菜鳥是一家智慧物流公司,不知道的是,這家公司不僅將科技用於自身物流網絡的建設,也在大快步地完成科技的商業化與出海佈局。

“事實上我們從2021年開始,就正式成立物流科技事業部,這意味著菜鳥將科技研發從內部中台的角色,轉變為獨立面向市場的角色。”

近日,菜鳥副總裁、菜鳥物流科技事業部總經理畢江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菜鳥從成立之初,就堅持智慧物流的發展方向,過去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快遞體量,也讓菜鳥有機會去打磨物流科技產品,隨著菜鳥全球快遞網絡的佈局,菜鳥物流科技出海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走出去的底氣

菜鳥物流科技出海的腳步一刻未停歇。

從今年開始,菜鳥物流科技在加速出海,升級了組織陣型,除了中國大區,還設立美洲、中東非、亞太和歐洲等四個大區,加大向海外派駐人員和本地招聘,保障海外本地的項目交付,預計全年菜鳥物流科技海外增速將超過國內。

2025年,菜鳥在德國參加技術展會。2025年,菜鳥在德國參加技術展會。

“今天菜鳥走出去的時候會發現,世界各地快遞的情況,基本在中國都能找到樣本。”畢江華舉例介紹道,在歐洲的羅馬尼亞,當地本身單量會比較小,他的一個一級分撥中心,有可能只是相當於中國一個城市的分撥中心,那麼我們就會用城市分撥中心的解決方案去解決他們的問題。

在越南,當地電商網購還處於飛速發展階段,當地的一個一級分撥中心體量跟中國一個省區一級分撥體量比較相當;還有在巴西聖保羅,巴西是跨境電商的熱土,跨境電商的增長比較快,很多新興快遞公司也在巴西投資建設本地快遞網絡,所以它的分撥中心需要處理本地快遞、跨境快遞。

“除了體量的不同之外,每個國家在包裹量的件型上也會有所差異,但整體上都呈現出大件、小件的混合處理,如在越南等國家也對異形件的同步處理有需求,我們也會針對這些需求去設計方案。”畢江華表示,這些場景在國內也都經曆過。譬如跨境快遞和本地快遞的處理,菜鳥在西班牙的自營分撥中心,就有這樣的業務類型,也是由菜鳥的物流科技部門自研了處理方案。“這可能是今天中國很多企業走出去的優勢,因為國內的市場競爭激烈,各項要素足夠完備,大家的內功練習得足夠的深,有走出去的底氣。”

走出去的挑戰與機遇

菜鳥出海,當然挑戰也會有很多。

畢江華告訴記者,首先一個挑戰,在歐洲。一家公司如果選準了一個供應商,基於合作效率等多方面的考慮,他們一般會保持長期的合作,而不是頻繁去更換供應商。如何進入對方視野,成為對方的供應商,是第一道障礙。

還有每個地區都存在差異,如何讓大家都滿意,也是一個挑戰。譬如歐洲人的嚴謹,體現在對項目的進度管理非常細緻,一個項目啟動後會有詳細到每天做什麼的具體進度表,嚴格按照進度推進;在東南亞的很多國家,正在進入高速發展期,對效率的追求非常地極致;同時全球也存在多樣的標準,如歐盟標準,俄羅斯標準等。

然而挑戰也伴隨著機遇。“物流科技出海,一方面是避免在國內白熱化的競爭;另一方面隨著出海,我們對全球市場的更瞭解,我們也會把在海外的經驗帶回到國內,提升我們產品的競爭力。”

“如歐洲對效能的降低非常注重,我們開發的擺輪分揀機,相較行業伺服電機數量不到行業的一半,既降低耗能,也能將設備成本降下來,增加了我們的產品的競爭力。”畢江華說。

走出去要有優勢也要借勢

公開消息顯示,菜鳥近期連續在西班牙、以色列、巴西、新加坡、羅馬尼亞和越南等國交付自動化分撥系統,同時也與多家跨國集團由國內科技合作升級為全球科技合作,為他們在歐洲、亞洲和美洲等多地的倉儲和分撥自動化升級提供從設計到施工的全鏈路解決方案。

菜鳥研發的自動化倉儲系統已被廣泛使用。菜鳥研發的自動化倉儲系統已被廣泛使用。

菜鳥越來越多的物流技術解決方案,在海外落地開花。科技研發出海成功破圈,畢江華認為這既有自身產品技術等優勢,更是借勢中國AI名片和中國供應鏈實力,以及抓住正在形成的跨國企業將中國經驗複製到全球以及中國企業出海的新機遇。

畢江華介紹,改革開放後,很多大型的跨國企業都在中國有佈局,這些企業也在逐步把中國市場的經驗推向全球。如全球快消50強中,菜鳥在中國市場服務過其中至少一半。現在他們也在逐步讓菜鳥成為他們的全球合作夥伴,菜鳥的物流科技已經與幾家頭部企業達成全球合作,助力他們在全球的自動化和數字化升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另一個是中國企業仍然在不斷走出去,他們也需要跟隨他們一起走出去的服務商,菜鳥也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在佈局海外的本地快遞,也有較強的物流科技的需求,他們也會主動邀請菜鳥來參與他們的海外項目。

其次,中國在AI研發應用的領先,讓中國科創成為了一張全球名片。中國還具備製造業供應鏈的優勢,這也構成了中國企業出海的優勢。以一個大型自動化分撥為例,有的需要集成數百種設備,都可以在中國市場上找到供應商。菜鳥在實際業務中也觀察到,發現有越來越多的海外物流企業,在中國尋找物流科技解決方案。

在畢江華看來,全球市場的本質並沒有差別,有競爭力的產品核心在於能夠提效降本。

“從全球各物流公司的財報也能看出來,物流公司都在通過自動化、數字化去提效降本。這也是為什麼在全球範圍內,自動化和數字化的市場增速也一直保持在10%左右。”畢江華認為,在一個這麼大的市場裡面,菜鳥能在科技出海上取得進展,主要歸結於兩點:一個是菜鳥的產品力。菜鳥在物流企業里佈局自動化和數字化的研發很早,很早開始佈局AI+物流,同時菜鳥除了研發能力,還有實際物流的運營經驗,這包括國內快遞、國際快遞、海外本地快遞以及倉儲等多方面的運營經驗。應該說,同時具備數字化、自動化能力,同時擁有研發和運營經驗的物流科技企業,菜鳥都是獨一份,這對客戶來說是很大的吸引點。

畢江華還認為,菜鳥的品牌力也是菜鳥物流科技能走出去的原因之一。菜鳥持續在佈局海外的物流,同時在國內也與很多跨國企業達成物流合作,這些因素讓菜鳥走出去的時候發現,海外很多企業已經知道菜鳥了。

“對中國科技公司來說,面臨的情況各不一樣,但如何抓住AI的浪潮,利用自身獨特的條件走出去,可能是大家共同面臨的課題。”畢江華說。